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文批判之結構篇
批判對象:結構老套
批判力指數:☆☆☆☆☆
批判人:阿 甘
阿甘說話:走進中國的城市,特別是中小城市,你會發現大量整齊劃一,火柴盒式的建筑。這種建筑經過大量復制,讓每一個城市的面目都模糊不清。怪不得有人說,現在的城市只要看一座就可以了,因為每個城市都差不多,都是由面目可憎的“火柴盒”組成的。在一個日趨開放,日漸豐富的社會,這種發展方向無疑是落后的。
中學生作文也有同樣的問題,當一種結構模式流行以后,所有人都不再動腦筋,只把作文套進這個結構就行了。所以,我們的中學生作文大都千篇一律,令人望而生厭。
批判案例一:
我的家鄉
世上千般秀,天下最美是家鄉。我的家鄉有流淌的小河、碧綠的草地、高大的樹木、飛翔的雄鷹……
春天,沉睡了幾個月的小草們,開始睜開了他們那朦朧的睡眼;那河邊的垂柳也不甘示弱,吐出了她那柔美的綠芽;那四季常青的松樹,好像不服氣似的,他那深綠色的針狀形葉子開始變得翠綠起來,加上蒙蒙細雨的滋潤,沒過幾個星期,萬物都展示出了自己那翠綠欲滴的葉子。
夏天,小草兒綠茵茵的,像一個大綠地毯,小河邊的垂柳倒映在河面上,再加上河邊那花兒、草兒的倒映,河水變成了綠色。花兒們在燦爛的陽光下爭奇斗艷。這時,勤勞的蜜蜂們享受勞動的喜悅,蝴蝶們拍打著她們那漂亮的翅膀在花叢里跳起了優美的舞蹈,好像在向人們展示她們那多姿多彩的旋舞。蜻蜓們輕輕地擺動著她們那令人羨慕的翅膀,一會兒在水里嬉戲,一會兒又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秋天,如一位畫家,用他那神奇的筆,描繪出各種各樣的色彩,使大地那金黃色中流露著綠的氣息。郊區的農民伯伯們個個都笑逐顏開,沉浸在那豐收的喜悅中。那稻田里金燦燦的稻谷,在招手,點頭,好像在慶祝人們的豐收。紅艷艷的蘋果,酸溜溜的橘子,甜蜜蜜的柿子,掛滿了枝頭,好一個碩果累累的景象。
冬天,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那鵝毛般的雪片兒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不一會兒,雪兒已經堆得幾尺厚了,大地好像又變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那調皮的男孩子們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就連平時最文靜的女孩子們也經不住誘惑打起了雪仗。孩子們的笑聲把樹上的積雪都震落下來了,一些動物好像被這雪所征服了,不知了去向,但丹頂鶴還沉浸在家鄉的美景之中。
我愛我這個鳥語花香,繁花似錦的家鄉。
阿甘說話:
按上個世紀的標準,這是一篇寫得不錯的作文:語言流暢、思路清晰。可這樣的文章我們是不是看得太多了,特別是作文的結構方式:用春、夏、秋、冬來構建全文。這種結構方式幾乎已成為了中國學生寫家鄉時的首選結構。走進任何一個學校,你都會在學生作文本上發現大量的這類結構的作文。有的學生還把這種結構發揮得登峰造極,不僅寫家鄉寫學校用這種結構,連寫人記事也提筆就是春夏秋冬。
批判案例二:
一件珍貴的雨披
