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冊4-1常見的鹽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 ||
探究實驗一: | ||
展示家庭廚房中的兩種調味品:食鹽(nacl)和堿面(na2co3)。 | 學生討論,分析,產生探究興趣。 | 設置懸念,激發學習興趣,引起探究的欲望。 |
提問:分別在家庭和實驗室兩種環境中,自行設計區分方案,動手操作并簡述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及得出結論。 | 分組演示實驗探究,多人合作,交流完善實驗結論。 | 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將理論緊密聯系實際自行創設環境,自行解決問題。 |
引言:引入本節課的內容 | 展示學習目標,引起學生的期待和注意。 | |
【板書】§4━1常見的鹽 | ||
一、氯化鈉(nacl) 俗名:食鹽 | ||
展示“鹽田”圖片,指導 閱讀,完成氯化鈉提純圖表,板書物理性質。 | 學生閱讀,記憶,思考并自行回答有關問題,交流觀點補充和完善填寫板書圖示。 |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增強閱讀反饋。 |
創設環境,導出氯化鈉的化學性質。 探究實驗二: | ||
展示兩瓶無色液體,分別是蒸餾水和食鹽水。 | 觀察、思考。 | |
提問:請你利用已有知識加以鑒別。 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 自己動手實驗探究,交流完善實驗結論。 | 讓學生逐步學會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動手能力。 |
板書:氯化鈉的化學性質 | ||
展示圖片, 板書:氯化鈉的用途。 簡單介紹工業用鹽(nano2)及其毒性。 | 學生思考,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料、頭腦中已有的經驗及閱讀資料等回答問題,交流結果,補充完善用途。 | 培養學生處理信息能力,進一步訓練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
二、碳酸鈉(na2co3) | ||
俗稱:純堿、蘇打 | ||
展示樣品純堿,水堿(na2co3·10h2o),引導觀察樣品, 提問:兩者在物理性質上有何區別。 | 學生觀察,思考,交流觀點。 | 培養學生觀察的敏銳性,使學生掌握總結物理性質的方法。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展示久置于空氣中的水堿樣品, 提問:該樣品與前兩者相比有何不同。 導出風化概念。 | 學生思考,進行猜測,提出假設,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討,觀察,再分析,從而理解新概念。 | 調動學生探討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從直觀認識問題,從本質解決問題的科學思考方法。 |
板書:碳酸鈉的物理性質 | ||
設疑:根據你學到的知識 ,碳酸鈉可以跟那些物質發生反應?體現了碳酸鈉的那些化學性質。 | 學生思考,進行猜測,個別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實驗,其他學生觀察,總結答疑。 | 進一步發展學生知識利用能力,橫向聯合,縱向拓展。 |
板書:化學性質 | ||
根據實驗的結果思考與討論: | ||
1、根據所學知識結合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結果及現象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 根據頭腦中存儲的知識及經驗確定反應方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結果。 | 逐步發展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進一步訓練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技能,初步理解碳酸鹽特性。 |
2、這些反應屬于什么反應? | 嘗試探討體現碳酸鈉化學性質的有關實驗,并進行交流,反饋。 | |
3、利用這些碳酸鈉的這些性質可以幫助我們作些什么? | ||
板書: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 | 在學生歸納總結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探討碳酸鈉的用途。 |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建構知識體系。培養學生歸納、總結、概括知識的能力。加深理解記憶,提供反饋。 |
設疑:何謂“洋火”,何謂“洋堿”? 指導閱讀聯合制堿法及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 簡介其人其事,評價貢獻。 | 學生閱讀,思考。 | 培養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共享資源,科學無國界的思想觀念。 |
展示美麗的“藍寶石”:硫酸銅晶體,指導自學計劃。 |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個性思維。 | |
形成本課小結:氯化鈉和碳酸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及其用途等。 | 由學生總結。 | 形成知識的有效反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探究活動三: | ||
展示圖片建議調查研究,自家使用食鹽的情況是否合理? 具體問題略。 可登錄人教網中學化學論壇進行交流(網址:) | 學生活動課后完成,提交一份報告。 | 以調查研究的方式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更深刻的了解到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廣泛搜集資料,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及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