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化學教案 > 初中化學教案 > 九年級化學教案 > 《9.2溶解度》教案(精選7篇)

《9.2溶解度》教案

發布時間:2023-01-21

《9.2溶解度》教案(精選7篇)

《9.2溶解度》教案 篇1

  溶解度 教案(三)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區別和聯系。

  2.進一步練習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向試管里滴加液體和振蕩試管的操作;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步驟的能力。

  3.從影響溶解度的諸因素中,對學生進行內因和外因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二、教學方法 

  邊講邊實驗。

  三、教學用品 

  酒精燈、試管、試管夾、滴管、飽和硝酸鉀和硝酸銨溶液(使用上一節課制得的兩種物質飽和溶液)、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通過實驗,在一定條件下(室溫、10ml水)制得了硝酸鉀和硝酸銨的飽和溶液。現在請大家考慮:如何使一定條件下的飽和溶液轉變為不飽和溶液?具體地說:通過什么方法,可以使在一定條件下未溶解的硝酸鉀和硝酸銨繼續溶解?大家先進行討論,然后,我們來設計實驗的具體步驟。[學生討論,教師巡視,不時地參加學生間的議論]

  師:現在請同學們提出自己的意見。

  生甲:可以采取增加溶劑的方法,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請你具體地說明操作步驟。

  生甲:向硝酸鉀和硝酸銨飽和溶液中,分別加入少量的水,振蕩試管,觀察試管中剩余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不溶解,再加入少量水,繼續振蕩試管,直到剩余的固體全部溶解為止。師:這個方法是否可行,我們可以試一試。除了增加溶劑之外,還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生丙:可以用加熱的方法試一試。給試管里的飽和溶液加熱,觀察試管里剩余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溶解,飽和溶液就變成不飽和溶液了。

  師:應該怎樣操作?

  生丙:用試管夾夾持盛有飽和溶液的試管,在酒精燈上先均勻加熱,然后加熱液體。觀察試管里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固體溶解了,就停止加熱。

  師:很好。下面按大家提出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可以對兩種飽和溶液中,一種加入少量的水,另一種進行加熱。實驗中,注意滴加液體和加熱試管里的液體的操作方法。現在,先檢查儀器、藥品,然后開始實驗。[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大約5min實驗結束]

  師:停止實驗操作。同學們觀察到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生乙:向盛有硝酸銨飽和溶液的試管里加入少量的水,振蕩試管,原來試管里剩余的固體又繼續溶解了。說明增加溶劑可以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生丁:我們是向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蕩試管,原來試管里未溶解的硝酸鉀又溶解了。說明增加溶劑,也可以使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使用加熱的方法,有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生戊:給盛有硝酸鉀飽和溶液的試管加熱,不久,試管里剩余的固體硝酸鉀又溶解了。說明加熱可以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應該說是“加熱”還是“升高溫度”?

  生戊:是升高溫度,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對。加熱是操作方法,升高溫度是加熱的結果。升高溫度才能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那么,給硝酸銨飽和溶液加熱,有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生辛:和加熱硝酸鉀飽和溶液的現象相同。說明升高溫度也能使硝酸銨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好。大家的實驗結論是一致的。實驗說明,增加溶劑或升高溫度,可以使一定條件下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那么,大家設想一下,如果把加入到上面飽和溶液中的水分蒸發掉,或者使較高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降低到原來的溫度,又會出現什么現象?

  生己:又會變成飽和溶液。

  師:這是結論。你根據什么現象得出這個結論?

  生己:試管中又會有固體物質析出。

  師:對。也就是說,如果將不飽和溶液降溫或減少溶劑,可以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關系,可表示如下:[教師邊講邊板書如下內容]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里”,“飽和”和“不飽和”才有確切的含義。

  實驗證明,各種固體物質,例如硝酸鉀、硝酸銨、食鹽等,在相同的條件(相同的溫度,相同質量的溶劑)下,達到飽和時溶解的質量并不相同。也就是說,各種固體物質在同一種溶劑里溶解的能力各不相同。如果我們要用確切的數值來表示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的能力,必須規定哪些條件呢?