在新的家中,珍藏著一件珍貴的雨披,說起這件雨披,還有一段小小的故事。
那一天,天陰沉沉的,灰黑的云擠滿了天空,一場暴雨即將降臨。他心里不停地祈禱不要下雨,因為他忘了帶雨披。
放學鈴剛響,新已抓起書包,奪門而出,沖進車棚,拎起自行車,奔出校門,天公作美,雨還沒下。他跳上自行車,向家的方向疾馳。
好!還有5秒前方路口就要亮紅燈了,等到下一次亮綠燈的時候可得再等70秒鐘,70秒種,新盤算著那可以騎好長的一段距離,可還有10米的路,新不由得加快了速度,他想在綠燈停之前沖過去。
還有一點點就過了。突然——“哎呀!”“喀嘶!”怎么了?新停下車,回頭一看,糟糕!一個個子不高的中年人被撞倒在地,那人緩緩站起來,新看見他右邊褲子上有好大的一塊泥。他用手撣去身上的灰塵,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車。他抬起頭看了新一眼,推著車,向新走來。新見這場景,想拔腿就跑,那人卻已站在新面前。只見他四十多歲上下,古銅色的臉上,一雙眼睛發射出犀利的光,仿佛能把你看穿,額上的皺紋又似乎寫滿和藹,與那雙眼睛極不相稱,讓人捉摸不透。
“他是來找我算帳的吧?”頓時恐懼占據了新的心,他用惶恐的眼神看著那人,靜靜地等待著惡夢降臨。兩秒鐘后,那中年男子拍拍新的肩膀說:“小同學,下次騎車可要注意安全,不要騎這么快呀,你看今天多危險啊!”新以為自己聽錯了,可那聲音分明真真切切,難道他說的是反話?可那話語中充滿的似乎是一位父親對女兒的關愛,沒有一絲一毫的責備。新低下頭,用懊悔的語氣說:“叔叔,真對不起,剛才是我太不小心。”“走吧,快下雨了,路上小心。”中年人沖新揮了揮手說。“謝謝叔叔。”新快樂地向他招了招手,跨上車準備轉身就走。“哎,你等等。”那位中年人叫住了新,新停了下來疑惑地看著他。不等新回答,他就從車簍里拿出雨披,給新套上。“快回家吧,可不要再騎這么快了!”說著他騎上自行車,徑自向前駛去。“那大叔您呢?您沒雨披呀?”新焦急地大聲問。“我的家就在前面不遠,沒事的!你快回家吧,可別著涼耽誤了學習!”大叔的聲音透過雨幕傳來,新目送著大叔消失在煙雨中,他的眼睛濕潤了。
至今新仍珍藏起那件雨披,每當看見它,新就如同看見那位大叔,想起他真誠的關心。
阿甘說話:這也是一種老套的結構類型,我們可以把這種類型解剖一下:先是由一個小物件引起自己的回憶;然后敘述與這一小物件有關的事件,一般來說是對自己有深刻教育意義的事件;最后再回到這個小物件,點明題旨。這種結構起源于小學時的一篇課文《一件珍貴的襯衫》。
批判案例三:
早晨的故事
當天空黑幕漸漸拉開,星星隱去的時候,我被爸爸拉到江邊跑步。
江邊被一層濃濃的霧籠罩著,一片朦朧。清冷的風吹在臉上,我不禁打了個寒噤,脫口而出:“好冷!”我用手拉拉父親的衣襟,想說回去,可父親沒有理我。我抬頭看了父親一眼,只見父親正向前方看去,我隨著父親的目光望去,只見迷霧中幾個藍色身影忽隱忽現,他們不停地揮動著什么,向這邊走來,漸漸傳來“唰唰”的聲音。父親意味深長地對我說:“看見了嗎?清晨的美是這些清潔師傅掃出來的。他們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來,寒風照樣吹著他們的臉,可他們并沒有因為冷而退縮。”聽完這話,我看了父親一眼:“爸爸,咱們跑吧!”爸爸微笑著點點頭。就這樣,我在爸爸的身邊跑了起來。
