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化學物質》主題活動
[設計意圖]
重視基礎實驗,是新教材的一個特點。而氧氣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是身邊的化學物質中的重點內容,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實驗,因此在復習中首先應把這部分內容進行整理。只有對基本實驗理解掌握透徹,才能融會貫通。
[活動6]動動腦筋
如圖所示,是用來驗證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簡易實驗裝置圖,該裝置是利用廢棄的礦泉水瓶來進行的實驗,燃燒匙中放的是紅磷。請回答有關問題:
⑴描述該實驗的現象: 。
⑵通過這個實驗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
⑶如何來收集反應后的礦泉水瓶中的剩余氣體?
[設計意圖]
教會學生靈活變通、活用知識是我們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本題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知道平時做實驗不應該只是照“方”抓藥,還要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還可以怎樣做等,對所做的實驗,明確每個步驟的目的、要求和作用,還要考慮裝置重新組裝,儀器適當調換,讓學生學會化學學習的方法。
[活動7]試試看!
小紅把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小花,噴上水后放入co2中,變成了紅色,對這一現象,你有哪些假設,請你將你的個各種假設以及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填寫在下表中:
你對小花變紅現象的各種假設你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
[設計意圖]
靈活運用教材,是學生須要掌握的一種學習化學的能力。本題設計的意圖是要讓學生知道同樣一個題目、同樣一個實驗題換一下角度考慮就有了新意,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同時可以讓學生復習鞏固科學探究的步驟: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得出結論等。
[活動8]考考你!
實驗室里有一瓶標簽殘缺的鹽酸,請你來共同探究。
⑴怎樣立即確定它是不是濃鹽酸,有人猜測是,有人記得好像不是,大家各抒己見。你認為,應該用下述中的 方法(填選項編號)立即確認。
a.討論 b、調查 c、實驗 d、上網
⑵粗略測定該鹽酸每毫升溶液中含溶質hcl的質量。同學們依據酸和堿中和反應的原理,設計了一種可行的實驗方案,其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在小燒杯中加入10 g 5%的氫氧化鈉溶液
第二步,向上述燒杯中滴入2滴酚酞試液
第三步,向10毫升的量筒里注入該鹽酸至一定刻度
第四步,用膠頭滴管吸取量筒里的鹽酸,逐滴滴入上述燒杯中,……一直到溶液由紅色剛剛變成無色為止。
第五步,記錄實驗數據
第六步,計算,確定每毫升鹽酸中含溶質hcl的質量。
請根據以上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①完全中和10 g 5%的氫氧化鈉溶液,理論上需要hcl的質量為 g。
②本實驗為什么要用批示劑酚酞? ,
③第三步中間量筒注入鹽酸,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圖所示,a與b、b與c刻度之間均相差1毫升,如果刻度a為8,量筒中鹽酸的體積是 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