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精選15篇)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中感受語言的優美,在閱讀中積累。”
“讀”是“感”的基本前提,無“感”就無“悟”。《珍珠鳥》是我國作家馮驥才老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以豐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我”與珍珠鳥相處的和諧與溫馨,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內涵。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課文內容,創造美的畫面,美的意境,引發學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借助朗讀、反復品讀,感受形象美,品味語言美,留足時間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讀中揣摩,讀中品味,讀中有所感,讀中有所悟,讀中進行積累。
一、以讀為本,讀中增情。
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看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
教學中,我以一個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并注意調動學生的情感,不斷變化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采用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配樂讀,以悠揚的音樂、美妙的畫面將每一個學生帶進課文的情境中,以感情朗讀把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淋漓盡致地展露出來。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告訴學生這是一段精致的文字,用心去讀讀,在描寫珍珠鳥可愛樣子的詞句上做記號,并多讀幾遍。學生交流體會后,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品讀、比較讀。一番反復感情朗讀之后,學生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一只人見人愛的小珍珠鳥了然心中。
二、以境助讀,境中動情。
感情朗讀不僅是體會課文思想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學生情感的熏陶。教學中,我采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一幅幅溫馨的畫面、悠揚的音樂為一體的情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效地將學生的主觀情感移入了文境。如在教學第6自然段時,打出課件,小珍珠鳥甜甜地睡在作者肩上這一幅溫馨的感人畫面出現在學生眼前,“多么溫馨的一幕啊!此時小珍珠鳥已經把作者當成什么!”學生交流后,“讓我們再美美地朗讀課文,用心體會這份美好,留住這份美好!”《搖籃曲》的音樂緩緩響起,學生伴著音樂美美地讀文。此時,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已不單單是理解閱讀了,而是帶著對和諧的美好境界的.喜愛、贊美去讀,以情促讀,以讀促情,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達到更高境界。
三、在比較中培養欣賞語言能力。
讀書時多做比較揣摩,有助于理解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進而感受語言。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對出示的兩個句子進行比較,“撥開綠蔓一看,正是這只小珍珠鳥。”“撥開綠蔓一看,正是這個小家伙!”通過讀、比較,學生感受到了“小家伙”是對人的稱呼,此時作者已把珍珠鳥當作自己的小寶寶、小朋友,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不言而喻。讓學生具體真切地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進而學會賞析的方法,使學生養成閱讀時善于思維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培養學生分析欣賞的能力。
四、在說中體會。
說,就是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認識、情感等精神的東西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是語言和精神共同構建、生成、發展的過程。小學生都有很強的表達欲 望。為此,在教學結尾,我出示了這么幾句話
信賴是一座橋,讓我們心靈相通;信賴是一首歌,讓我們在快樂中歌唱;信賴是一抹陽光,讓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信賴是一盞燈……
學生有感而發,“信賴是一盞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信賴是一杯茶,消去了夏天的炎熱”多么精辟,多么傳神!學生的發言中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情懷,愛的力量在學生的生命活動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愛心的滋潤一定能夠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熟則能悟,悟則能化。結合語境、結合情感的積累易于被內化。只要我們堅持在學文的各個環節中,把積累與讀中領悟,讀中品味結合起來,一定會有效地促進學生語言的內化。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2
《珍珠鳥》一文主要寫了由于馮驥才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珍珠鳥由怕人到不怕,最后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鳥與人之間愛與美的頌歌。作者因此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的贊嘆。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系敘述中,啟發學生在“人與動物”、“人與人”、“人與自然”等等和諧共處方面的深入思考。
我挖掘教材,深化主題,以“讀書,要從字字詞詞句句入手”的指導思想,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力求授之以“漁”,去垂釣文本中的“魚”。在教學中,分為兩條線展開,一條是小珍珠鳥如何由害怕到不怕的;另一條是我又是如何關愛小珍珠鳥的。兩條線的交融點就是“信賴”。整個教學活動據此展開,深入地詮釋“信賴”二字的真正含義,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情與境的和諧與動人。
一、落實讀書方法,注重情感熏陶
感悟文本的思想精髓,一向是我們追尋的。那么,切入文本,切入作家靈魂的入口,到底在哪里?或許就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因此,在教學中,以出示名言的方式,引導學生明白要“讀好一篇文章就要從字字詞詞句句入手”的方法。并在整個教學中,就圍繞此理念展開,透過一些語言的提醒與實際的操作,不斷地強化此讀書方法。
學會運用好的讀書方法,才會有深刻的感悟。