霧漸漸地淡了,江畔的景物漸漸地清楚了。剛跑時,我勁頭很足,可是跑了一會兒,我的臉、耳朵都疼了起來,上氣不接下氣,心好像要跳出來一般。我累極了,真想停下來,腳步漸漸地放慢了。這時,前面一個穿紅衣的小男孩也在跑著,后面傳來他爸爸慈愛的聲音:“貝貝,慢些跑,累了就歇歇吧!”“不,這次比賽我要拿第一,一定要堅持跑下去。”我爸爸微笑地與他們父子點點頭,又側過身來,放慢了速度,回頭示意我看著那小男孩,我不覺羞愧起來:“這么小的孩子都能有始有終,而我……”
一輪紅日從晨霧中跳了出來,萬道霞光照亮了江水,也染紅了晨霧。晨霧在陽光的照耀下逐漸退去,世界頓時清晰了。我又加快了腳步,跟著爸爸,向著那輪紅太陽跑去。
阿甘說話:這種套路也很普遍,寫自己戰勝困難的作文常常會使用。文中主人翁的思想很容易就被一件小事或一句話轉變過來,讓人感覺戰勝困難真的很簡單。前幾年流行蜘蛛結網的故事,很多同學作文時都會用到。一般的套路是:自己做事時遇到了困難,感到灰心喪氣,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只蜘蛛在結網,蜘蛛失敗了很多次,但仍堅持不懈,最后終于取得了成功。蜘蛛的行為大大鼓勵了我,讓我從此振作精神去面對困難。
批判案例四:
一個動作
作文課上,老師讓寫一個動作,經過苦思冥想,終于想到了個剛剛發生的動作——籃球賽上,我被對手撞倒。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我的語文成績太差了,為了表達得更準確,我在課間跑了n個辦公室,問了n個老師。
語文老師說:今天下午你在籃球賽上帶著球,欲要過人,不料對方一撞,只見你“飛入云霄”,一會兒落在了地上。“我起不起來呢?”“起來,你必須站起來,并以全力打完這場比賽。”經過一番激烈的心理活動,你終于用頑強的毅力站了起來,繼續比賽,場外響起了一陣陣掌聲。
歷史老師說:公元2003年3月22日下午5時,c5班與c3班進行了一場籃球比賽。c5班的隊員被撞倒在地,但頑強地爬起來,這件事表現了c5班的班級凝聚力之強大。
物理老師說:今天下午你被撞了一下,由于慣性你的上身和下身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但又由于你被對手撞倒了,你的下身被迫靜止,所以你“飛”了起來。由于你有重力使你又落到了地面上,此時你給了地面600n的力,地面也對你作用了600n的力。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三定律”。
生物老師說:你在籃球賽上,你的大腦、小腦非常興奮,大腦控制著你的肌肉,使其運動;小腦保持身體的平衡。這是對方隊員與你相撞,刺激了你皮膚中的神經細胞,在此產生了神經沖動,通過傳入神經,傳到你的大腦皮層的感覺神經中樞形成了痛覺,然后神經沖動沿著傳出神經,傳到你皮膚中的效應器中,使你感到痛。
真是眾說紛紜,一個動作引出了如此多的知識,可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真理;一個動作引出了如此多的關系,可見學科之間沒有衡平豎直的界限。快哉,樂哉!
