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知識點匯總(通用5篇)
初中化學知識點匯總 篇1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由原子、離子構成的物質,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b、cl-c、2cld、cl2)。保持co2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銀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分子的特點: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受熱的情況下,分子能量增大,運動速率加快。)
3)分子間是有間隔的。(熱脹冷縮現象就是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的緣故。)
4)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5)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
例:從微觀的角度看,水的蒸發與水的電解兩種變化有什么不同?
例:試從微觀的角度分析,酒精揮發和酒精燃燒兩種變化有什么不同?
原子中:核電荷數(帶正電)=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是:質子(正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一切原子都有質子、中子和電子嗎?(錯!一般的氫原子無中子)。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它是一個比值。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即電中性)。
2、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如:金剛石和石墨、氧氣和臭氧、紅磷和白磷。)
②由一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
③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
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別是物質的種類不同。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是元素的種類不同。
④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有些還可以表示一種物質。
⑥化學式的意義:a.表示一種物質,b表示這種物質的元素組成c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d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的原子構成。
⑦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構成的:如非金屬氣體單質h2、o2、n2、cl2等。
由離子直接構成的:離子化合物(金屬與非金屬或原子團)如nacl、mgcl2。
構成氯化鈉的微粒是na+、cl-。構成氯化鎂的微粒是mg2+、cl-
3、決定元素的種類是質子數,(即一種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
4、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
同種元素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如fe、fe2+、fe3+因核電荷數相同,都稱為鐵元素,但最外層電子數不同,所以他們的化學性質也不同。
核電荷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個電子,則r的質子數為:r+8×3+2=32
初中化學知識點匯總 篇2
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說,化學學科無疑是新奇有趣的。但隨著學習進度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到化學變難了。小編將初三化學的重難點進行了歸納總結。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是否新物質的生成。化學變化中伴隨發生一些如吸熱、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
3、物理性質是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包括: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吸附性等。
4、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包括:氧化性、還原性、金屬活動性、活潑性、穩定性、腐蝕性、毒性等。
5、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系:在物理變化中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但是在化學變化中一定同時發生物理變化。
空氣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象:①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p2o5的固體小顆粒)②冷卻后,打開彈簧夾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進水體積約為集氣瓶體積的1/5(21%)。
進水體積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①紅磷不足,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其中氧氣約占空氣成分的1/5(21%)的結論。
3、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為78%、氧氣為21%、稀有氣體為0.94%、二氧化碳為0.03%、其它氣體和雜質為0.03%。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有害氣體和煙塵兩類,氣體污染物較多是so2、co、no2,這些氣體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和汽車尾氣。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廣,江河、湖泊和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地球上的總儲水量雖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只約占全球儲水量的2.53%,而且分布很不均勻。
2、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①工廠生產中的廢渣、廢水、廢氣,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3、預防和消除對水源的污染,保護和改善水質,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強對水質的監測,②工業"三廢"要經過處理后再排放,③農業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農藥等。
4、電解水實驗可證明兩點:(1)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2)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
5、電解水中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體積比為1:2,質量比為8:1,在實驗中常加稀h2so4或naoh來增強水的導電性。通的是直流電。
初中化學知識點匯總 篇3
1、鐵的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光澤,質軟,有良好的延展性,是電和熱的良導體。
2、鐵生繡實際上是鐵、氧氣和水等物質相互作用,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fe2o3(紅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繡損失的鋼鐵約占世界年產量的1/4。
3、防止鐵制品生繡的方法:①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潔凈和干燥,②在鐵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層保護膜。具體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屬制品表面鍍上其它金屬,④通過化學反應使鐵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cu---紫紅色、金---黃色、汞----常溫下液態
