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集合(通用2篇)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集合 篇1
教學要求
1、閱讀課文,了解日出的情景,培養學生抓住景物變化中的特點、仔細觀察景物的能力。能夠有條理地敘述日出的景象。
2、通過閱讀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作者寫的三幅畫面的具體景物以及特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3、學習本課抓住景物變化的特點,按時間順序進行描寫的方法。
4、欣賞優美詞句。
教學重點
把握日出前、日出時景物變化及其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三、四段作者由景物產生的聯想。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課件、多媒體電腦、液晶投影儀。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請同學們觀看屏幕所出示四幅圖片展示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象?(日出時的景色)每日的清晨,我們迎著朝霞踏著晨露,沐浴在晨暉之中,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但是你也許從未留心過太陽是如何冉冉升起,將金燦燦的陽光灑向大地的,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領略滄海日出的神奇壯麗(教師板書:滄海日出)
教師:此時我們整裝待發,去領略滄海日出的神奇壯美。在我們尚未看到日出之前,你最想知道什么?
學生:我想知道滄海日出是什么地方的日出?
學生:我想知道作者將帶我們在什么地方看日出?
學生:作者圍繞日出描述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教師:(出示上述問題)同學們想知道這么多的問題,那就讓作者帶我們一同尋求答案吧!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速讀課文。
教師:(學生閱讀后)通過讀課文你弄懂了這些問題了嗎?誰來說說?
學生:滄海日出就是指大海上的日出。
學生:作者是在北戴河東山鷹角亭看的日出。
學生:作者圍繞日出描述了到鷹角亭看日出、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美麗景色。
日出前
教師板書 看日出 日出時 日出后
教師:根據這四方面內容,課文段落如何劃分呢?按什么方法分段?
學生:看日出(1-2)日出前(3)日出時(4-5)日出后(6-7)
二、鼓勵質疑、探索求知、培養自學。
教師:剛才同學們走馬觀花觀看日出,還沒能細細觀賞品味。就被老師帶回了現實。下面請同學們繼續追隨作者的足跡,領略壯麗的滄海日出。
教師:(出示曉星殘月)看畫面,聽同學朗讀課文第一大段,同時思考下列問題:①作者是在什么時間去看日出的?畫出表明這一時間的詞語。②畫面可以用課文中哪一個詞語來形容?③作者此時懷著怎樣的心情?從哪一句可以體會得到?
學生:作者是在黎明時分去看日出,四點鐘還不到、天還很黑曉星殘月雨后黎明等詞語都可以說明時間是在黎明。
學生:曉星殘月一詞可以描繪畫面內容。它是指佛曉時分的星星和快要落下去的月亮。
學生:從四點鐘還不到,我就爬起身來可以體會作者由 于急于看日出而很早便起床的急切心情。
教師:就請同學們帶著這促急切的心情,等待日出,聽音樂,大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三、品味賞析意境優美的詞句。
教師:請同學們把語文書翻到第4頁,讓我們回顧一下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什么?
學生:注意欣賞好的詞句。
教師: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后三大段,畫出你認為意境優美的詞句。
學生(邊讀邊畫,之后匯報。)
學生:我認為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句話寫得比較美,廣闊無垠的大海倒映著天空中粉紅色的霞光,沒有界限、沒有輪廓,美得讓人心曠神怡。
教師:你說得真好,能帶著這種體會為大家朗讀嗎?(學生讀)
教師: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談談自已認為最美的詞句的體會,然后帶著深刻體會為大家朗讀。
學生:我覺得這一自然段的第四句也很美,海水沖刷巉巖的嘩嘩聲和風吹樹葉的沙沙聲聽來十分清晰,給人以安詳靜謐的感覺.(學生讀)
學生:我覺得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也很美。鳥的無聲無息是被美麗的霞光所陶醉,其實這也正是作者有這種感覺,所以才認為鳥兒被陶醉了。(學生讀)
教師: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嗎?
學生:我在一次聽鋼琴曲時了。曲子結束了,耳畔卻久久得地回響那震憾人心的旋律。(多指名來談)
教師:還有哪些語句的意境也是很美的`?