作家馮驥才的文字清新質樸動人。文本,于淡淡的筆墨間洋溢濃濃的真情,于細細的生活瑣碎中彰顯拳拳的愛意。尤其是作家對小珍珠鳥的細心照料,甚為感人。整個文本中,能夠說有“我”處,必有“愛”在。但我抓了四個句子,讓學生重點感受。學生則從“驚動”讀出“尊重”,從“不管”讀出“自由”,從“享受”讀出“享受”,從“生怕”讀出“呵護”。看上去,雖是生活的細碎,卻是真切的情誼。這些正是對“信賴”的詮釋。
學生正是從這些字字詞詞句句中,懂得了“信賴不僅僅僅是情感,更是一種行動;信賴不僅僅僅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交流”。
二、運用朗讀擊石,碰撞文本情感
朗讀,對于語言教學,永遠是務必與的擊石。
沒有朗讀的語文課堂,或者朗讀不夠情真的課堂,猶如一潭死水,或者死水微瀾。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字詞,讀懂文字背后的含義,然后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情。譬如:小珍珠鳥“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這幾個字,我便反反復復請學生感受“放開膽子”與“跑”之間的關系,并請其讀出“放”的力度與“跑”的速度。看上去,好象是意想的東西,但是學生的確能夠透過聲音的輕重與節奏的快慢,來表達他心里“放開”與“跑”,從而讓我們看到一只有些“放肆”的小珍珠鳥。
我還關注學生的朗讀,適合地進行點撥與反饋,教師一句普通的言語往往擊起情感的千層浪。當學生讀小珍珠鳥在作者肩上睡著時,第一遍齊讀學生聲音較響,我只問“這樣讀,能夠么”,立刻有學生有了反應。再齊讀第二遍時,聲音明顯輕柔許多。我即刻問“為什么讀得這樣輕柔”,學生答“不忍心打擾它”。是啊,多么感人的畫面,又是多么動人的回答!不忍心,不是也是愛么?是對小珍珠鳥的熱愛,是對和諧美的珍惜。我想這就足夠了。
在朗讀中,捕捉文本的靈魂,與文本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語言,有時候,在朗讀面前,也是蒼白的。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在此次教學設計中,最后一個拓展環節,我設計了非洲小女孩蒂皮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真實故事。設計時,只思考了學生的興趣,卻忽視了對文本主題的提升。“信賴”不僅僅僅是人與動物之間能夠創造。人和人之間,更需要信賴,同樣也能夠創造出完美的境界。
此外,對于拓展環節中,課件里的音樂出現小小故障,表示深切的遺憾。原本,我的解說,配上蒂皮與野生動物的溫情畫面,和著動聽的音樂,能夠營造一個直入人心的完美境界。只可惜,課件出現了差錯。與我心中的意境相差甚遠。但是,這也正好說明:適當的音樂輔助,對于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
但是,我想教學永是遺憾的藝術。而遺憾,卻能夠給我們更多的警醒。因此,這些遺憾,依然是美的。她,就是我們日趨完美的墊腳石。踏其之上,我們能夠在語文教學的路途上,越攀越高,直至創造出完美的境界。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3
《珍珠鳥》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在的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從而說明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的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它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對于農村的學生而言,在理解上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采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這一主線,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對話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讓其思維在互動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華。
(一)以情為切入點,創設教學情境,在感受中學習。
教學一開始首先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初讀了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創設質疑情境,誘發學生大膽質疑,生成問題。然后再圍繞學生生成的重點問題,探索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的線索。這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教學理念。
(二)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要十分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一是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文;二是讓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與交流。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學生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4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產生喜愛小動物的情感,體會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要靠相互之間的信賴。
二、教材分析
我所執教的內容《珍珠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版五年級下冊第7課第二課時,這是一篇描寫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以細膩的親切的語言寫出了小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核心。在閱讀課上如何自主、合作、開放的氛圍,讓新課程理念得到充分體現?現結合我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進行了點滴嘗試。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潛心讀書,學習語言,自主探究,自由表達,獲得豐富的體驗,實現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和感悟。學生學習語言,離不開思維的參與,語文新課標倡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我為學生創設一個多維的思維空間,大膽想象,允許有不同的見解和思辨,引領學生用自己的心靈主動去與文本對話,獲得課文豐富的、多元的理解。
三、學校與學生狀況分析
我所執教的班級是縣城附近的程江鎮中心小學五年級一班,學生共有4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9人,學生性格浮躁,語言表達能力一般,合作交流能力正在培養之中,執教時本課時在電教室進行,學生每4人或3人為一個學習小組。
四、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播放珍珠鳥的視頻畫面,教師: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寫珍珠鳥外形的?
