語文拼音教學反思合集(通用2篇)
語文拼音教學反思合集 篇1
在教學漢語拼音a.o.e這節課時,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教師借課件創設了一個童話世界“拼音王國”,而a.o.e則成了“拼音娃娃”這樣的角色,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童話中的娃娃,一下子就溶入了拼音課堂,興致勃勃地跟著情境中的“小鳥”認真地學著發“a.o.e的準確讀音。在學習a.o.e的字形時,學生自編順口溜,自主意識得到老師的尊重,思維活躍。學生的主動性被調動,積極開動腦筋。最后,教師以獨特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自己用橡皮泥捏、擺字母形體。學生興趣盎然,非常投入,字母的形狀也就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在教學聲調的讀法時,教師為了突破學習聲調的難點——第二聲和第三聲,使用的方法是根據“五音標記法”,并配以手勢來表示調形和調值。
我運用了體態教學用形象化的手段,把拼音中的“五音標記法”量化出來。整個操作過程,學生的熱情高漲,這種教學方法注重了“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詞語”,這也印證了斯賓塞認為的“語言雖然是表達思想的工具,但也時常阻礙思想,而動作在表現意義情感上是極其有力的”。教學中運用操作活動可以彌補詞語表達的不足,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還可以增強教學效果。采用“動的方法”,通過大腦、五官、手腳、身軀的活動,刺激神經,引發學習欲望,從而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和抽象概括的學習能力。所以,采用“動的方法”,讓學生反復實踐,能提高學習興趣,獲得知識,發展智能。
我們可以把上面的教學案例形象地概括為“純記憶、加感知、抓本質”這三個階段。因此可以得出,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從“跟讀”走向“活動”,讓“動作”和“姿勢”成為替代言語表達的`一種有效而經濟的輔助手段,完全符合“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是今后拼音教學發展的方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因此,在教學中,結合一年級學生年幼好動,難以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喜愛游戲特征。這一堂復習課,擺脫了單調重復的練習方式,教師盡量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做到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
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收集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逐步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是學習,著重給予了賞識性的評價。
語文拼音教學反思合集 篇2
從開學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了,在這一個月中,我一邊組織課堂紀律,一邊領著孩子們一起學習了漢語拼音。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聲母、韻母和音節,沒有詞語、句子,更沒有故事情節,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每堂課學生學習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號,而且這些符號既難讀又難記,學生學起來易感到枯燥乏味。經過近一個多月的教學實踐,我對拼音教學作了如下反思:
一、兒歌串連記憶漢語拼音
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容本身轉化為音樂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對于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尤為喜歡。在拼音教學中,無論是教字母的發音,還是規范字母的形式,我都運用了大量的兒歌,有的是傳統的兒歌。例如。“圓圓臉蛋羊角辮,嘴巴張大aaa;太陽出來紅彤彤,攏圓嘴巴ooo;清清池塘一只鵝,嘴巴扁扁eee。”“牙齒對齊iii,嘴巴突出uuu,像吹笛子üüü。”讓學生邊念兒歌邊做動作。通過兒歌,學生不僅可以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還創設了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奏感中發展了音樂智慧。
二、手腦并用親密接觸漢語拼音
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用身體來演演字母,用小手來做做字母,用身邊可利用的東西來擺擺字母,用橡皮泥來捏捏字母,用紙來制作拼音圖片等,讓抽象的拼音字母變得那樣的形象直觀、可以觸摸,使學生感受到拼音字母是那么的可親可近,它就在我們的身上,就在我們的周圍。這種手腦并用的學習,既培養了動手能力,有開拓了思維,發展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手段。
三、圖、形、音結合記憶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字詞,沒有句子,更沒有故事情節,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每堂課學生學習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合,而且這些符號學生學起來易感到枯燥乏味。應該將字母的形和發音與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趣。從看圖說話導入,讓學生自己發現隱藏在圖中的拼音的形,在發現形的過程中學會寫。在這一點上,自認為做得還不夠好,沒有充分利用好插圖,在教學設計上還有所欠缺,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游戲中學習漢語拼音
以多種形式的游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一個接一個把看到的音節傳下去)、變一變(用鉛筆拼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誰讀得快又準,誰就贏了,贏者可以刮對方鼻子)、拔河比賽(易混淆的字母寫在黑板上,兩組小朋友分立兩邊讀卡片,讀對的卡片貼在該組繩上,哪邊多哪組就贏)、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著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別人)、超市購物(師出示音節卡片,學生顧客拼讀音節,售貨員拿出貨物)等。通過趣味性強的游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松,練得扎實。但是有時游戲設計的任務難度應與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有一定的差異。在游戲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冷場,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五、設計生活情境學習拼音。
在教學翹舌音zhchshr時,考慮到這四個聲母的讀音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我特意安排了一個“招待客人”的情境。今天啊,有四位客人來我們這里做客,依次出示客人來了,我們要打招呼啊,今天這幾位客人的名字很特別,叫的時候要把口舌翹起來(引導學生跟著老師讀zhchshr,當學生會讀之后,就請客人(學生戴頭飾)進門了,請進門的過程中又鞏固了zhchshr的認讀)。再搬椅子來招待客人。在這招待的過程中既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又加強了zhchshr的認讀。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多讀多練,輕松有趣地突破了翹舌音認讀的難關。
總之,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我相信只要創新地設計教學過程,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寓教于樂,就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生動地獲取知識,不斷提高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