  生甲:要指出是哪種溶劑,還要規定在一定量的溶劑中。

  生壬:要在一定的溫度下。

  師:還應該具備什么條件?

  生丙:還必須使溶液達到飽和。

  師:大家回答得很正確。科學上就是用“溶解度”來定量地表示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是這樣規定的:[教師邊講邊板書]“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種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克數,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是哪種溶劑,通常是指物質在水里的溶解度。請同學們打開書,查閱用實驗的方法測出的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學生查閱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師:大家查一下,在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數值是多少?

  生[齊]:31.6。

  師:用什么單位表示?

  生[齊]:用“克”表示。

  師: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義?

  生甲:表示在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鉀。師:他回答得是否準確?

  生丙:應該說:在20℃時,10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硝酸鉀能溶解31.6g

  師:正確。溶液的狀態只能用“飽和”或“不飽和”來描述,而不能用溶解溶質的“多少”來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個要素,即“一定溫度”、“100克溶劑”、“達到飽和狀態”和“溶質的克數”缺一不可。

  下面,根據溶解度的概念,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教師用投影儀,映示寫在膠片上的下列練習題]

  (1)20℃時,10g食鹽可以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 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10g。

  (2)20℃時,10g食鹽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飽和溶液,所以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10g。

  (3)20℃時,20g某物質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恰好達到飽和,這種物質的溶解度就是20g。

  (4)20℃時,碳酸鈣在100g水里,達到飽和時能溶解0.0013g。所以,20℃時碳酸鈣的溶解度是0.0013g。

  [教師提問以上各題,學生都能指出1~3題中的錯誤。特別是第(3)題。學生認為,既然某物質全部溶解于100g水中,沒有剩余的固體物質,溶液就不是飽和狀態。所以,這種物質的溶解度就不是20g]

  師:今天,我們通過實驗說明,物質的溶解性不僅跟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而且受外界條件的影響。為了確切地表示物質溶解能力的大小,要應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溶解性是指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質的一種物理性質。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們規定的標準,衡量物質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條件下,不同溶質在同一溶劑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質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聯系。溶解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表示物質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溫(20℃)時,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質;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質;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質;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難溶物質。

  課后,請大家完成作業之后,思考下面的問題。

  【板書思考題】

  怎樣測定室溫下硝酸鉀的溶解度?

《9.2溶解度》教案 篇2

  設計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教學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強加給學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節課從比較兩種鹽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發并活躍學生思維,設計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動地發現制約溶解度的三個條件,然后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討論,加深對"條件"的認識。這樣設計,使以往學生被動的接受轉化為主動的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體現了嘗試教學的基本觀點: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嘗試,并嘗試成功。

  教學目標:

  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

  3、了解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教學器材:膠片、幻燈機。

  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問:不同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舉例說明。

  答:不同。例如食鹽能溶于水,而沙子卻極難溶于水。

  問:那么,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難溶于水。

  教師總結:

  物質溶解能力不僅與溶質有關,也與溶劑性質有關。通常我們將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講授新課

  1、 理解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問:如何比較氯化鈉、硝酸鉀的溶解性大小?

  生:分組討論5分鐘左右,拿出實驗方案。

  (說明:放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并鼓勵他們暢所欲言,相互糾錯與補充,教師再給予適時的提示與總結。學生或許會憑感性拿出較完整的實驗方案,意識到要比較氯化鈉、硝酸鉀溶解性大小,即比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鈉、硝酸鉀的多少。但此時大多數學生對水溫相同,溶液達到飽和狀態這兩個前提條件認識不深刻,教師可引導進入下一次嘗試活動。)

  問:

  (1)為什么要求水溫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分別溶解氯化鈉和硝酸鉀,行不行?

  (2)為什么要求水的體積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別溶解,行不行?