3、初讀了課文,你知道文章說的是誰信賴誰呀?
(二)品讀課文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一至五自然段,大家知道了大珍珠鳥與作者一點點熟悉了,可作者是怎樣描寫小珍珠鳥逐漸信賴作者的呢?
出示自學提示:認真閱讀課文六至十六自然段,從哪些語句看出小珍珠鳥逐漸信賴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簡要批注,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
師:通過朗讀這一段(第八自然段),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小珍珠鳥開始很膽小,只敢在籠子四周活動。
生:我也發現小珍珠鳥膽子很小,它害怕飛得遠了會受到傷害,所以活動范圍很小。
師:很有見解。
生:我發現珍珠鳥開始淘氣了,它發現沒有人傷害它,沒有人管它,就膽子大了起來。
生:我從三個一會兒發現珍珠鳥非常活潑,就像天真好動的小孩子一樣,作者不會生氣的,反而很喜歡的。
師:你還能體會到作者的喜歡之情,了不起!
生:我發現珍珠鳥的膽子是慢慢變大的,不是一下子就大的。
師:你看到了膽子變化的過程,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生:(讀第十一自然段)到這里,我覺得珍珠鳥的膽子才真正變大了,它再也不怕主人了。
生:珍珠鳥甚至“啄”我的筆尖,可以看出珍珠鳥完全沒有了戒心。
生:(讀第十二自然段)我體會到作者是很喜歡珍珠鳥的,他是很輕地用手撫一撫珍珠鳥的毛的。
生:我還從“友好”這個詞看出珍珠鳥也喜歡上了主人,它是很喜歡地啄的,不是狠狠地啄的。
師:這個“啄”表示親切!就像老師拍拍你的肩膀一樣(師親切地拍拍學生的肩膀),我不是要打你,而是表示我的友好!
師:同學們剛才的讀書體會很深刻,都知道了小珍珠鳥的膽子是慢慢變大的,為什么小珍珠鳥的膽子會越來越大?我們知道珍珠鳥可是一種怕人的鳥啊,請四人小組展開討論。
(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小組自由進行討論)
生:是因為作者沒有傷害它。
生:小珍珠鳥的膽子越來越大是因為“我”對它的信賴,“我”對它的友好。
師:同學們,鳥和人雖然不能進行語言的交流,但是小珍珠鳥卻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與作者進行著情感的交流,表示對作者的友好和信任。在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最讓你感動的是哪一處?
生:我覺得文章第14自然段最讓我感動,因為小珍珠鳥竟趴在作者的肩上睡著了,這是多么感人的畫面啊!
師:老師也有同感,你能有感情地朗讀一下嗎?
生感情朗讀。
師:本來很怕人的鳥兒,竟然趴在作者的肩上睡著了,好美的一幅畫面!指名配樂朗讀(學生一邊感受,一邊觀察插圖)你知道作者在笑什么嗎?
生:作者在笑:小東西,你玩累了嗎?趴在我的肩膀上不要摔下來喲!
生:作者在笑:小珍珠鳥,你的膽子太大了,不怕我把你抓起來嗎?
生:作者在笑:這小家伙,一定作了一個好夢!
師:作者的笑是會心的笑,是善意的笑,小珍珠鳥真的把我當作親密無間的好伙伴、好朋友了。那么,小珍珠鳥趴在我的肩上做夢,它夢見了什么呢?
生:小珍珠鳥夢到自己與主人在屋里捉迷藏,一起嬉戲。
生:小珍珠鳥夢到主人就是它的父母,它在主人的懷里撒嬌,要小蟲子吃。
師:大家的想象真精彩,從中可以看出人與鳥之間建立了真摯的友誼,營造出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師配樂朗讀,生感受溫馨的畫面,感人的情懷。
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三)、回讀第三至五自然段
師:看來,在作者的精心呵護下,小珍珠鳥的活動地點變化了,我們感受到了小珍珠鳥的活動方式、性格也發生變化了,它越來越親近“我”,信賴“我”了。透過小珍珠鳥的變化,你感到僅僅是小珍珠鳥信賴作者嗎?
