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 教學案例(4)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稀硫酸以及金屬氧化物溶液間的置換反應。
3.熟悉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學會利用金屬與酸以及金屬化合物溶液通過“置換”推斷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
(注:“置換反應”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課時進行)
過程與方法:
1.體驗和學習利用控制實驗條件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學會運用控制實驗條件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
2.學習通過對實驗現象進行篩選、對比、歸納、分析、進行信息處理,獲取科學結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發展學生敢于置疑、勤于動手的科學精神,發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2.感受科學探究對知識建構的重要意義。
3.體驗合作學習和共同競爭的愉悅。
學習重點
1.金屬活動性順序知識有意義的建構。
2. 認識部分金屬重要化學性質(與氧氣反應,與鹽酸、稀硫酸反應及金屬間的置換)。
學習難點
對實驗事實進行篩選、分析、歸納、綜合等科學方法的建構。
學習策略
基本策略:
在老師引導下,進行合作與自主相結合進行科學探究實施知識的建構。
基本流程:猜想與探究――→觀察與檢驗――→分析與歸納――→解釋與結論
具體實施:
1.以活動形成探究的鏈節,以問題的解決建構知識的階梯,多層次獲取規律與結論。
2.利用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以實驗組為單位,組內合作探究,組間互動評價,使學生才智展示與評價激勵和諧發展,創設積極探究的氛圍,養成嚴謹思維品質并推動探究進程。教學準備1.據全班人數分為八個實驗組:各組備:鎂、鋁、鋅、鐵、銅等金屬(粗絲或條,有條件老師備銀絲)2.老師預先制作好的銅樹,銀樹,教師準備三角架,酒精燈,石棉網3.寫好mg、al、zn、fe、cu、ag、au的卡片,(每組一套,預先準備好粘貼,展示)。4.多媒體課件及探究記錄,評價記錄表。5.與學生協商,確定好評價標準,等級(評價后的統計,表揚具時間的多少可放課后)。教學過程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課程引 入導讀:提出思考問題。讀引言思考:鋁為何具抗腐蝕性,其它金屬如何?化學性質有什么共性和差異性?規律怎樣?明確課程目的,引導關注重點。情景創 設演示:外觀相似的四片金屬片(mg、al、zn、fe,編號)置于鐵三角架上灼燒,由學生根據現象猜出金屬名稱。進行“猜金屬”游戲,觀察現象,猜測金屬:據學生展示猜出的結果進行互動評價――學生很難完全猜準,多數根據“燃燒”僅猜出“mg”。激發好奇心與求知欲,激勵探究激情,并學習在真實的情景中發現規律和問題。 以存在“問題”為后續探究留下懸念。規律建構1導思:1.同學們在猜金屬的游戲中,發現了它們化學性質的共性和差異性嗎?2.通過發現,我們能粗略確定這些金屬的活動性嗎?為了尋找差異性和規律性,我們是否還可以根據以前的學習、生活經驗來尋找規律呢?討論金屬的共性與差異性 mg、al、zn、fe都能與氧氣反應,但劇烈程度不同,初步歸納活動性:mg>al、zn、fe 討論與發現:學生從教材及生活中經驗:“真金不怕火煉”,銅制品(如銅鎖)裸露保持光澤,鐵制品裸露易生銹等事例歸納規律并互動評價。活動性:mg、al>fe、cu>au或:mg>al、zn、fe>cu>au 發現:僅憑上述探究,還很難更廣泛找出金屬的活動性規律。這一過程,學生僅能 從最基本的認知層次初步歸納少量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存在的問題,繼續為后續的探究留下懸念問題鏈 接引導聯想:上述探究初步找出了一些金屬的化學性質和活動性規律,但要更廣泛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須另辟蹊徑進行探究。