  (3)為什么要達到飽和狀態?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鈉也能溶解1克硝酸鉀,能否說明氯化鈉、硝酸鉀的溶解性相同?生:對上述問題展開積極討論并發言,更深入的理解三個前提條件。

  (說明:一系列討論題的設置,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在熱烈的討論和積極思考中,"定溫,溶劑量一定,達到飽和狀?這三個比較物質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條件,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強行灌輸效果好得多。)

  師:利用膠片展示完整方案。

  結論:1、10℃時,氯化鈉比硝酸鉀更易溶于水。

  師:若把溶劑的量規定為100克,則某溫度下100克溶劑中最多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溶質在這個溫度下的溶解度。

  生:理解溶解度的涵義,并思考從上述實驗中還可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2、1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5克,硝酸鉀的溶解度是21克。

  生:歸納溶解度定義,并理解其涵義。

  2、根據溶解度判斷物質溶解性。

  師:在不同的溫度下,物質溶解度不同。這樣,我們只需比較特定溫度下物質溶解度大。生:自學課本第135頁第二段并總結。

  3、溶解度曲線。

  師:用膠片展示固體溶解度曲線。

  生:觀察溶解度曲線,找出10℃時硝酸鈉的溶解度及在哪個溫度下,硝酸鉀溶解度為110克。

  問:影響固體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溫度。大多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鈉;少數固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例如氯化鈉;極少數固體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反而減小,例如氫氧化鈣。

  板書:

  一、固體溶解度

  1、定義:

  ①定溫 ②100克溶劑 ③飽和狀態實質:溶解溶質質量。

  2、難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0.01  1    10   s (20℃)

  3、固體溶解度曲線。

  二、課堂鞏固練習

  1、下列關于溶解度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溫度下,該物質在100克溶劑中所溶解的克數。

  b、一定溫度下,該物質在100克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克數。

  c、該物質在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所溶解的克數。

  d、一定溫度下,該物質在100克溶劑中最多能溶解的克數。

  2、已知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110克。

  (1)指出其表示的含義。

  (2)在60℃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溶劑、溶液質量比為?

  (3)向100克水中加入80克硝酸鉀,溶液是否飽和?加入120克呢?

  3、已知20℃時,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1克某物質,該物質屬( )

  a、易溶  b、難溶  c、微溶  d、可溶

  4、已知20℃時,2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8克某物質,則該物質屬( )

  a、易溶  b、微溶   c、可溶  d、易溶

  三、復習小結

  師:如何認識溶解度?怎樣由溶解度判斷溶解性大小?

  生:回顧本節課知識,進一步加深對上述問題的認識。

  四、布置作業

《9.2溶解度》教案 篇3

  溶解度 教案(三)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區別和聯系。

  2.進一步練習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向試管里滴加液體和振蕩試管的操作;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步驟的能力。

  3.從影響溶解度的諸因素中,對學生進行內因和外因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二、教學方法

  邊講邊實驗。

  三、教學用品

  酒精燈、試管、試管夾、滴管、飽和硝酸鉀和硝酸銨溶液(使用上一節課制得的兩種物質飽和溶液)、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通過實驗,在一定條件下(室溫、10mL水)制得了硝酸鉀和硝酸銨的飽和溶液。現在請大家考慮:如何使一定條件下的飽和溶液轉變為不飽和溶液?具體地說:通過什么方法,可以使在一定條件下未溶解的硝酸鉀和硝酸銨繼續溶解?大家先進行討論,然后,我們來設計實驗的具體步驟。[學生討論,教師巡視,不時地參加學生間的議論]

  師:現在請同學們提出自己的意見。

  生甲:可以采取增加溶劑的方法,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請你具體地說明操作步驟。

  生甲:向硝酸鉀和硝酸銨飽和溶液中,分別加入少量的水,振蕩試管,觀察試管中剩余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不溶解,再加入少量水,繼續振蕩試管,直到剩余的固體全部溶解為止。師:這個方法是否可行,我們可以試一試。除了增加溶劑之外,還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生丙:可以用加熱的方法試一試。給試管里的飽和溶液加熱,觀察試管里剩余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溶解,飽和溶液就變成不飽和溶液了。

  師:應該怎樣操作?

