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復習——詞的古今義差異
文言文中有些詞語的含義與現代文中同一詞語的含義存在著差異,若按現代文中常用的意思去解釋文言文的詞語,就會感到不可理解,或對文言文句意的理解產生錯誤,如《出師表》中有個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意思是,先帝(劉備)不因我卑賤粗野,不惜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廬來看望我。加點的“卑鄙”,在現代文中指“(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如卑鄙無恥;而在本句中作“身分低微,出生鄙野”講,若按現在的意思去解釋“卑鄙”,那就說明諸葛亮的品德不行了,這與原文的意思是不相符的。閱讀文言文課文時,特別要注意這類古今義差異很大的詞語,不能用詞語的現代義硬套文言文詞語的含義
。
說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含義和現代漢語中的常用義。
(1)一狼徑去 (2)屠自后斷其股 (3)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4)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5)扁鵲復見 (6)會賓客大宴 (7)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8)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9)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10)無案牘之勞形 (11)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12)兒女共沾巾 (13)高可二黍許 (14)蓋簡桃核修長者為之 (15)文理有疏密 (16)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7)尋病終 (18)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19)池非不深也 (20)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1)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2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 (23)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24)微斯人,吾誰與舊 (25)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6)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27)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8)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29)旦曰,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30)等死,死國可乎 (31)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32)親賢臣,遠小人 (3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34)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3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6)火爆聲,呼呼風聲 (37)而山不加增,何苦不平? (38)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9)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40)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42)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43)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44)邑人稍稍賓客其父 (45)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 |
(1)去:離開/往 | |
(2)股:大腿/今常指機構中的組織單位,或用作量詞 | |
(3)幾何:多少/今指數學的一個學科 | (4)走:跑/行 |
(5)復:再,又,副詞/往復、重復 | |
(6)會:集合(一說:恰逢、適逢)/聚集、見面,或者一定目的的集會等 | |
(7)少:稍微/數量小,丟失等。稍稍:漸漸地/稍微 | |
(8)方:方圓/今常指方向或四個角都90度的四邊形、六個面都是方形的六面體 | |
(9)曾:并、尚且、連……都/今常用義為:曾 | |
(10)形:身/樣子 | (11)但:只,副詞/常常用作轉折連詞 |
(12)兒女:小孩和女子/子女 | |
(13)可:大約/今常用作表示許可、可能、值得、轉折等 | |
(14)簡:簡拔、選擇/簡單、簡直等 | |
(15)文理:木材的紋理質地/今指文章內容、詞句等方面的條理 | |
(16)妻子:妻子和兒女/今僅指妻子 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今常指沒有生路的地方 | |
(17)尋:頃刻,這里是不久的意思/找 | (18)扶:沿、順著/挽扶、扶助等 |
(19)池:護城河/今常指水塘,多指人工挖的,如池沼 | |
(20)以為:把……用來作為(或:用……做)。 “以為”,兩個詞,以,介詞,用、把,“以” | |
(21) 犧牲 古義: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今義:①為正義事業而舍棄生命;②放棄或損害自己的利益。 | |
(22)縣官 古義:朝廷。今義:一縣的首長。 | |
(23) 親戚 古義:指親人,包括父母和內外親屬。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 |
(24)微:無,沒有/微小、細微 | |
(25)間:參與,讀jiàn/空隙、間隔等,或用作量詞 | |
(26)可以:助動詞“可”與介詞“以”連用。可:可以;以:憑借、靠。“可以”即“可以憑借”/現代漢語里是一個詞,表示可能、能夠,或表示許可 | |
(27)再:第二次/今表示動作的重復 | |
(28)會計:動詞“會”與動詞“計”的連用;聚會商議/今指管理財務的人員 | |
(29)往往:處處、到處/常常 | (30)等死:同樣是死/等待死亡 |
(31)開張:擴大/今多指店鋪開業 | |
(32)所以:特殊的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而成的名詞性詞組,解釋為“……的原因”/今用作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 |
(33)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言語、行為惡劣 | |
(34)“所”與“以”合成的名詞性短語:用來……的/今用作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 (36)中間:中間夾雜/里面 |
(35)可以:能夠憑借/能愿動詞 | (38)交通:交錯相通/各種運輸事業的總稱 |
(37)何苦:愁什么/不值得,犯不著 | |
(39)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表示條件關系的連詞 | |
(40)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 |
(41)再 古義:第二次。今義:可解釋為“多次”。 | |
(42)突兀 古義:高大。今義:來得突然。 | |
(43) 涕 古義:原指“眼淚”,漢以后也指“鼻涕”。此句中意為“眼淚”。今義:鼻涕。 | |
(44)稍稍 古義:漸漸。 今義:稍微。 | |
(45)烈士 古義:有志之士。今義:為正義事業而犧牲生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