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反思(精選3篇)
三年級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反思 篇1
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使學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進學習。指導學生朗讀,采用朗讀感悟法,體現語文“以讀為本”的教學特點,通過反復品讀重點詞句,感悟人物內心情感,在朗讀中教給學生方法,進行及時評價,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讓學生學會預測故事的方法。通過師生互動法,讀旁批,讓學生學會預測故事的方法。文章的題目、插圖、文章的內容,都可以幫助學生預測;另外,還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生活常識,自身的知識的積累預測故事下一個情節的內容。
不足之處:對教材分析還應更加深入地鉆研,這樣才能使教學設計合理有效。我給出的情境讓學生預測故事的后面部分,學生只是口頭說了,還有些孩子甚至都還沒有說,更沒有時間寫出來,沒落到實處。
三年級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反思 篇2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話故事,童話故事往往篇幅很長,但是語言淺顯易懂,在初讀課文的時候,根據故事情節,一邊讀一邊預測,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在預測的時候,說一說是根據什么預測的,在這一過程中,總結出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積累經驗,以鍛煉和培養能力。利用表演來深入理解課文。童話充滿了表演性,故事充滿了趣味性,童話中往往出現的人物眾多,每個孩子理解的角度也不同,就可以鼓勵孩子們分小組,自己分角色表演,加入自己的動作和語言,再全班交流評析。讓學生在表演中理解課文,讀出感情,讀出個性。
在課堂上也有很多不足,板書有些多,既有黑板的'板書,也有多媒體的板書。我自己也深有體會,如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完全可以利用已經寫好的黑板粉筆板書進行回顧、概括,而不需要多媒體再把課文三個畫面呈現了一遍。我們總希望能夠盡善盡美地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呈現給學生,結果卻顯得有些重復啰嗦。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重提高課堂效率,設計要簡約有效,真正做到不搞花架子,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展。
三年級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反思 篇3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是閱讀策略單元,旨在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基本的閱讀策略,形成運用閱讀策略的意識,成為積極的閱讀者。本單元是圍繞“預測”這一閱讀策略進行編排的。
這篇課文整篇篇幅很長,但是語言淺顯易懂,在初讀的時候,我采取邊讀,邊根據故事情節做預測。旁邊有批注,我特意在堂上給學生講解了“旁批”,告訴孩子旁批可以批問題,批預測,批想法等等。利用做旁批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在預測的時候,說一說是根據什么預測的,在這一過程中,總結出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積累經驗,以鍛煉和培養能力。為了鞏固學生對預測方法的掌握情況,我特意讓學生在旁批的下面寫上去預測的依據。
在指導學生精讀的環節中,讓學生通過關鍵詞句理解,體會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中的人物,如可憐兮兮的小貓、古靈精怪的蜘蛛,尤其是老屋的寬厚仁慈,學生都把讀文得繪聲繪色有滋有味。教學中我還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訓練學生的默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童話世界非常精彩,我在講這一單元之前學生已經讀了《安徒生童話》,之后更是鼓勵孩子多看童話,如《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學完后,進行了拓展,讓學生根據本學到的預測方法,閱讀其它童話時,一邊讀一邊預測,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童話的興趣。
這節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堂比較隨意,缺乏及時有效的激勵評價,評價語單調匱乏,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一部分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有的只是堂上的看客,不能從情感上產生共鳴。盡管老師費了很大的功夫,總是事倍功半。如何提高自己的語言魅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可越著急越無濟于事,歸根到底還是缺乏語文素養,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果能更早做準備的話其實可以把內容全部出示在電腦上,讓孩子逐段閱讀,聯系預測,避免看過結尾后預測變得千篇一律。
總之,對工作還需要更多努力,和孩子們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