學生:我認為第四自段的最后一句意暗也挺美。作者看到初升的太陽投射到海面的金光聯想到可以走進太陽里的路。
學生:我更覺得第6自然段的前兩句描寫的意境最美。如同緞子般鮮艷的飄拂的炊煙和晨霧,彌漫于山峰、樹木、廟宇、樓房之間,使之時隱時現,簡直就像是仙境。(學生讀)
教師:同學們的深刻體會、動情朗讀簡直將大家帶入那如仙境般的美景中。
四、巧設思路,引導自學,培養能力。
教師:讓我們駐足觀賞每一幅畫面,感受那不可名狀的美麗。前后桌四人組成學習小組,按老師所出示學習思路,討論學習課文最后三大段。
教師:出示學習思路,學生齊讀后討論學習。
賞:結合課文欣賞圖片,抓住景物特點,概括景物變化過程。
1、本段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作者描寫了哪些具體景物?
3、這些景物是如何變化的呢?
4、請找出總寫畫面特點的詞語?
品:品味賞析句子,體會蘊含于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
1、此時此刻作者心情是怎樣的?可以從哪一句體會得到?
2、你又是如何體會得到的呢?
誦:聲情并茂地朗誦課文。
(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按學習思路討論學習后,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學生: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描繪的是日出前美麗景色。我們小組經過討論認為作者描述了天空中的殘云、晨星、霞光以及被霞光映照的大海。
學生:我認為日出前的景物是這樣變化的,天空中的殘云散盡后晨星也逐漸黯淡了,東方泛起的粉紅色霞光映照著大海,水天一色。
教師:你能用書上的語句為老師所出示的畫面配上段解說詞嗎?(其余學生看畫面)你的解說真好,使大家身臨其境目睹那奇幻的景物變化。
教師:面對這美麗的畫面作者是如何感受的呢?
學生:這美麗的畫面讓作者感到是一種柔和明快的美。
(教師板書:柔和明快)
教師:此時環境是怎樣的?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
學生:此時四周靜極了,還可以用緊密、萬籟俱寂、寂靜、沉靜、安靜、寧靜來形容。(學生七嘴八舌地搶答)
學生:作者此時的心情是陶醉其中,因為他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來描述鳥被陶醉了。我覺得不僅是鳥被陶醉了,實際上是作者深深地陶醉了。
教師:就讓我們陶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中,共同感受作者的心曠神怡。那位同學能用動情的解說將大家再次帶入那優美的意境中?(指名在輕音樂聲中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教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交流匯報可以看出大家體會深刻、學習認真細致。那誰來與大家交流一下第三大段如何學習的呢?
學生:課文的第三大段描繪的是日出時美麗畫面,在這段中作者主要描述了天空中的朝霞和太陽。
學生:朝霞的變化體現在顏色的變濃變深。
教師:(出示朝霞變色動畫過程)你能不能為動畫配上解說?(多指幾人)
學生:太陽是這樣冉冉升起的:①、升得很慢只露出一個弧形的金邊,很快擴大,涌了上來。②、猛得一跳,蹦出了海面,天空和大海布滿了耀眼的金光。③、海面上金光特別強烈,鋪成一條又寬又亮又紅的海上大路。(教師板書)
教師:面對此情此景作者有何感受?體現在哪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第五自然段這唯一的一句話,是作者面對日出奇景深感美麗壯觀,從而發自內心的由衷感嘆和贊美。
教師:怎樣才能讀出作者的感嘆和贊美呢?誰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學生試讀)他讀得有什么特點?
學生:啊字讀得較輕較慢,使人感到深情;美和壯觀讀得較快較重,表示強調。
教師:同學們領會得很好,讓我們試讀兩遍!(試讀后,師生齊讀)
教師:誰能帶著感嘆和贊美之情、伴著緩緩的音樂,帶領同學們重新回味滄海日出那一瞬間的美麗壯觀。(學生讀后,學生聽音樂自由朗讀課文第
四、五自然段)
教師:課文的第
六、七自然段你又是怎樣學習的?