生:大鳥也信賴作者,它們允許自己的孩子飛出籠子,與作者親近。
師:文中哪些語句體現出大珍珠鳥信賴“我”?你不禁想讀一讀課文中哪些段落?默讀三至五自然段,畫一畫相關語句。
……
學生朗讀所畫語句。
(四)、關注描寫人的語句,體會信賴是彼此創造的
師:不論是大珍珠鳥還是小珍珠鳥都對“我”產生了信賴,但這珍珠鳥一家為什么會對“我”產生信賴呢?
生:是“我”精心呵護它們的緣故。
師:畫一畫描寫“我”精心呵護珍珠鳥的語句。
學生朗讀,體會“我”對鳥的愛。歸納出:不看――不管――不傷害――不停――不寫。
師:你感到僅僅是珍珠鳥信賴人嗎?
生:不是,作者也信賴珍珠鳥。
師:是啊!作者堅信只要通過自己的精心呵護、只要自己對小鳥尊重、只要自己付出愛,就一定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拓展延伸
師:“我”與珍珠鳥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種信任是無價的,也是最感人的。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表達出你此時的感觸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師:我們要像作者一樣用自己的愛心滋潤周圍的一切事物,用我們的愛心澆灌友誼的花朵,創造人世間最美好的親情,攜手共創美好的未來。
師:你也試著仿照作者的這個內心感受,寫一句有關信賴方面的格言。
(學生開始動筆,寫后交流)
師:(總結)是呀,信賴是一座橋,讓我們彼此心靈相通。信賴是一盞燈,照亮我們前進的航向。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坦誠,互相信賴、理解、寬容,和睦相處。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附:板書設計
7珍珠鳥
害怕人:伸嘴、伸腦袋、瞅瞅
籠子四周
珍珠鳥 在屋里飛來飛去 信賴 雛鳥 落在桌上喝茶、跳動、啄筆 喜愛
落在肩上睡熟
人對鳥:不看——不管——不傷害——不停——不寫
教學反思:
一、讀書實踐,感受語言,在感受中學習。
在本課的閱讀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以學生原來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自悟自讀中感受閱讀樂趣。整堂課的教學始終以學生自讀自悟為本,并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實現了讀中自得自悟的教學理念,另外,注意把課內課外知識有機結合,讓學生更好地領悟了文章的含義,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求得發展。
二、馳騁想象,個性解讀,在體驗中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應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因此,在教學中,我提出 “作者看著小珍珠鳥在笑,他在笑什么?”“小珍珠鳥趴在我的肩上做夢,它夢見了什么?”讓學生馳騁想象,學生憑著對課文的理解,對作者與小珍珠鳥之間友誼的多元解讀,發言不時閃現充滿個性、智慧的語言,一幅溫馨的感人畫面浮現眼前,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創設自主開放的學習氛圍。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也反思了自己過去對課改的理解。以前,“放”出去教的課文總擔心學生這樣學不會,那樣學不扎實,還擔心一經“放”出去,“收”不回來怎么辦?讓學生自主學習成了一句空話。學生們花了很多時間,學得苦,學得緊,教學效果卻不好。這次嘗試,如:學習第八自然段時,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回答形式多樣。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是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所具有的主體能動性及豐富的創造潛力,使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讓人敬重與欽佩的活力,而正是這種富有生機的活力與創造力,才使課堂教學連續成新的發現、新的感覺、新的收獲和新的經驗,從而成為教師生成新的課程經驗的重要基礎。自主、開放是語文學習的快樂之源,創設自主合作、開放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能使閱讀課堂成為發揚學生個性的天地,這樣的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從而達到高效的目的。
四、情感體驗,提高認識。
學生讀書后,都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說一說”的沖動。為此,我讓學生也仿寫一句格言來表達出此時的感觸,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信賴的理解,在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對話中提高了道德的認識。學生有感而發,相信愛心的滋潤一定能夠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5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核心。在閱讀課上如何自主、合作、開放的氛圍,讓新課程理念得到充分體現?結合我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進行了點滴嘗試。
教學片斷:
師:通過朗讀這一段(第四自然段),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小珍珠鳥開始很膽小,只敢在籠子四周活動。
生:我也發現小珍珠鳥膽子很小,它害怕飛得遠了會受到傷害,所以活動范圍很小。
師:很有見地。
生:我發現了珍珠鳥開始淘氣了,它發現沒有人傷害它,沒有人管它,就膽子大了起來。
生:我從三個一會兒發現珍珠鳥非常活潑,就像天真好動的小孩子一樣,作者不會生氣的,反而很喜歡的。
師:你還能體會到作者的喜歡之情,了不起!
