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應試教育
求證應試教育
近年來,國內大大小小的媒體似乎已不再為提倡素質教育而搖旗吶喊了。盡管在相關的教育論壇里還有一些的素質教育論,但這種聲音不過是對現行教育隔靴搔癢而已;有的論點歸根結底只不過是應試教育的變種罷了。
我何以如此不知天高地厚而出言不遜呢?請君看我下面的求證。
中心論點:考試指揮棒的靈魂是以冰冷的分數衡量學生和老師的成果(或一切以分數為中心)。
論據一:學校對老師按照所教學生的考分來排名次,分出狀元、榜眼、探花乃至童生。
論據二:學校硬性規定所有學科的老師都要分析歷年來的中、高考試卷并形成論文報告,以此來預測來年的考試試題走向,從而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于是老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
論據三:高一級學校以考分來錄取學生,中榜者少交學費,落第者必須用價格不菲的白花花的銀子鋪平求學之路。
論據四:學校以學生升學人數的多少來評定老師的優劣和頒發獎金的數額,社會以升學率來衡量學校的教育質量。
論據五:人打牛,牛打田坎。老師向學生灌輸考試知識要點和應考技巧,家長以考分高低獎懲孩子。
論據六:從星期一到星期五,若是冬天,學生是天不見亮就上學,披星戴月才回家。畢業班的學生還要在星期六補課。每天整整十節正課,如果早自習只算半節,則有十節半課(晚自習除外)。課程全部是畢業和升學考試要考的科目。
論據七: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優生”面對如此的苦學也精疲力竭而厭學,為此離家出走或輕生的也屢見不鮮。
論據八:各科考試試題都有一二道題令老師也抓耳撓腮,美其名曰“拉差距”的試題;考倒了學生,實現了考試的篩選目的。為了考高分,學生有做不完的試題,老師有講不完的問題。老師為了讓學生早日熟練地適應考試制度,每學期除了中期和期末考試外,每個月要舉行月考,平時的大大小小的測試只能算例行公事了?荚囃旰,老師又要分析學生的試卷和分數,凡是未達到相應分數的學生,哪一學科差了,就由該學科的老師不惜一切手段負責把此生的分數提起來。
結論:中國的現行教育是應試教育發展到極致的輝煌時期,一切都以分數為中心,分數已經成為老師和學生的命根子;由此培養出無數的自私、冷漠、偏執、麻木的考試機器。故有人稱中國的教育為現代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