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燃料燃燒”》教材分析
【本章結構】
(一)本章在全書中的地位
通過對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學會用探究的方法學習化學,本章的“活動與探究”在原來的基礎上再上一個臺階,讓學生大膽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再設計實驗去檢驗自己的假設,這對學生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的要求都有了提高,也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質量守恒定律是化學中一個重要的定律,也是定量研究的基礎。在學習了有關物質構成的微觀知識后,學生對于化學反應中質量為什么會守恒很容易理解,學習這個定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從本章開始,學生又開始學習從定量的角度分析物質的變化,這樣,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更準確、更科學地認識物質。用定性和定量的不同方法進行科學探究,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化學方程式的出現,使本章在全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只有在對物質的結構、化學式的書寫、質量守恒定律有了比較扎實的學習之后,才能對化學方程式的學習較為容易接受;而化學方程式又是化學上非常重要的一種化學用語,學好化學方程式是做好化學計算的前提,也是定量研究物質變化的手段。本章有關“化石燃料的利用”部分,相對于前面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更密切相關,容易搜集資料和調查研究。充分利用這一節,挖掘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關注能源、關注環境、關注社會,樹立環保意識,增強社會使命感,激發學生為解決能源危機而刻苦學習的斗志。
(二)本章結構
第一節:( 1 )說明火是燃燒時的一種現象,給出三幅彩圖,均為有火的畫面,其中有造福于人類的,也有給人類帶來災難的,說明科學是一把雙刃劍。( 2 )通過回顧第 1 、 2 章有關內容(燃燒現象),總結燃燒的概念。( 3 )通過三組探究實驗,歸納出燃燒的三個條件。這三組實驗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實驗技能,鍛煉了學生歸納、總結和整理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對于“通過科學探究獲得知識”的重要性有了更切身的體會和認識。( 4 )通過“觀察與思考”,了解完全燃燒與不完全燃燒以及爆炸的現象,培養安全意識,認識燃料完全燃燒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作用和意義,掌握生產、運輸、使用、貯存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識。( 5 )進行調查訪問,了解各種滅火方法,并在此基礎上總結滅火原理,認識防火的意義。在調查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二節:( 1 )從火柴燃燒和酒精燃燒兩個現象引起對物質反應過程中質量變化的思考,而后進行“活動與探究”:設計實驗 ---- 猜想質量變化 ---- 進行實驗論證 ---- 得出正確結論。( 2 )解釋質量守恒的原因:用微觀知識解釋宏觀現象,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意義,以及根據化學方程式的運算,是全書一個非常重要的章節。在這一節里,要讓學生規范使用化學用語,明確計算格式,嘗試多種解題途徑。
第三節:( 1 )介紹什么是化石燃料,使學生對“化石”兩個字有深刻的理解,產生危機感,激發學生為尋找新能源而努力學好化學的奮斗精神。( 2 )介紹化石燃料與環境污染的關系,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全球觀點、可持續發展觀點,使學生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有更清晰、準確的認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熱情。( 3 )介紹化石燃料的綜合利用,讓學生了解一些化學加工常識,對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有初步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