阿甘說話:這是新出現的結構套路。對合適的內容,這是一種非常新穎有趣的結構,但用在這里卻空有其形。就像高考滿分作文《患者“吳誠信”的就診報告》一出,徒有其形的跟風之作滿天飛。“新鮮的表達”需要根據內容不斷思考,沒有任何創造性的邯鄲學步只能流為笑柄。
比較范文一:
茉莉花香
夏靜雯
一、花
我的媽媽是個醫生,我從小就被環繞在白色之中。白色的墻,白色的衣服,白色的床單,甚至是白色的人。也正是從那時起,白色在我的心中便成了空洞與死亡的代名詞。
在看見茉莉花之后,我知道自己對白色的詮釋是多么的片面。
它如同一個小天使,一個長著翅膀的丘比特,一個捧著鮮花的安琪兒,無聲無息地闖入了我的世界,飄入了我平靜的心海,激起了層層漣漪。第一次看見那般空靈的白色,近看是浮著露珠的那點晶瑩剔透,遠看是大山中迷茫空幻的霧色。是沉靜?還是沉醉?也是第一次知道它叫茉莉花,也許只有這個名字,才配得上它脈脈含情的身姿。
有人說:“揚州的女子是美麗的,而揚州的茉莉花也同為世間的尤物,都是上蒼的恩賜。”其實也不為過。揚州的女子如同羞澀的小家碧玉,靈動的身姿中投進了一個玲瓏高潔的靈魂。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都流露著一種神情、一種風韻,既美麗,又端莊,亭亭玉立,同茉莉花無二。是茉莉花增色了揚州的女子,還是揚州的女子感化了茉莉花,這我便不得而知了。只曉得如果一幅《玉人吹簫圖》上少了茉莉花,那就失色多了。
二、茶
想到了茉莉花,便不由地會想到茉莉花茶。
不怕您笑話,我既不懂得茶藝,又不會品茶,向來把茶與咖啡、礦泉水相提并論,同歸于飲料的門下。此時提到茶,有點班門弄斧的味道。
是在偶然間品得茉莉花茶的,那股清香便縈繞胸懷至今。捧一杯茉莉花茶,在輕煙繚繞中立于窗前,任風把清新的花香吹到輕云淡月之中,飄揚著衣袖,織就一份詩人的情懷,只留下一顆顫動的心與一道凝想的痕跡。
如果能在瘦西湖上的畫舫中品茉莉花茶,那便更妙了。茶的神韻、花的芬芳,無不沁人心脾。與青山為伴,與碧水為侶,去領悟那“揚州柳,青絲綢;揚州花,淡于秋;揚州水,西子秀;揚州園,瘦漏透……”的韻味。用李白的豪放,李清照的細膩,陶淵明的樸實,去敘寫茉莉花茶中的瘦西湖,瘦西湖中的茉莉花茶。
三、歌
月,嵌在漆黑的天空之上,月光,游走在萬家燈火之中。那銀色的冷傲的光芒,照著恬靜的我。
我立在窗前,讓五月和煦的風撲打著緋紅的臉龐。我在聆聽,聆聽那被風吹來的天籟之音,那縈繞胸懷已久的《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我也禁不住輕聲地哼唱起來:“……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久好久沒有聽見這首歌曲了。我的雙耳塞入了太多的流行音樂,我的心也變得煩躁不安。你會笑我是老古董吧,也許真是,我有一顆懷舊的心,一顆多愁善感的心,用看過的一句話來說,就是那種喜愛風花雪月大過現實的人。
思緒飄得太遠了,歌聲把我拉回到窗前。也許只有潔白的茉莉花,才配得上脈脈含情的揚州;也許只有縹緲的《茉莉花》歌聲,才配得上詩意的揚州之月。
凝想,時間凍結于這一刻,只是凝想。明月下,幽欄獨倚;風飄動,柳葉飛揚;心沉靜,茉莉花香。
天地間,只剩下我與一朵茉莉花、一杯茉莉花茶、一曲《茉莉花》歌……
(指導老師:王金波)
阿甘說話:
這是一篇結構巧妙的作文。它的巧妙并不在于用了小標題,而是形式與內容有完美的溶合。作者要表達的是一個比較空靈的主題:通過對茉莉的詩意描述來表達自己對典雅生活的精神追求。作者所使用的結構也是似斷還連,像中國寫意山水一樣留下許多發人遐想的空白,有一種空靈美。
比較范文二:
人與自然實驗報告
徐佳飛
實驗目的
1、觀察不同時代人與自然的關系,把握人與自然不斷發展的進程。
2、深層回顧人與自然發展歷程,加深人類對自身的反思。
實驗思路
截取三個不同時代場景,加以剖析,了解人與自然關系的演進,從各自的變化結果中思考原因和對策。
實驗器材
不同時代的三座森林,恐龍,人類,其它動物,瀑布等。
實驗過程
一、觀察遠古時代人與自然的關系