學生:課文的第
六、七自然段描繪的是日出后的美麗畫面,作者描述了山峰、樹木、廟宇、樓房等靜態景物和動態景物炊煙、晨霧。
學生:這時山峰、樹木、廟宇、樓房都籠罩于紅光之下,在飄拂的炊煙和晨霧中時隱時現。
教師:這美麗的日后景象讓作者感受到了什么?請同學們欣賞日出后的美麗景色,聽同學朗讀課文。
學生:這帶有神奇色彩的優美畫面,讓作者感受到像那縹緲的仙境。所以作者再次由衷感嘆滄海日出的美麗壯觀。
教師:請同學們重入這縹緲的仙境領略滄海日出的美麗壯觀。(音樂朗讀課文第
六、七自然段,然后學生指名讀)
四、顯示畫面,引導學生拓展思維,說中鞏固,培養按順序觀察景物變化的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展示郵票,講述由畫面所想到的美麗景色。)
五、總結全文
教師: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隨同作者觀賞美麗壯觀的滄海日出,面對這如同仙境般的美景,些時些刻你最說什么?(美極了,滄海日出實在太美了。)這句話最足以表達我們此時的心情,常言道言為心聲讓我們把觀賞日出后的無窮感嘆與贊美盡情濃縮成這短短一句話。(齊誦)
板書設計 滄海日出
日出前 柔和明快
弧形金邊
看日出 日出時 猛地一跳 美麗壯觀
金光鋪路
日出后 縹緲仙境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集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人物形象。
2.體會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等描寫的作用,學習表現人物某一方面特點的寫作方法。
3.認識課文中的生字,積累課文中描寫人物的精彩句段。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通過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教室。
學生:預習課文
五、教材分析:
《人物描寫一組》是本冊教材的一大特色,我也是頭一次接觸和教學,這組描寫編排得很有特色,也很有必要,通過選取三個在描寫人物上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要求學生能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人物的形象,并體會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等描寫的作用,學習表現人物某一方面特點的寫作方法,“只有描寫行動——任務才能站起來!”整個教學過程貫穿這一主線!這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大有益處。學習通過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是教學本課的重難點。尤其是我教學的《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在描寫人物摔跤時的動作惟妙惟肖,把這兩個孩子的活潑淘氣刻畫得栩栩如生。
六、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同學們平時一定讀了不少的古今中外的名著。作家為我們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哪些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認為怎么樣才能把人物描寫得形象生動呢?(板書:人物描寫)
(一)導入新課:
今天讓我們再次認識和親近作家筆下的人物形象,一起來學習,
板書:22人物描寫一組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一個片段,(板書課題)
小嘎子和胖墩比賽摔跤
(二)初讀課文,感知形象
1、指名檢查讀生字、詞、句。師生正音。
2、同桌逐段輪讀,互相檢查。
3、初讀課文,小嘎子和胖墩兒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書:(嘎子)機靈、富有心計;(胖墩兒)沉穩、老實
(三)讀懂課文,再現形象
默讀課文,你從文中哪些詞句體會到人物性格特點的,說說理由。
學生匯報
1、媒體出示: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著手疾眼快,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
(嘎子自知不如胖墩兒有力氣,所以選擇隨便摔)
師:嘎子認為自己摔跤穩贏,那胖墩兒呢?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胖墩兒也充滿自信)
2、指導朗讀對話。
媒體出示
“要不—摔跤。”
“是嗎?”小胖墩兒跳了起來,立刻退后兩步,一閃身脫了單褂兒,叉著腰說,“來吧,是一叉一摟的,還是隨便摔?”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著手疾眼快,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就說:“隨便摔”。
師:兩個爭強好勝的孩子通過你們的朗讀展現在我們眼前。板書:語言描寫
師:你還從哪兒看出來嘎子有心計,很機靈?
學生匯報。媒體相機出示:
比較句子:
(1)、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圍著他像猴似的蹦來蹦去,仿佛很占了上風。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像猴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
師:這兩個句子在表現嘎子機敏,富有心計的性格特點上,哪句更好,為什么?作者這又是抓住嘎子的什么描寫的?
師導:假如你是嘎子,你心里怎么想?
學生發言,板書:心理描寫
指導朗讀這句話。
3、師:于是一場摔跤大戰開始了,讓我們一起回到那激動人心的現場。
四人小組合作:一人解說,可自由發揮;一人當導演,要根據作者的描寫指導動作;另兩個人表演。導演要根據作者的描寫指導動作。
小組上臺表演。板書:動作描寫
要求標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詞,齊讀全文,整體感知。
(四)歸納寫法
師:作者用他那生花妙筆為大家塑造了兩個個性鮮明、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你認為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么形象呢?
根據板書歸納總結:語言描寫
心理描寫
動作描寫
板書設計:
22人物描寫一組寫作方法:
嘎子和胖墩兒語言描寫
比賽摔跤心理描寫
機靈、有心計沉穩、老實動作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