  生丙:用試管夾夾持盛有飽和溶液的試管,在酒精燈上先均勻加熱,然后加熱液體。觀察試管里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固體溶解了,就停止加熱。

  師:很好。下面按大家提出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可以對兩種飽和溶液中,一種加入少量的水,另一種進行加熱。實驗中,注意滴加液體和加熱試管里的液體的操作方法。現在,先檢查儀器、藥品,然后開始實驗。[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大約5min實驗結束]

  師:停止實驗操作。同學們觀察到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生乙:向盛有硝酸銨飽和溶液的試管里加入少量的水,振蕩試管,原來試管里剩余的固體又繼續溶解了。說明增加溶劑可以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生丁:我們是向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蕩試管,原來試管里未溶解的硝酸鉀又溶解了。說明增加溶劑,也可以使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使用加熱的方法,有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生戊:給盛有硝酸鉀飽和溶液的試管加熱,不久,試管里剩余的固體硝酸鉀又溶解了。說明加熱可以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應該說是“加熱”還是“升高溫度”?

  生戊:是升高溫度,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對。加熱是操作方法,升高溫度是加熱的結果。升高溫度才能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那么,給硝酸銨飽和溶液加熱,有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生辛:和加熱硝酸鉀飽和溶液的現象相同。說明升高溫度也能使硝酸銨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好。大家的實驗結論是一致的。實驗說明,增加溶劑或升高溫度,可以使一定條件下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那么,大家設想一下,如果把加入到上面飽和溶液中的水分蒸發掉,或者使較高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降低到原來的溫度,又會出現什么現象?

  生己:又會變成飽和溶液。

  師:這是結論。你根據什么現象得出這個結論?

  生己:試管中又會有固體物質析出。

  師:對。也就是說,如果將不飽和溶液降溫或減少溶劑,可以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關系,可表示如下:[教師邊講邊板書如下內容]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里”,“飽和”和“不飽和”才有確切的含義。

  實驗證明,各種固體物質,例如硝酸鉀、硝酸銨、食鹽等,在相同的條件(相同的溫度,相同質量的溶劑)下,達到飽和時溶解的質量并不相同。也就是說,各種固體物質在同一種溶劑里溶解的能力各不相同。如果我們要用確切的數值來表示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的能力,必須規定哪些條件呢?

  生甲:要指出是哪種溶劑,還要規定在一定量的溶劑中。

  生壬:要在一定的溫度下。

  師:還應該具備什么條件?

  生丙:還必須使溶液達到飽和。

  師:大家回答得很正確。科學上就是用“溶解度”來定量地表示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是這樣規定的:[教師邊講邊板書]“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種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克數,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是哪種溶劑,通常是指物質在水里的溶解度。請同學們打開書,查閱用實驗的方法測出的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學生查閱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師:大家查一下,在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數值是多少?

  生[齊]:31.6。

  師:用什么單位表示?

  生[齊]:用“克”表示。

  師: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義?

  生甲:表示在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鉀。師:他回答得是否準確?

  生丙:應該說:在20℃時,10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硝酸鉀能溶解31.6g

  師:正確。溶液的狀態只能用“飽和”或“不飽和”來描述,而不能用溶解溶質的“多少”來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個要素,即“一定溫度”、“100克溶劑”、“達到飽和狀態”和“溶質的克數”缺一不可。

  下面,根據溶解度的概念,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教師用投影儀,映示寫在膠片上的下列練習題]

  (1)20℃時,10g食鹽可以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 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10g。

  (2)20℃時,10g食鹽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飽和溶液,所以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10g。

  (3)20℃時,20g某物質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恰好達到飽和,這種物質的溶解度就是20g。

  (4)20℃時,碳酸鈣在100g水里,達到飽和時能溶解0.0013g。所以,20℃時碳酸鈣的溶解度是0.0013g。

  [教師提問以上各題,學生都能指出1~3題中的錯誤。特別是第(3)題。學生認為,既然某物質全部溶解于100g水中,沒有剩余的固體物質,溶液就不是飽和狀態。所以,這種物質的溶解度就不是20g]