遠古時代,地球氣候溫和,水土濕潤。藍藍的天,清清的水,森林中更是呈現出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森林旁,掛一川瀑布,那是猴子的水簾洞。這里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到處蕩漾著綠:深綠,淺綠,暗綠,亮綠,灰綠,一直綠到天邊。森林中有虎嘯、猿啼、鳥鳴、燕舞,泉水叮咚響,風吹楊樹嘩嘩笑。恐龍在此踱步,猴子一會兒用長長的尾巴將自己吊在樹枝上,一會兒又爬到大象的背上,吹起了竹葉笛子。
人類的先祖類人猿,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開發大自然的職責,尚泯然于眾物中。
二、觀察原始人與自然的關系
人出現了,穿著樹葉做的衣服,在樹上如猴子一般來回攀爬,摘野果子吃,搭黃泥屋住。人們頭上停著小鳥,背上駝著猴子,大家都是密不可分的朋友,如人猿泰山一樣。后來人越來越多,人制造了許多的工具,開始像魯濱遜一樣圈地養羊,開地種糧食。人類的生活已經憑著自己的智慧,超過了其它的動物,成了高級動物了。森林則從此不再寧靜,原始部落之間的矢石之戰時有發生,森林被毀,白骨露于野,哀鴻號于外,也不鮮見。
三、觀察近代人與自然的關系
人們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任意殘害動物。天上飛的,水里游的,一網打盡。吃了野味,吃珍稀。許多動物瀕臨滅絕,不少動物變了種。有科考隊員在原始森林中發現一只火蛙,竟然是有毒的,而且會進攻人類,只因環境污染,氣候反常。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人類向自然攫取得越來越多,人們只顧發展,削尖腦袋,挖空心思地掠奪大自然,相信人定勝天。于是地面開始沉降,山禿了頂,森林節節敗退,沙漠步步進逼,不少內河湖泊或消失或瘦身。于是天上刮著沙風,地上流著酸雨,河里積著臭水,海上泛著赤潮。知道有厄爾尼諾現象,聽到南極冰層超速融化,還有臭氧層開了一個洞。隨之是洪水泛濫,海水倒灌,“非典”也來了。大自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反攻,讓人類措手不及。人類不得不反省:要實行可持續發展,要科學地利用和保護大自然,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實驗結論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讓我們回歸自然,讓人類成為大自然中和諧的一分子。
阿甘說話:這篇作文的結構很新穎,雖然用實驗報告、法庭辨論等形式來寫作文的已不鮮見,但如本文一樣把這種形式用得如此自然、妥貼的還不多見。人類本就是一種動物,是自然的一分子,從上帝的眼光來看,人類也許就是他做的一個實驗。作者模仿上帝寫了這個實驗報告,顯得自然而有趣。
用這些非常規的結構作文,雖新意十足,但也很容易流于形式。就是說,所用的形式并不能很好地表達內容,有時甚至妨礙了內容的表達。這種標榜創新的作文反而會讓讀者厭惡。所以,我們在運用非常規結構形式時,一定要慎重。
批判對象:結構散亂
批判力指數:☆☆☆☆
批判人:周.com
周.com說話:結構在作文中很不直觀,看不見,摸不著。這就造成很多同學不重視結構的學習。我們收到很多稿件,不注重結構,一盤散沙,就像人沒有骨頭,只是一堆肉一樣。
批判案例一:
我們的班主任
我們的班主任既嚴厲又慈愛,很少笑,同學們都希望一睹老師滿面笑容的樣子。
剛分班,我對他并不了解,直到后來,我才知道他是一個對我們既負責任又嚴厲的老師。每次給我們上課,聲音如雷鳴般大,把我們每一個人都嚇得像老鼠。
漸漸地,習慣了,現在我對他產生了新的敬意。
一個星期四的早晨,他拿著試卷進了教室。他說:“這是物理試卷,物理老師拜托我把卷子發了。”并說:“你們知道你們考得有多好?”
發試卷后,我發現有的同學考了100分而我考得比誰都差。我是多羨慕他們呀!