生:我發現珍珠鳥的膽子是慢慢變大的,不是一下子就大的。
師:你看到了膽子變化的過程,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生:(讀第四句)到這里,我覺得珍珠鳥的膽子才真正變大了,它再也不怕主人了。
生:珍珠鳥甚至“啄”我的筆尖,可以看出珍珠鳥完全沒有了戒心。
生:(讀第五句)我體會到作者是很喜歡珍珠鳥的,他是很輕地用手撫一撫珍珠鳥的毛的。
生:我還從“友好”這個詞看出珍珠鳥也喜歡上了主人,它是很喜歡地啄的,不是狠狠地啄的。
師:這個“啄”表示親切!就像老師拍拍你的肩膀一樣(師親切地拍拍學生的肩膀),我不是要打你,而是表示我的友好!
師:同學們剛才的讀書體會很深刻,都知道了小珍珠鳥的膽子是慢慢變大的,為什么小珍珠鳥的膽子會越來越大?我們知道珍珠鳥可是一種怕人的鳥啊,請四人小組展開討論。
(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小組自由進行討論)
生:是作者沒有傷害它。
生:小珍珠鳥的膽子越來越大是因為“我”對它的信賴,我對它的友好。
生:我想用書上的一句話說:‘信賴,不就能產生美好的境界嗎?’
……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審美體驗是個體行為,是旁人所無法替代的,因此學生對一篇文章的體驗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在本課的閱讀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以學生原來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自悟自讀中感受閱讀樂趣。整堂課的教學始終以學生自讀自悟為本,并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實現了讀中自得自悟的教學理念,另外,注意把課內課外知識有機結合,讓學生更好地領悟了文章的含義,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求得發展。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也反思了自己過去課改的理解。以前,“放”出去教的課文總擔心學生這樣學不會,那樣學不扎實,還擔心一經“放”出去,“收”不回來怎么辦,讓學生自主學習成了一句空話:學生們花了很多時間,學得苦,學得緊,教學效果卻不好。這次嘗試,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是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所具有的主體能動性及豐富的創造潛力,使他們在教學教程中展現出讓人敬重與欽佩的活力,而是是這種富有生機的活力與創造力,才使課堂教學連續成新的發現、新的感覺、新的收獲和新的經驗,從而成為教師生成新的課程經驗的重要基礎。自主、開放是語文學習的快樂之源,創設自主合作、開放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能使閱讀課堂成為發揚學生個性的天地,這樣的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從而達到高效的目的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6
《珍珠鳥》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鳥珍珠鳥創造了溫暖、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從而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的生動活潑,細膩深刻,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因此,我決定將本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確立為:朗讀課文,通過賞析好詞好句來理解中心,并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新課的教授過程中,設計了如下幾個環節:首先我讓學生感受小鳥的可愛,產生對小鳥的喜愛之情。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珍珠鳥發生的變化,邊讀邊劃邊寫感受。在理解作者與珍珠鳥的信賴關系的建立過程,我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我是作者,你是小珍珠鳥,誰和我談談心。同學們根據不同問題,大膽想象,說出自己的見解,引領學生用自己的心靈主動去與文本對話,獲得課文豐富的、多元的理解。在教學中,我讓同學們仔細看圖,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讓學生馳騁想象,學生憑著對課文的理解,發言不時閃現充滿個性、智慧的語言。一幅幅溫馨的感人畫面浮現眼前,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最后,引出主題: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使感情得以升華。學生說出了“人與小鳥相處得這么友好,真令人羨慕。”等真實的感受,對動物的關愛,對同學、朋友的友愛,對信賴的理解,都在情感的體驗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對話中提高了道德的認識,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情懷。雖然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習,但是我有些地方還是放不開手,做的說的過多.通過這節課我深深地認識到:只有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賞,在欣賞中進行評價,才會使閱讀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7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如何在教學中落實這一要求呢?現以《珍珠鳥》為例,談談我的認識。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一些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教師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鳥的可愛,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挺可愛、也調皮;有的說“我”為珍珠鳥做了許多的事等等。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寫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但我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學生說:作者把珍珠鳥掛在“異常茂盛”的“生著長長垂蔓的法國吊蘭”中間,為它營造了“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的環境,小鳥出生了,可作者卻“決不掀開葉片往里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眼睛”驚動它們。于是,鳥兒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的愛,體現在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
小鳥在“屋里飛來飛去”,“落在柜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里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顫動的筆尖”,而“我”卻“不動聲色”,“默默享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以至于“我”“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著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感受到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即是他 “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結果,使學生對課文最后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
三、再讀課文,評價“信賴”。
在學生通過欣賞性閱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讀幾則材料,給保護動物們的行為寫上標語的環節,過后,讓學生各抒己見,在這個環節里,有些學生表現不錯。由于時間把握的不夠好,有些學生還想躍躍欲試,但只得留到課后了。