  師:今天,我們通過實驗說明,物質的溶解性不僅跟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而且受外界條件的影響。為了確切地表示物質溶解能力的大小,要應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溶解性是指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質的一種物理性質。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們規定的標準,衡量物質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條件下,不同溶質在同一溶劑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質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聯系。溶解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表示物質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溫(20℃)時,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質;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質;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質;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難溶物質。

  課后,請大家完成作業 之后,思考下面的問題。

  【板書思考題】

  怎樣測定室溫下硝酸鉀的溶解度?

《9.2溶解度》教案 篇4

  溶解度 教案(三)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區別和聯系。

  2.進一步練習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向試管里滴加液體和振蕩試管的操作;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步驟的能力。

  3.從影響溶解度的諸因素中,對學生進行內因和外因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二、教學方法

  邊講邊實驗。

  三、教學用品

  酒精燈、試管、試管夾、滴管、飽和硝酸鉀和硝酸銨溶液(使用上一節課制得的兩種物質飽和溶液)、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通過實驗,在一定條件下(室溫、10mL水)制得了硝酸鉀和硝酸銨的飽和溶液。現在請大家考慮:如何使一定條件下的飽和溶液轉變為不飽和溶液?具體地說:通過什么方法,可以使在一定條件下未溶解的硝酸鉀和硝酸銨繼續溶解?大家先進行討論,然后,我們來設計實驗的具體步驟。[學生討論,教師巡視,不時地參加學生間的議論]

  師:現在請同學們提出自己的意見。

  生甲:可以采取增加溶劑的方法,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請你具體地說明操作步驟。

  生甲:向硝酸鉀和硝酸銨飽和溶液中,分別加入少量的水,振蕩試管,觀察試管中剩余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不溶解,再加入少量水,繼續振蕩試管,直到剩余的固體全部溶解為止。師:這個方法是否可行,我們可以試一試。除了增加溶劑之外,還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生丙:可以用加熱的方法試一試。給試管里的飽和溶液加熱,觀察試管里剩余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溶解,飽和溶液就變成不飽和溶液了。

  師:應該怎樣操作?

  生丙:用試管夾夾持盛有飽和溶液的試管,在酒精燈上先均勻加熱,然后加熱液體。觀察試管里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固體溶解了,就停止加熱。

  師:很好。下面按大家提出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可以對兩種飽和溶液中,一種加入少量的水,另一種進行加熱。實驗中,注意滴加液體和加熱試管里的液體的操作方法。現在,先檢查儀器、藥品,然后開始實驗。[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大約5min實驗結束]

  師:停止實驗操作。同學們觀察到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生乙:向盛有硝酸銨飽和溶液的試管里加入少量的水,振蕩試管,原來試管里剩余的固體又繼續溶解了。說明增加溶劑可以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生丁:我們是向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蕩試管,原來試管里未溶解的硝酸鉀又溶解了。說明增加溶劑,也可以使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使用加熱的方法,有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生戊:給盛有硝酸鉀飽和溶液的試管加熱,不久,試管里剩余的固體硝酸鉀又溶解了。說明加熱可以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應該說是“加熱”還是“升高溫度”?

  生戊:是升高溫度,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對。加熱是操作方法,升高溫度是加熱的結果。升高溫度才能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那么,給硝酸銨飽和溶液加熱,有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生辛:和加熱硝酸鉀飽和溶液的現象相同。說明升高溫度也能使硝酸銨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好。大家的實驗結論是一致的。實驗說明,增加溶劑或升高溫度,可以使一定條件下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那么,大家設想一下,如果把加入到上面飽和溶液中的水分蒸發掉,或者使較高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降低到原來的溫度,又會出現什么現象?

  生己:又會變成飽和溶液。

  師:這是結論。你根據什么現象得出這個結論?