在我們都拿到試卷后,他說道:“你們有什么想對周老師說,就告訴我,我可以轉告他。”
這是一次機會。最后羅佳欣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說:“我這次能考100分,完全是我的努力,沒半點虛假。”還說了學習方法:上課認真聽講,認真讀物理課本,以便在回答問題時,有準確的物理語言;失敗了不要灰心,跌倒了爬起來再走;做事要有信心、恒心和毅力。
他給我上了這節課,才使我醒悟了,我覺得他在危險之中把我救了出來。
在那節課上,我們一個個都不拘謹,老師面帶笑容。那樣和藹可親。
老師啊!你太偉大了。
周.com說話:這篇作文想要表達對班主任的敬意,但卻沒有圍繞班主任來寫。作者寫著寫著就把自己要表達的主題給忘了。在文中,重點描寫的細節是羅佳欣同學的發言,班主任反而成了陪襯。結構的散亂讓這篇文章不堪卒讀。
批判案例二:
人與地球
地球就像天空中的一只飛船,人類和其他生物共同居住在這只飛船上。這只飛船的資源是有限的,而過量的人口造成對糧食、淡水土地、能源等的需求不斷加大。
人口增長速度很快,給國家帶來了困難,如:水資源不足、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現在我國的人口將近14億,以后將會更多,也將面臨更艱難的問題。
以前我們的國家有兩個重要的問題,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災害,一是糧食問題:糧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物質條件,隨著人口不斷增加,人均耕地面積還將進一步減少,全世界的糧食安全問題面臨重大挑戰,使許多地方的人們忍受饑餓,特別是非洲。全球每天有600萬兒童在忍饑挨餓。我國政府歷來很重視糧食短缺的問題,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們國家通過自力更生,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創造了世界奇跡。我國糧食生產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僅使人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了,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且為全球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雖然糧食問題解決了,可是我國人口不斷增長,以后將還會面臨同樣的困難,做為我國的公民,我們都應該節約糧食。
二是水資源問題:它是限制人口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沒有水的充足供應,人類就會死亡。但是我們人類必須保持良好的環境,不要去污染水資源,而許多干凈水都是由于工廠破壞的,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不僅污染水資源,而且人類也受到了威脅。水必須是衛生的,潔凈的飲用水資源對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水資源,而地球上的水資源并不豐富,人口增長引發了地球上的水資源危機,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等等,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而有的地方的水不干凈,會引起很多疾病。
關注自然,保護自然,糧食和水資源對我們人類來說非常重要,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我們必須珍惜。現在我們還小,不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只有節約糧食,節約用水。它是我們每一個公民必須遵守的職責,人類有了它們,才能安全地繼續生存。