《珍珠鳥》一課,學生初讀后似乎沒有什么不懂,但作品借助語言、結構、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現出來的思想內容不易被讀者真正把握到。閱讀,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內容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我重點對學生進行 “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這幾種能力的培養,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賞,在欣賞中進行評價,會使閱讀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四、不足之處: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學生的興趣還沒有真正被激起,從過程中就可看出;小組討論也體現不出來,學生的自信也不足,大膽發言的學生不是很多,本人覺得遺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8
《珍珠鳥》是一篇描寫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的前半部分寫了兩件事,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對小生靈真誠的、無微不至的愛。后部分,生動地記敘了小珍珠鳥與作者之間逐漸挨近,直至熟睡地作者肩頭,對作者真誠信賴的變化過程。學生初讀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說“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
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教師應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后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教師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么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在學生通過欣賞性閱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讀后感的評價性練習。其實,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已經是作家馮驥才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大家手筆的匠心獨運。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9
《珍珠鳥》是我國著名作家馮驥才老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以豐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我”與珍珠鳥相處的和諧與溫馨,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完美的境界”的深刻內涵。
此次教學為第一課時,第一課時的教學該教些什么,怎樣去教,在教學設計時思考良久。讓我想起上次去杭州學習,于永正教師說的一句話“在課堂上,教什么比怎樣教更重要”。教師在教學之前,先要精心備課,要思考在學習時,哪些是學生理解有難度的,哪些是學生容易掌握的,所以在教學時我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導入時,我從了解作者入手,經過這個導入,傳遞給學生,在讀作品時,關注作者是很有必要的,能夠更好的幫忙我們把握作品的內涵。
二、在教學生字及通讀課文這個環節,首先我出示的是生字詞,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對于生字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必須的方法,難度不是很大,并且課前已預習,所以教學時直接出示生字詞,讓學生認讀,在教學中學生認讀的不錯。對于文中的“綠蔓、垂蔓”這兩個詞語,雖不是一、二類字,但學生在讀音、字義方面應當存在難度,所以教學中,單獨將這兩個詞語列出,先指名讀,學生讀成了“màn”,當我問他可查字典了,他說查了,先肯定他的做法正確,然后指出這個字是個多音字,所以在查字典時應當結合句子去思考,究竟選擇哪種讀音,將這種讀書的方法滲透給學生,相信多次的引導,學生這種主動獲取信息的本事會有所提高。
三、在理解課文資料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找出文中的主角,然后思考他們之間的關系。因為概括文章的資料,是四年級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我想經過這種教學,讓學生感知,文章資料的概括能夠這樣去做:先找出主要主角,然后說說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讓學生在課堂學到一些閱讀的方法。
四、在感受“信賴”的環節,首先讓學生找出文章中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信賴,不就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嗎?”進而讓學生去發現“完美的境界是怎樣的境界?”“小珍珠鳥把我的肩膀當成了什么?”“它會夢到什么?”以及配樂朗誦,引導學生去想象,更深地去理解“信賴”,去感受完美的境界。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
1、在整體感知課文資料時,如果先讓學生再次通讀課文或者教師進行范讀,這樣學生的整體感受性會更好。
2、在理清文中主角之間的關系這一環節,處理的有些倉促,能夠引導的更充分一些。同時“他們之間的關系怎樣?”這一問題的提法,還不夠精準。
閱讀本事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須經過一個系統的學習過程。這就是要求教師必須始終把培養學生的閱讀本事放在重要位置,讓學生逐步掌握閱讀的方法,授人以漁。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10
《珍珠鳥》一篇精美而可愛的散文,閱讀的時候,我從中體會到了作者溫柔的情誼,細膩的心思,人與鳥之間暖暖的信賴。
這篇課文是采用賞析品味的方式來講解的,經過賞析精彩語句來表現中心,揭示主題。
一、初讀課文,感受小鳥的可愛
首先播放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興趣,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后談談自我的感受。
學生初讀后,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十分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真實而可貴,是理解課文主題的基礎。根據這些感受,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品讀課文,感受完美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本事,經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凈化。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自我喜歡的、能表達作者喜愛之情的句子,在小組之內討論交流,而后每組派一個代表在班級內依次交流自我的句子,組與組之間不能重復。
例如,第十一自然段,學生分析“挨近、蹦俯、喝茶、偏……”一系列動詞寫出了珍珠鳥的形象,表達作者喜愛之情。這時,我適時引導:運用了什么描述?學生立馬回答“動作描述,寫出了珍珠鳥的頑皮可愛”。這樣經過句句分析解決文章重難點,還能提升學生的本事,讓他們融進語文的學習中。
三、研讀課文,感受人鳥之情
經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終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完美的境界”是什么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完美的境界嗎?顯然,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么?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研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小鳥在“屋里飛來飛去”、“落在柜頂上”、“書架上”、“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那里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筆尖”,而“我”卻只是“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著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完美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運。
