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丁香結教學反思(精選3篇)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丁香結教學反思 篇1
1.出示圖片,初識丁香。丁香 花常見又普通,開課之初,出示丁香 花的圖片,讓學生對丁香 花有所了解,讓學生知道丁香 花的特點,為后文理解“丁香結”的內涵做鋪墊。
2.找出描寫,再識丁香。老師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提取含有“丁香結”的相關句子,并提取四幅丁香圖。這一環節,通過研讀課文,了解作者描寫的角度。通過畫面理清文章結構,體會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消除學生的閱讀障礙。
3.結合實際,再談丁香。語文的外延即生活。在入情入境的與文本對話后,讓學生結合實際,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談丁香。學生自然能讀懂作者,讀懂作品,領會寫作意圖,從而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本課教學任務。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丁香結教學反思 篇2
《丁香結》是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宗璞,寫的是作者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于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作者以丁香結象征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一、重視導入部分的設計。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至關重要,因此我在設計本課的導入環節的時候,從課后的閱讀鏈接入手,通過引導學生吟誦閱讀鏈接中的詩句,引導學生來了解,在古人詩歌的意象中,丁香代表解不開的愁怨,由此引出問題為什么丁香會有這種意象,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丁香被稱為丁香結的原因,由此引入課文。
二、以讀帶講,邊讀邊悟。
以問題作為牽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精讀課文時,通過提出問題“作者眼中的丁香是什么樣的?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丁香的?”引導學生通過默讀、瀏覽等方法,抓住關鍵詞句,總結出作者是通過顏色、形狀、香味三方面來描寫丁香的,并通過朗讀來體會丁香 花開的茂密、芬芳,讀出作者對丁香的喜愛。
三、聯系生活,深入感悟
課文最難理解的就是作者最后的人生感悟,在學生學習這一部分時,通過對比作者眼中的丁香和古代詩人眼中的丁香,讓學生明白,丁香原本只是一種植物,之所以會有解不開的愁怨這種意象,是因為看待丁香的人本身就具有愁苦之感,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并且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有沒有類似的經歷,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1、在課文學習中,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不夠自然,在學生學習完作者眼中的丁香后,由丁香過渡到丁香結以此來引發作者思考的部分過渡語比較生硬,無法引導學生自然地思考。
2、本課應該引導學生學習在對植物進行描寫時,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描寫,并寫出自己的感情,這個環節由于時間有限,所以布置成了作業,沒有及時的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并點評。
3、在課堂教學時,評價語不夠豐富,沒有針對性。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從指導者的角度出發,更加注重教學語言和教學設計的流暢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認真學習課堂評價語言,爭取恰如其分,及時到位地評價學生。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丁香結教學反思 篇3
《丁香結》是六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課文,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里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于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自己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重視導入
我從植物的象征意義入手,來設計導入。導入語這樣來說:許多花草樹木在文學作品中都被賦予了某種品格,比如“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菊花被周敦頤比作花中的隱士;牡丹,象征著榮華富貴;松柏象征著堅貞不屈。那么丁香結又象征著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吧。這段話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們會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去。
二、以讀帶講,邊讀邊悟。
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學生們讀課文的環節是必備的,也是必須的。我在要求學生讀課文的時候,從來都是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讀,不是漫無目的的讓學生去為讀課文而讀課文。比如:
①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這是第一步。
②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突出的是作者(賞)花。后三個自然的寫的是什么?后三個自然的突出的是作者(悟)花。這樣就暗示孩子們理清層次。
③課文分別寫了哪里的丁香 花?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這樣的設計是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丁香的“結”沒有講清楚,沒有充分理解。
2、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我沒有及時地評價學生的表現。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從指導者的角度出發,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認真學習課堂評價語言,爭取恰如其分,及時到位地評價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