人口問題帶來的不僅僅是糧食和水資源的問題,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因為人類對資源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人口增長帶來糧食問題,而糧食短缺的一個原因是:土地資源有限,沒有土地,人類從哪索取糧食呢?顯然人口增長將會給土地資源帶來壓力,它意味著人均可耕土地的減少和糧食的減少,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人口激增會加速消逝能源,致使有限的煤炭、石油、天燃氣,礦產資源等不可再生資源更快地消耗殆盡,它一旦被人們用完,就不可能再生了,因為它們是由許多年代而形成的。
地球上的萬物,對我們人類太重要了,我們必須保護環境,保護地球。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生活,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責任,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保護我們生存的空間——地球,破壞它,就是破壞人類自己,如果有一天我們國家的人口太多,又不保護環境,我們的國家不知變成什么樣了,所以,保護生態環境,是作為一個公民應當自覺履行的義務。
周.com說話:這篇文章的結構不清晰。作者的本意是要呼吁保護地球環境,卻加進去很多無關緊要的材料。比如中國為發展糧食生產所做的努力等,加的這些材料讓人感覺很亂。
比較范文一:
我和雪瑩
“我認得你,你上次被張明教授指點過!”我一臉的莫名其妙,經過幾秒鐘的思考,終于記起來了。上次被我媽強拉上臺演奏,卻沒想到會有人記得我。謝天謝地,總算找到一個說話的人了。她爬上了桌子對著我傻笑。就聽見身后一陣咳嗽聲,她不情愿地爬下來,回頭看。后來知道那是她媽。再后來我知道了她的名字——雪瑩。
來這里報考特長生的簡直寥寥無幾。我們都為了中考可以降低錄取線才來嘗試一下的。等待室就我倆挺高興地聊,挺高興地笑,其他人緊繃著臉翻著歌譜,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用得著那么緊張嗎?就像一句老掉牙的話:連一根針掉下來都聽得見。
蘑菇頭和小平頭
我們問起了各自的學校,我說是東華的,她的眼睛瞪得比燈泡還大,直直盯著我。“怪不得我看你有些不對勁。”“哪里呀?”“你的頭發是短的。”“沒辦法,東華很封建,不像你們一中可以隨隨便便。”
“知道嗎?我本來想考東華高中的,聽到這消息就不敢了。本班一男生家長強烈要求他考東華,他就對她媽說東華殺人放火,他媽當然不信了;他又說東華紀律好嚴呀,結果他媽更高興了;最后他說可是那里女生全部是蘑菇頭呀!男生也要剪成小平頭。”聽到這里,我就笑,正如那男生所說確實是蘑菇頭,我還沒想過這么深奧的問題呢。雪瑩也跟著笑。“你知道他上高中為了什么嗎?當然是看美女了,他說他喜歡長發飄飄,窈窕淑女。我就說你不能只看外表嘛,要看心靈。他說我怎么看一群蘑菇頭的心靈?”我們捧腹大笑,持續了有兩分鐘。
狐貍和雪瑩
雪瑩說狐貍給她的影響很大。他告訴雪瑩:趁著你現在還小,就干一番大事業吧,不然長大就沒機會了。若小時侯能創造自己的事業,就會為世人所稱贊,長大后再創造奇跡,就是很平常的事了。那樣,也不能有特別大的成就。雪瑩就下決心創造自己的雜志《kiss map》,是關于漫畫的,她說《漫友》一類的漫畫雜志全是華麗的文字,華麗的圖象,讀者看不懂,還覺得自己了不起之類的。我很佩服她的理想,就鼓勵她作吧,我一定會支持的。
雪瑩的卑鄙事跡
她講到了她的學校,有一天,一幫男生欺負女生,女生們就說:“把你們這些人的名單交上來,我們一定讓你們死得很難看。”
在某個晴朗的夜晚,一群男生們排著隊抱著膝蓋跳到醫務室,結果醫務室關門了,他們就又跳回了宿舍,那場面應該頗為壯觀的吧?女生宿舍也堆滿了人看熱鬧。雪瑩說是她們搞的鬼。那天上午,她們三個女生宿舍的人逃課,趁男生宿管看電視時,把男生宿舍鑰匙換成女生的,偷偷摸摸潛入男生宿舍,把床板卸下來,換成膠帶,并貼得牢牢的。雪瑩的功勞蠻大的,她弄了4個宿舍的床,還把床板運到了體育儲存室。男生們回到宿舍,就要躺下,結果膠帶不能支撐他們的重量,破了,他們也這樣重重摔下去,一定很疼。
她考試時彈的是肖邦的《幻想即興曲》,我的最愛。但我卻未敢嘗試——實在太難彈了。她鋼琴比我優秀,考上了特長生,由于名額的限制,我落選了。但我不會放棄考重點的,因為這里有雪瑩在,我發誓要和她做朋友,況且我的文化課也不是那么悲觀……
分別時,我拉著她的手說:“開學時,我一定會站在這所學校的大門口等你的,一定會把頭發留長給你看,一定會把《幻想即興曲》彈好。記住我們的契約!”