四、拓展提高,引起學生情趣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一個有意思的環節,“假如你是一個小小攝影師,需從課文資料中選擇一處畫面拍下來,你最想拍哪一幅?為你要拍的畫面擬一個精彩標題。”學生對這個環節很感興趣,經過小組討論找到了自我喜歡的畫面,并且取了一個精彩的標題,如“萬綠從中一點紅”“味道不錯”“人朋鳥友”……讓這節課在結束之余到達了一個小高潮。
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畢竟,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教師,經過現代信息技術展現的豐富表象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課文,找出描述珍珠鳥可愛、表現人與鳥相互信賴的句子、詞語,感知語言中蘊含的感情色彩。最終,經過表現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信賴”的理解。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機地整合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進取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這一節課留給自我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的提高。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11
課文《珍珠鳥》是篇略讀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出了小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根據本文的特點,我的設計思路是引導學生走進本文,抓住重點句讓學生進行理解,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然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到:無論是人與鳥,還是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教學時,我主要分以下五個環節進行:通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什么,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樣細心呵護和照料珍珠鳥的;珍珠鳥是怎樣在作者的照料和呵護下與作者一步步親近的;引導學生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這句話的含義;擴展延伸,讓學生了解不僅僅人與鳥之間,并且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
本節課存在的亮點:
充分調動學生的進取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得主體,所以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調動學生的進取性。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教師邊放音樂邊朗讀,讓學生發揮想象,幻想一個大森林里住著各種小鳥,其中就有珍珠鳥,再出示珍珠鳥圖片。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根據本文是略讀課文的特點,我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教學時,根據本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理解作者是怎樣細心呵護、照料珍珠鳥以及珍珠鳥怎樣與作者一步步親近的。學生在弄懂了這兩個問題后也就理解了課文資料,為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礎。
2.直奔中心,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來理解課文資料。
本文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結尾有個中心句,并且課文資料是圍繞這個中心句展開的。根據這個特點,教學時,我緊緊抓住中心句展開,先讓學生理解文中重視誰對誰的信賴,小鳥為什么會這么信賴作者,怎樣自然而然地引到文章的主要資料。學生弄懂這些問題后,也就理解了這個句子的意思,領會了文章的資料,體會了文章的中心。
3.以文為本,重視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不但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教學,還要充分利用課文資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本課教學中,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資料及中心思想后,引導學生擴展延伸:作者僅僅是想證明生活中人與鳥之間需要信賴嗎他還要告訴我們什么呢讓學生討論交流后明白人與人之間更需要信賴,并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明白到人與人之間要真誠相對,才能互相信賴,才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
以上就是三思語文網小編分享的五年級上冊《珍珠鳥》教學反思的全部資料,期望能夠幫忙教師們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12
教學時我注重以讀為本,引導學生緊緊抓住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這一主線,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對話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一開始首先創設情境,首先播放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品讀描寫珍珠鳥外形的句子,體會珍珠鳥的可愛。在此基礎上,緊扣課文的最后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讓學生研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探索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的線索。
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一是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文;二是讓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與交流。如在教學課文第 6 自然段時,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于作者肩頭的情景,邊有感情地朗讀。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在作者眼里,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學生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不足之處:
課上的提問過多,過碎,不利于學生對文章的品讀,教師不舍得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13
〈珍珠鳥〉是第九冊教材中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以細膩親切的語言,為我們生動地描述了珍珠鳥在“我”的悉心照料,誠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根據本文的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上主要以讀為本,抓住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這一主線,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對過程中理解課文。我主要是: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揭示課題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讀后談談對珍珠鳥有哪些了解。
再出示學習目標:珍珠鳥是怎樣從怕人到親近人的?它和作者的感情是怎樣一步一步發生變化的?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讓學生動手在文中劃出描寫珍珠鳥活動變化的句子,讀一讀,說說為什么珍珠鳥的活動會有這些變化,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在學習小組交流后匯報。
(三)品讀重點句子體會指名讀第14自然段體會。
看小珍珠鳥落在作者的肩上在“我”眼中珍珠鳥就像什么?感受是什么?