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種金屬與其它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非金屬)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鐵的合金有:生鐵和鋼(混合物)
生鐵的含碳量在2%-4.3%之間,鋼的含碳量在0.03%-2%之間。
6、煉鐵的主要設備是高爐,主要原料是鐵礦石、焦炭、空氣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溫條件下,用還原劑一氧化碳從鐵的氧化物中將鐵還原出來。
(溶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溫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熟石灰例外
①增加溶質②降溫③蒸發溶劑
飽和石灰水變成不飽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溫
對于同一種溶質的溶液來說,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要濃。
2、20℃時,易溶物質的溶解度為﹥10g,可溶物質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質的溶解度為0.01g-1g,難溶物質的溶解度為﹤0.01g。
3、分離:kcl和mno2方法為過濾,步驟:溶解、過濾、蒸發,
nacl和kno3方法為結晶,步驟:溶解、冷卻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法)
對溶解度受溫度變化不大的物質采用蒸發溶劑的方法來得到晶體(如nacl)。
對溶解度受溫度變化比較大的物質采用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來得到晶體(如kno3)
4、碘酒中溶質是碘,溶劑是酒精。鹽酸中溶質是hcl氣體,石灰水中溶質為ca(oh)2,食鹽水中溶質為nacl,氧化鈣溶于水溶質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質為h2so4,硫酸鋅溶液中溶質是硫酸鋅。
初中化學知識點匯總 篇4
o2、h2、co2、co、c
1、氧氣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藍色的。
氫氣是無色無味,密度最小,難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體。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甲烷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俗名沼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剛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石墨(c)是最軟的礦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因具有疏松多空結構具有強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吸附毒氣或除味、脫色等;焦炭用于冶鐵。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分子的構成不同。金剛石和石墨是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物質(不同單質)。
生鐵和鋼主要成分都是鐵,但性質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應物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向下傾斜的試管做為發生裝置。如:用氯酸鉀和高錳酸鉀制氧氣。
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h2的發生裝置。另外還有用雙氧水溶液制氧氣、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
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如:o2、co2;難溶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如:o2、h2;
密度比空氣小用向下排空氣法如:h2。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c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實驗室制o2的方法是:加熱氯酸鉀或高錳酸鉀(方程式)
kclo3-kmno4-
工業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離液態空氣法(物理變化)
原理:利用n2、o2的沸點不同,n2先被蒸發,余下的是液氧(貯存在藍色鋼瓶中)。
②實驗室制h2的常用方法是:鋅粒和稀硫酸
(不能用鎂:反應速度太快了;不能用鐵:反應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銅,因為不反應)
zn+h2so4-
工業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氣(h2、co)、天然氣(主要成分ch4)
③實驗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不能用濃鹽酸(產生的氣體不純含有hcl氣體),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蓋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應的進行)。
caco3+hcl-工業上制co2的方法是: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
5、氧氣是一種比較活潑的氣體,是一種助燃劑,具有氧化性,是一種常用的氧化劑。
①(黑色)c和o2反應的現象是: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更旺,發出白光。
②(黃色)s和o2反應的現象是:在空氣中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發出藍紫色火焰,均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so2)生成。s+o2
③(紅磷或白磷)p和o2反應的現象是:產生大量白煙。(紅磷用于發令槍)p+o2-
④(銀白色)mg和o2反應的現象是:劇烈燃燒,放出熱量,發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體。(用于照明彈等)mg+o2-
⑤(銀白色)fe和o2反應的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注意:在集氣瓶內預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層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濺落,炸裂瓶底。fe+o2-
⑥h2和o2的現象是:發出淡藍色的火焰。⑦co和o2的現象是:發出藍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現象是:發出明亮的藍色火焰。酒精燃燒c2h5oh+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①可燃性②還原性
①可燃性h2+o2-可燃性氣體點燃前一定要檢驗純度。h2的爆炸極限為4--74.2%
co+o2-
c+o2-(氧氣充足)c+o2-(氧氣不足)
②還原性h2+cuo-黑色粉末中出現紅色固體,試管壁有水珠出現
c+cuo-黑色粉末中出現紅色固體,生成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co+cuo-黑色粉末中出現紅色固體,生成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7、co2①與水反應:co2+h2o-(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成紅色)
②與堿反應:co2+ca(oh)2-(檢驗co2的方程式)
③與灼熱的碳反應:co2+c-(吸熱反應)
①除雜:co[co2]通入氫氧化鈉溶液co2+naoh-(或通入石灰水中。)
co2[co]通過灼熱的氧化銅co+cuo-
cao[caco3]只能煅燒caco3-
②檢驗:cao[caco3]加鹽酸caco3+hcl-
(現象: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③鑒別:h2、co、ch4可燃性的氣體:分別用燃燒的木條點燃,看燃燒產物。點燃前要檢驗純度,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觀察到燒杯內壁無水珠出現的是co,燒杯內壁有水珠出現的是h2和ch4;迅速把這兩個有水珠出現的燒杯倒轉過來,向燒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到燒杯內壁變渾濁的是ch4。