我們打的分別,一個向東,一個向西。但我相信我們不是平行線,下一次的交點就在眼前。
周.com說話:
本文寫了一個朋友雪瑩:雪瑩的性格、雪瑩的夢想、雪瑩的故事。雖然只是萍水相逢,但兩人卻在短時間內就成為莫逆之交。文章用的材料很多:考試前與我在等待室里放肆地談笑;對學校剪發規定的評價;雪瑩的理想;雪瑩的惡作劇……這些材料多而不亂,主要是有很好的結構把它們組織起來。
比較范文二:
斷了的弦
焦馨熠
重重的琴盒落滿塵埃,打開,任素手在四根細弦上隨意一劃,古韻如高山流水,一瀉千里。弦音,劃開了喧囂,劃開了煩雜,劃出了一個紅塵外的桃源。心,不禁一顫。雖然長時間被冷落在角落,它的音色不可避免地帶著一絲喑啞,但絲毫未影響它的美妙。它依然動聽,空靈如羽衣,雄壯如奔雷。
5歲,我開始學琵琶。
7歲,我抱起了“精音”。那是一把上等的琵琶,紅木質地,背面暗紅色的漆光亮照人,正面裸露的木質,細膩、平滑,那些疏密有致的紋理,一圈一圈。它的每一根弦都來自遙遠的敦煌,傳唱著西域飛天的神奇。在最下面的弦稱上刻著“精音”二字,這琴也就因此得名。歲月流逝,它成了我的最愛,給了我一個在舞臺上閃耀的童年。
10歲,我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中改學鋼琴。
13歲,在初二繁重的學習生活中,我結束了自己八年的學琴生涯。
麻木地度過了初三,度過了中考,度過了高一的大半時光。這期間,我很少碰琴。琵琶,已是封存在記憶中的舊事,偶爾捧出,只能聽聽它的聲音,雜亂無章的音符,卻再也彈不出曾經熟悉的曲目。而對于鋼琴,因為有太深的愧疚感,害怕再掀起那黑色的琴蓋,就會有利刃觸痛我心靈深處的傷痕。在它身上,我付出了太多:心血、汗水、時間、金錢……而今,一切似乎被統統拋掉。我沒有參加過考級,不能為高考加分;沒有練到專業水平,不能去名牌大學鋼琴系。現在,能夠彈奏的只有幾首喜歡卻不夠層次的曲子,和那一段未完成的《肖邦革命練習曲》,真的就什么都沒留下啊!
“斷了的弦/再怎么彈/我的感覺/你已聽不見”……
15歲,我讀高一。我近乎瘋狂地愛著杰倫的歌。聽杰倫的歌,我選擇在赤裸的陽光下,臉上,追隨陽光般的笑容;耳邊、心底卻有如水的憂傷流過。杰倫的每一首歌都是一個故事,也許是他的故事,也許是我的故事;杰倫的每一首歌都是一種心情,也許是憂傷著快樂,也許是快樂著憂傷。我在歌中尋找著,尋找著丟失的過去和留住的回憶,尋找著離我漸漸遠去的琵琶和正慢慢走開的鋼琴,尋找著在費力爬升的成績中一點點陌生的安妮寶貝和郭敬明。
16歲,我站在高一的尾巴上,面對著高二的現實主義,有點迷茫。有時我甚至想將它們一古腦拋開。我怕有一天,它們自覺或被迫離開時,會傷害我。我自知,我對它們愛得太深。
斷了的弦/再彈一遍/我的世界你不在里面/我的指間/已經彈出繭/還是無法留你在我身邊……
周.com說話:
這篇文章充滿了青春的憂傷和惆悵。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不過我們總是在懷疑,難道要有好的成績就非得拋棄我們的愛好?難道成長就意味著我們要失去童年的快樂?這些疑問經常糾纏著我們。作者寫了自己學習樂器的經歷,從這個角度來抒發自己成長的煩惱。以年齡為經,以每個年齡段自己與樂器、音樂的關系為緯,讓本文不僅材料豐富,時間跨度大,而且不散不亂,結構異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