  生己:試管中又會有固體物質析出。

  師:對。也就是說,如果將不飽和溶液降溫或減少溶劑,可以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關系,可表示如下:[教師邊講邊板書如下內容]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里”,“飽和”和“不飽和”才有確切的含義。

  實驗證明,各種固體物質,例如硝酸鉀、硝酸銨、食鹽等,在相同的條件(相同的溫度,相同質量的溶劑)下,達到飽和時溶解的質量并不相同。也就是說,各種固體物質在同一種溶劑里溶解的能力各不相同。如果我們要用確切的數值來表示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的能力,必須規定哪些條件呢?

  生甲:要指出是哪種溶劑,還要規定在一定量的溶劑中。

  生壬:要在一定的溫度下。

  師:還應該具備什么條件?

  生丙:還必須使溶液達到飽和。

  師:大家回答得很正確。科學上就是用“溶解度”來定量地表示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是這樣規定的:[教師邊講邊板書]“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種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克數,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是哪種溶劑,通常是指物質在水里的溶解度。請同學們打開書,查閱用實驗的方法測出的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學生查閱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師:大家查一下,在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數值是多少?

  生[齊]:31.6。

  師:用什么單位表示?

  生[齊]:用“克”表示。

  師: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義?

  生甲:表示在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鉀。師:他回答得是否準確?

  生丙:應該說:在20℃時,10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硝酸鉀能溶解31.6g

  師:正確。溶液的狀態只能用“飽和”或“不飽和”來描述,而不能用溶解溶質的“多少”來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個要素,即“一定溫度”、“100克溶劑”、“達到飽和狀態”和“溶質的克數”缺一不可。

  下面,根據溶解度的概念,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教師用投影儀,映示寫在膠片上的下列練習題]

  (1)20℃時,10g食鹽可以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 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10g。

  (2)20℃時,10g食鹽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飽和溶液,所以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10g。

  (3)20℃時,20g某物質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恰好達到飽和,這種物質的溶解度就是20g。

  (4)20℃時,碳酸鈣在100g水里,達到飽和時能溶解0.0013g。所以,20℃時碳酸鈣的溶解度是0.0013g。

  [教師提問以上各題,學生都能指出1~3題中的錯誤。特別是第(3)題。學生認為,既然某物質全部溶解于100g水中,沒有剩余的固體物質,溶液就不是飽和狀態。所以,這種物質的溶解度就不是20g]

  師:今天,我們通過實驗說明,物質的溶解性不僅跟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而且受外界條件的影響。為了確切地表示物質溶解能力的大小,要應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溶解性是指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質的一種物理性質。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們規定的標準,衡量物質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條件下,不同溶質在同一溶劑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質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聯系。溶解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表示物質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溫(20℃)時,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質;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質;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質;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難溶物質。

  課后,請大家完成作業 之后,思考下面的問題。

  【板書思考題】

  怎樣測定室溫下硝酸鉀的溶解度?

《9.2溶解度》教案 篇5

  設計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教學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強加給學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節課從比較兩種鹽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發并活躍學生思維,設計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動地發現制約溶解度的三個條件,然后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討論,加深對"條件"的認識。這樣設計,使以往學生被動的接受轉化為主動的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體現了嘗試教學的基本觀點: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嘗試,并嘗試成功。

  教學目標 :

  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

  3、了解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教學器材:膠片、幻燈機。

  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

  問:不同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舉例說明。

  答:不同。例如食鹽能溶于水,而沙子卻極難溶于水。

  問:那么,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難溶于水。

  教師總結:

  物質溶解能力不僅與溶質有關,也與溶劑性質有關。通常我們將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講授新課

  1、 理解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問:如何比較氯化鈉、硝酸鉀的溶解性大小?

  生:分組討論5分鐘左右,拿出實驗方案。

  (說明:放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并鼓勵他們暢所欲言,相互糾錯與補充,教師再給予適時的提示與總結。學生或許會憑感性拿出較完整的實驗方案,意識到要比較氯化鈉、硝酸鉀溶解性大小,即比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鈉、硝酸鉀的多少。但此時大多數學生對水溫相同,溶液達到飽和狀態這兩個前提條件認識不深刻,教師可引導進入下一次嘗試活動。)

  問:

  (1)為什么要求水溫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分別溶解氯化鈉和硝酸鉀,行不行?