(四)再讀課文,評價“信賴”學習后,說說對信賴的.理解。
我主要是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充分在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讓他們在讀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力,感受課文的人與鳥之間的真情,再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所以聯系生活實際,學生舉的例子就各種各樣。
不足之處是: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會感到厭煩,出現松懈現象。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14
《珍珠鳥》這篇課文連這次已經是第三次上了,備課的時候一直想有所突破,搞創新。思來想去,還是從“我”抓起,讓學生在充分感受我喜愛珍珠鳥這個環節,最后領悟到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這節課我設計了幾個自認為得意的地方,可是卻沒起到應有的效果,過渡語還是那樣的蒼白,有些環節甚至給人的感覺是唐突的,這里就想到了:預設!我預設了學生可能會找到的反映我喜愛珍珠鳥的語句,讓學生去讀,在讀中感悟,讓學生去說、想象。尤其小鳥親近我的過程,引導時自己都感到有點別扭,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還是一個過渡的問題,應該如何做好,我還要好好思考一下。有些反映作者喜愛的的地方也沒有提出來,特別是信賴我的真正原因,就是因為我喜愛這小家伙,所以才會信賴我。但感覺指導讀書,比以前都做的不錯,直到最后學生看了一些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畫面的時候,好像都有所感悟,真有一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感覺。本次課途中還有個小插曲,正當我讀的入情時居然同學來找我要畢業論文,我竟然什么也沒說,將大家無情地扔在了一邊,把一個創設好的場給打破了,自己也沒有做出相應的措施。可能是遇到這樣的狀況較少的緣故吧,在今后的教學過程是要注意的。
這堂課的設計雖然抓準了喜愛和信賴,教學過程卻很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我設計了聽讀并畫出能體現我喜愛珍珠鳥的語句,這部分卻讀的還不夠透,理解不是很深刻,我想還應該把時間留給學生去把書透了,因為讀的不夠,導致最后學生不能水到渠成地和作者發出同樣的感嘆,有的學生卻有點扯遠了,其實我喜愛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突出“愛”。因為愛所以愛,如果沒有我的愛,怎么會有小珍珠鳥的信賴呢?小珍珠鳥趴在我身上睡著了這幅畫面的出示,讓學生看圖說話,感悟美好的境界,學生的發言卻游離于主題之外。歸其原因還是前面的內容沒領悟透。
最后想說的是,只有每一次的反思才會有提高,但反思后不去改觀那還是無效的。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15
《珍珠鳥》是一篇描寫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的前半部分寫了兩件事,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對小生靈真誠的、無微不至的愛。后部分,生動地記敘了小珍珠鳥與作者之間逐漸挨近,直至熟睡地作者肩頭,對作者真誠信賴的變化過程。教學時,“我”對小鳥的精心照顧、小鳥的變化,兩條主線并進。為更好地解決教學重點,讓學生閱讀后,結合課前導讀,確定著重研究的問題: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前后有些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哪里體現出我對鳥的喜愛之情?!
先是由學生圍繞問題自主進行讀、思、畫、批,再小組合作探究,最后全班共同交流。在學生交流問題的過程中,我有機地穿插了三個引導學生想象思維進行說話交流的問題:
1、這時,我不理睬小珍珠鳥,而它卻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一點也不陌生,假如小鳥會說話,它會說些什么?
2、看插圖好好想一想,作者在笑什么?
3、作者的笑是一種對自己孩子般愛的笑。小珍珠鳥真的把“我”當作親密無間的好伙伴、好朋友了。那么,小珍珠鳥趴在我的肩上做夢,它夢見了什么呢?通過這些問題為學生創設了大膽想象的空間,允許有不同的見解,引領學生用自己的心靈主動去與文本對話,學生對這些問題很感興趣,馳騁想象,個性解讀,發言很熱烈。
總結以上教學,我想,興趣是學生創造力、求知欲的原動力,只要學生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就會去追求、去探索。學習時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就會愿學、愛學、樂學、主動學。讓學生享受到課堂學習快樂的同時,又學到知識,發展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