多媒體引導:(在第七單元探究酸雨的模擬實驗時已經留下伏筆) 討論:1、這一現象能否反映出鎂、鋅的活動性順序?2、能否類似用這一方法探究鎂、鋅、鐵、銅等金屬的活動性?將不同的探究方法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搭建聯結的橋梁,同時發展運用已有知識探究新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在事物間建立聯系,進行組合、移植等創新思維策略。規律建構2引導學生對新的探究進行猜想、設計、結果預測討論:探究目的;哪些金屬可與酸反應?劇烈程度;原因如何?猜想并預測:鎂、鋅、鐵、銅在酸(鹽酸、稀硫酸)中的可能化學行為?設計:①用酸性的二氧化硫溶液探究不便,選擇鹽酸、稀硫酸;②控制的條件——酸足量,濃度同;③為觀察較準確,金屬質量大致等;④注意觀察反應劇烈程度,可對反應時間作記錄或估計。進一步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發展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作風,為規律的建構向更深層次發展 示范:操作的規范以及如何檢驗產生的氣體組內合作探究并填寫探究記錄表(打印)表一:金屬與稀鹽酸反應:金屬現象及反應時間生成物方程式mg zn fe cu 表二:金屬與稀硫酸反應:(表略) 通過自己的實踐,檢驗自己的猜想,發展合作精神,體驗探究樂趣。 引導對信息進行處理,并獲取結論。各組交流獲取的信息:1.能與稀硫酸、鹽酸反應的金屬及不能反應的金屬。2.反應的劇烈程度與速率(差異大的,進行討論)分組:活潑金屬(可與鹽酸、稀硫酸反應):mg zn fe不活潑金屬(不與鹽酸、稀硫酸反應):cu活動性: mg>zn>fe>cu展示結論并互動評價:使學生享受自己獲得成功的快樂,更深層次對知識進行建構 導思:同學們,你們的觀察真實可*嗎?多媒體flash動畫:“金屬與鹽酸反應的比較”觀看動畫,對照自己的探究反思:(驚呀,笑):創設輕松和諧的探究氛圍,發展學生想象力,將真實事物以“圖景“形式與學生的認知特點協調。規律建構3問題延伸:一些金屬不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如銅和銀,如何解決確定它們之間活動性順序的困難?要求:對鋁、銅、銀活動性順序的探究:1、 設計探究方案2、 預測實驗現象3、 作出合理判斷討論:回憶第五單元鐵釘與硫酸銅的反應猜想:可用這種方法解決銅、銀等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確定的困難。設計探究方案:既可以按教材的方案設計,也可以自己創新設計,但記錄必須真實。(當學生提出用ag與硫酸銅溶液反應,不可否認方案的合理性,若有條件,教師應事先作好準備)啟迪學生客觀真實的認識問題,發展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為學生的創新留下空間 提示:鋁表面必須打磨展示:銅與硝酸銀反應樣品——銀樹,鋁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樣品——銅樹。(若有條件,演示銀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學生探究并將探究結果填寫于自己設計的探究記錄表中(其中之一):歸納活動性:al>cu>ag 展示結論,互動評價:實驗現象方程式銅與硝酸銀溶液 鋁與硫酸銅溶液 銅與硫酸鋁溶液 使學生更進一步體驗獲得成功的愉悅更深層次建構規律 導行:我們作出了這么多探究,但規律還是零碎的,請同學們用卡片將已經探究的規律歸納起來進行“玩卡片”游戲:學生互動,將卡片按自己分析、歸納的活動性順序粘貼成序列展示、評價:mg>al>zn>fe>cu>ag>au交流、討論排序的理由和依據以“玩“的形式用卡片排序創設一個思維的載體,發展學生分析、歸納、綜合進行信息處理的科學方法和能力。并防止學生死記硬背。規律建構4導思:更多的金屬活動性怎樣呢?背景介紹:科學家類似于我們的探究,進行了認真的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總結出了金屬活動性順序(插入“na、ca”活動性糾正等故事)。 讀教材(多媒體)金屬活動性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