  (2)為什么要求水的體積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別溶解,行不行?

  (3)為什么要達到飽和狀態?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鈉也能溶解1克硝酸鉀,能否說明氯化鈉、硝酸鉀的溶解性相同?生:對上述問題展開積極討論并發言,更深入的理解三個前提條件。

  (說明:一系列討論題的設置,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在熱烈的討論和積極思考中,"定溫,溶劑量一定,達到飽和狀?這三個比較物質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條件,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強行灌輸效果好得多。)

  師:利用膠片展示完整方案。

  結論:1、10℃時,氯化鈉比硝酸鉀更易溶于水。

  師:若把溶劑的量規定為100克,則某溫度下100克溶劑中最多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溶質在這個溫度下的溶解度。

  生:理解溶解度的涵義,并思考從上述實驗中還可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2、1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5克,硝酸鉀的溶解度是21克。

  生:歸納溶解度定義,并理解其涵義。

  2、根據溶解度判斷物質溶解性。

  師:在不同的溫度下,物質溶解度不同。這樣,我們只需比較特定溫度下物質溶解度大。生:自學課本第135頁第二段并總結。

  3、溶解度曲線。

  師:用膠片展示固體溶解度曲線。

  生:觀察溶解度曲線,找出10℃時硝酸鈉的溶解度及在哪個溫度下,硝酸鉀溶解度為110克。

  問:影響固體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溫度。大多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鈉;少數固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例如氯化鈉;極少數固體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反而減小,例如氫氧化鈣。

  板書:

  一、固體溶解度

  1、定義:

  ①定溫 ②100克溶劑 ③飽和狀態實質:溶解溶質質量。

  2、難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0.01 1 10 S (20℃)

  3、固體溶解度曲線。

  二、課堂鞏固練習

  1、下列關于溶解度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溫度下,該物質在100克溶劑中所溶解的克數。

  B、一定溫度下,該物質在100克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克數。

  C、該物質在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所溶解的克數。

  D、一定溫度下,該物質在100克溶劑中最多能溶解的克數。

  2、已知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110克。

  (1)指出其表示的含義。

  (2)在60℃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溶劑、溶液質量比為?

  (3)向100克水中加入80克硝酸鉀,溶液是否飽和?加入120克呢?

  3、已知20℃時,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1克某物質,該物質屬( )

  A、易溶 B、難溶 C、微溶 D、可溶

  4、已知20℃時,2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8克某物質,則該物質屬( )

  A、易溶 B、微溶 C、可溶 D、易溶

  三、復習小結

  師:如何認識溶解度?怎樣由溶解度判斷溶解性大小?

  生:回顧本節課知識,進一步加深對上述問題的認識。

  四、布置作業 

《9.2溶解度》教案 篇6

  設計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教學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強加給學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節課從比較兩種鹽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發并活躍學生思維,設計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動地發現制約溶解度的三個條件,然后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討論,加深對"條件"的認識。這樣設計,使以往學生被動的接受轉化為主動的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體現了嘗試教學的基本觀點: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嘗試,并嘗試成功。

  教學目標 :

  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

  3、了解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教學器材:膠片、幻燈機。

  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

  問:不同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舉例說明。

  答:不同。例如食鹽能溶于水,而沙子卻極難溶于水。

  問:那么,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難溶于水。

  教師總結:

  物質溶解能力不僅與溶質有關,也與溶劑性質有關。通常我們將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講授新課

  1、 理解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問:如何比較氯化鈉、硝酸鉀的溶解性大小?

