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集合(精選3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集合 篇1
我們學校評教評學時,我上的是《水上飛機》一課,《水上飛機》是一篇科普童話,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的介紹了水上飛機的廣泛用途,向學生展現了科技新成果。
在教學時,我先出示了兩個自學目標:
1、默讀2----7自然段,說說水上飛機的種類和用途。試著給不同種類的水上飛機取個合適的名字。
2、如果讓你造水上飛機,你還想讓它發揮哪些新的作用?將自己設計的水上飛機的名字、用途寫成一段話。
學生圍繞目標先自主學習,有了想法后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我在巡視指導時發現不少小組的同學合作的非常好,用表格的形式寫出了水上飛機的種類和用途,還給起了名字。如:海上救護機 救援船只
海上戰斗機 參加戰斗
海上運輸機 輸送物資
于是全班匯報時我讓幾個同學到黑板上板書,學生很高興,有了成就感。
之后,學生完成目標2.你心目中想設計的水上飛機是怎樣的,有哪些用途。學生們爭先恐后,述說自己未來想創造的'飛機,一個比一個精彩,討論得很熱烈。有的說:“我叫海上清潔機,能清除海面上的垃圾。”有的說:“我叫海上多功能機,既能在海面上巡邏,還能清除垃圾,還能救援遇難的船只。”有的說:“我叫海上巡邏機,能在海面上巡邏,一發現敵情就立即報警,不讓敵人來侵略我國的領域。”還有的說:“我叫海上方向機,能給迷路的船只指明方向。”
學生通過暢想水上飛機其他的用途,激發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不少學生入境悟情,讀出了小海鷗吃了一驚的語氣,表現出水上飛機驕傲自豪的神態,但大多數學生讀的不到位,有待提高。
盡管師生在課堂上很努力,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今后改進。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集合 篇2
核心提示:《翻越遠方的大山》蘇版三下的一篇文章,課文選自劉翔自傳《我是劉翔》,以第一人稱口吻記錄了劉翔從“不敢有朝一日能親眼看到約翰遜”到戰勝跨欄王阿蘭?約翰遜的經過。這樣的經過就是從其飛到超越夢想的過程,蘊含。。。
《翻越遠方的大山》蘇版三下的一篇文章,課文選自劉翔自傳《我是劉翔》,以第一人稱口吻記錄了劉翔從“不敢有朝一日能親眼看到約翰遜”到戰勝跨欄王阿蘭?約翰遜的經過。這樣的經過就是從其飛到超越夢想的過程,蘊含了“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夢想的可能”的道理。該教什么?首先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理出劉翔翻越大山的.“時間表”,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語言文字背后的含義。初步學習按時間順序寫作的方法,并學會在習作中運用。
這課文所講的主人公就是劉翔,講述他把約翰遜當作他自己的大山,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地翻越了這座大山。在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首先拋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在劉翔眼里,約翰遜就是一座“遠方的大山”?請你細細地讀一讀文章的1—7小節,找一找相關詞句,畫出來體會體會。并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四人小組交流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小組學習成果,其余同學隨機補充評價,教師相機指導點撥。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我采取獎勵制,哪個小組能準確的講出為什么,約翰遜是一座大山,獎勵一顆星,進行全班交流。
我又提出疑問,面對眼前的這座大山,劉翔又是怎么做的呢?再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整個課堂兩個問題把整篇課文的重難點都突顯出來。學生對劉翔的精神品質就能通過自己的話給說出來!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集合 篇3
開學第一課是《春天的小雨滴滴滴》,彷如應景似的,天空揚揚灑灑地下起了雨,時而淅淅瀝瀝,時而滴滴答答,雨絲紛飛,飛進了未掩牢的窗戶,也飛進了同學們的心里……
乍一看,這篇課文似乎有些凌亂,教學不知如何入手,仔細思考,并借閱參考書后,我認為教學主要抓住三條線索來展開:春雨的聲音美、形態美、精神美。課堂上,我對孩子們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說:“聽,外面飄灑的春雨傳來什么聲音?”孩子們頓時安靜下來,側耳聆聽,可是大家的表情是一片茫然,有孩子大膽地嚷道:“老師,我什么聲音也沒聽見,只有汽車發出的聲音。”呵呵,真逗!我笑了笑,裝傻充愣地回道:“哦,春雨的聲音被馬路嘈雜的聲音蓋過了吧。那好,我們跟著作者走一走,聽聽春雨的聲音去。”接著,我引讀第一自然段,示意孩子們跟讀后面的內容,就這樣,我把描寫春雨的象聲詞和表示地點的句子留給孩子們讀,自己則讀其他句子。課文的第五自然段一讀完,我沒再繼續往下讀。孩子們莫名地等著我開口,我便說到:“誰聽見了春雨的聲音?為什么這些聲音各不相同?”七嘴八舌的聲音傳來,看來話匣子已打開,“小組里互相說一說吧!”我一聲令下,同學們便忙開了。交流匯報的環節里,代表小組發言的同學都能一步到位地說出每個自然段里寫到春雨聲音和發出聲音的地點的重要詞句,效果很好。讓大家劃出這些詞句后,我問:“課后第二題問我們,課文寫了春雨的什么美?剛才我們學習討論的內容講了春雨的什么美呢?”“聲音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呀!作者能用豐富的想象力寫出春雨這么多種聲音,象聲詞用得那么準確,真是了不起!你們寫作文時也要學習這樣的寫作方法,多采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來描寫事物,也一定有佳作的。”我鼓勵道。
下一個環節,我提出了在小組里討論第6至9自然段內容,找找課文還寫了春雨還有什么美。巡視中,我發現問題有一定難度,一些同學只懂意會,不懂言傳,無法找到貼切的詞語來概括;還有一些同學則根本看不出課文還寫了春雨的什么方面美。匯報的'時間到了,舉手的同學寥寥無幾,還都不太自信。我鼓勵大家:“大膽地說,不懂概括沒關系,只要能找到關鍵的句子讀一讀就好。”頓時,又有幾名同學舉手了。在我的循循善誘下,站起來讀句子的同學基本上說出了自己對句子意思的理解,這個指導的過程中,其他同學也漸漸悟出了其中的含義。最后,同學們概括出了春雨另外兩個方面的特點:樣子美,心靈美。我板書時寫到:形態美、精神美,問大家這樣寫是不是更準確?答案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
“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春雨,你想說什么?”我拋出最后一個問題。答案有樂于助人、美麗善良、聲音優美等等,始終沒有說出我最想要的那個詞語。我說:“樂于助人這個詞的意思是最接近老師想要的答案的,你們再想想,春雨給大地帶來了生機和溫暖卻不求回報,這說明它有什么精神?”終于,幾個聲音響起:“無私奉獻!”我在黑板上奮筆疾書寫下這幾個字,請全班同學齊讀。到這里,課文學完了,我相信這節課上,大部分同學都開動了腦筋,自主地學習、思考,掌握住了課文的要點,了解了春雨的三個特點以及作者贊美春雨的奉獻精神。
第一天返校上課,同學們的學習狀態還不錯,我感到很滿意,心里也樂滋滋的,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后面的教學工作能穩扎穩打,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