h2、o2、co2的鑒別:用燃著的木條。被點燃的氣體是氫氣,使木條燃燒更旺的是氧氣,使木條火焰熄滅的是二氧化碳。
[(h2、co2),(o2、co2),(co、co2)]用澄清石灰水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業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乙醇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樣,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
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煤是工業的糧食,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其中氣體礦物燃料是:天然氣,固體礦物燃料是煤,氫氣是理想燃料(本身無毒,極易燃燒,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來源廣,燃燒熱值大。)
初中化學知識點匯總 篇5
(質量守恒定律)
1、原因: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①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②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③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2、小結:在化學反應中:
一定不變的是:①各物質的質量總和②元素的種類元素的質量④原子的種類⑤原子的數目⑥原子的質量;一定改變的是:①物質的種類②分子的種類;可能改變的是分子的數目。
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守的兩個原則:一是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二是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酸、堿、鹽)
1、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紅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
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藍的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但一定是堿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鹽溶液,但溶液顯堿性)
2、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來表示,ph=7時溶液呈中性,ph<7時呈酸性,ph>7時呈堿性。
ph=0時呈酸性,ph<7時ph越小,酸性越強,ph>7時ph越大,堿性越強。
蒸餾水的ph=7(雨水的ph<7顯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堿(可溶性堿)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在3-4之間,測定ph的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測定時,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把待測溶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可知溶液的ph。ph的數值不一定是整數。
3、堿的通性
由于堿在水溶液里都能解離出oh-,所以它們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1)堿溶液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條件:堿必須可溶)紫色的石蕊溶液遇堿變藍色,無色酚酞溶液遇堿變紅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溶液,石蕊不變色。
(2)堿能跟多數非金屬氧化物起反應,生成鹽和水。條件:堿必須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應
(3)堿能跟酸起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4)堿能跟某些鹽起反應,生成另一種鹽和另一種堿,條件:反應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4、酸的通性
由于酸在水溶液里都能解離出h+,所以他們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1)酸溶液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紫色的石蕊溶液遇酸變紅色,無色酚酞溶液遇酸不變色。
(2)酸能和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3)酸能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中和反應、復分解反應)
(4)酸能和某些鹽反應生成新酸和新鹽。
5、鹽的性質
①跟某些金屬反應生成另一種金屬和另一種鹽,條件:①鹽可溶②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太活潑,不和鹽置換)
②鹽與酸反應(與前面相同)
③鹽與堿反應(與前面相同)
④鹽與鹽反應條件:反應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6、氧化物分為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
7、物質的檢驗
酸溶液(h+):只能用紫色石蕊溶液堿溶液(oh-):紫色石蕊溶液和無色酚酞均可。
co32-:加入鹽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銨鹽(nh4+):用濃naoh溶液(微熱)產生使濕潤的紅色石蕊溶紙變藍的氣體。
8、物質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學式:
氫氯酸(俗名為鹽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磷酸h3po4氧化鈣cao(生石灰)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氫氧化鈉naoh(火堿、燒堿、苛性鈉)氯化鈉nacl(食鹽)粗鹽中含有mgcl2、cacl2雜質而易潮解尿素co(nh2)2工業鹽中含有亞硝酸鈉nano2亞硫酸鈉na2so3碳酸鈉na2co3(純堿)(水溶液呈堿性,但不是堿)
波爾多液是cuso4和ca(oh)2的混合物,碳酸氫鈉nahco3是鹽而氨水nh3·h2o屬于堿類。
有關物質的顏色:
fe(oh)3紅褐色沉淀fe2o3紅(棕)色fe2(so4)3、fecl3、fe(no3)3溶液(即fe3+的溶液)黃色
feso4、fecl2、fe(no3)2、(即fe2+)淺綠色cu(oh)2藍色沉淀cuo黑色
cucl2、cu(no3)2、cuso4溶液(即cu2+的溶液是藍色的)
baso4、agcl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是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kclo3白色kcl白色kmno4暗紫色mno2黑色
9、用途、性質
⑴濃hcl、濃hno3具有揮發性,放在空氣中質量減輕。
⑵濃h2so4:吸水性,放在空氣中質量增重。使紙張或皮膚變黑是硫酸的脫水性。
⑶粗鹽(因含有cacl2、mgcl2雜質而潮解),放在空氣中質量增重。
⑷naoh固體(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所以naoh必須密封保存。放在空氣中質量增加且變質。naoh中含有的雜質是na2co3。
⑸生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⑹需密封保存:濃hcl、濃hno3、濃h2so4、naoh、cao、ca(oh)2。
⑽稀hcl、h2so4用于除銹。
⑾naoh不能用于治療胃酸(hcl)過多,應用al(oh)3al(oh)3+hcl-
⑿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農業上農藥波爾多液[cuso4和ca(oh)2]
⒀粗鹽中含有雜質是cacl2、mgcl2工業用鹽中含有雜質是nano2(亞硝酸鈉)
naoh中含有雜質是na2co3cao中含有雜質是caco3
⒁檢驗cl-:agno3、hno3溶液
檢驗so42-:bacl2、hno3溶液
區別hcl、h2so4:用bacl2溶液
⒂改良酸性土壤用ca(oh)2,
制取naoh用:ca(oh)2+na2co3-
制取ca(oh)2用:cao+h2o-
波爾多液不能使用鐵制容器是因為:cuso4+fe-
10、制金屬銅:兩種方法①還原劑還原cuo②金屬與鹽反應如:cuso4+fe-
制鹽例如mgcl2:①mg+hcl-②mgo+hcl-③mg(oh)2+hcl-④mgco3+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