  生:分組討論5分鐘左右,拿出實驗方案。

  (說明:放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并鼓勵他們暢所欲言,相互糾錯與補充,教師再給予適時的提示與總結。學生或許會憑感性拿出較完整的實驗方案,意識到要比較氯化鈉、硝酸鉀溶解性大小,即比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鈉、硝酸鉀的多少。但此時大多數學生對水溫相同,溶液達到飽和狀態這兩個前提條件認識不深刻,教師可引導進入下一次嘗試活動。)

  問:

  (1)為什么要求水溫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分別溶解氯化鈉和硝酸鉀,行不行?

  (2)為什么要求水的體積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別溶解,行不行?

  (3)為什么要達到飽和狀態?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鈉也能溶解1克硝酸鉀,能否說明氯化鈉、硝酸鉀的溶解性相同?生:對上述問題展開積極討論并發言,更深入的理解三個前提條件。

  (說明:一系列討論題的設置,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在熱烈的討論和積極思考中,"定溫,溶劑量一定,達到飽和狀?這三個比較物質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條件,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強行灌輸效果好得多。)

  師:利用膠片展示完整方案。

  結論:1、10℃時,氯化鈉比硝酸鉀更易溶于水。

  師:若把溶劑的量規定為100克,則某溫度下100克溶劑中最多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溶質在這個溫度下的溶解度。

  生:理解溶解度的涵義,并思考從上述實驗中還可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2、1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5克,硝酸鉀的溶解度是21克。

  生:歸納溶解度定義,并理解其涵義。

  2、根據溶解度判斷物質溶解性。

  師:在不同的溫度下,物質溶解度不同。這樣,我們只需比較特定溫度下物質溶解度大。生:自學課本第135頁第二段并總結。

  3、溶解度曲線。

  師:用膠片展示固體溶解度曲線。

  生:觀察溶解度曲線,找出10℃時硝酸鈉的溶解度及在哪個溫度下,硝酸鉀溶解度為110克。

  問:影響固體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溫度。大多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鈉;少數固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例如氯化鈉;極少數固體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反而減小,例如氫氧化鈣。

  板書:

  一、固體溶解度

  1、定義:

  ①定溫 ②100克溶劑 ③飽和狀態實質:溶解溶質質量。

  2、難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0.01 1 10 S (20℃)

  3、固體溶解度曲線。

  二、課堂鞏固練習

  1、下列關于溶解度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溫度下,該物質在100克溶劑中所溶解的克數。

  B、一定溫度下,該物質在100克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克數。

  C、該物質在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所溶解的克數。

  D、一定溫度下,該物質在100克溶劑中最多能溶解的克數。

  2、已知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110克。

  (1)指出其表示的含義。

  (2)在60℃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溶劑、溶液質量比為?

  (3)向100克水中加入80克硝酸鉀,溶液是否飽和?加入120克呢?

  3、已知20℃時,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1克某物質,該物質屬( )

  A、易溶 B、難溶 C、微溶 D、可溶

  4、已知20℃時,2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8克某物質,則該物質屬( )

  A、易溶 B、微溶 C、可溶 D、易溶

  三、復習小結

  師:如何認識溶解度?怎樣由溶解度判斷溶解性大小?

  生:回顧本節課知識,進一步加深對上述問題的認識。

  四、布置作業 

《9.2溶解度》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

  2、會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線,查閱相關物質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據給定的數據繪制溶解度曲線。

  3、知道影響氣體溶解度的一些因素。會利用有關氣體溶解度的知識解釋身邊的一些現象。重點和難點

  重點: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

  難點: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

  實驗準備

  投影坐標紙、汽水兩瓶、火柴、帶導管的橡皮塞、試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教師:我國有許多鹽堿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鈉和純堿,那里的農民冬天撈堿,夏天曬鹽,你知道為什么嗎?

  學生:(議論紛紛)

  教師:你可能暫時還不知道為什么。

  學習了今天的知識后,你就會從中找到答案。

  在前面的活動與探究中,所用的水均為20ml,其中溶解nacl與kno3的質量是否相同?

  學生甲:不相同。

  乙:不加熱時,二者相近。

  丙:加熱后,等量水中溶解的kno3要多。

  教師: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們如何來定量地描述kno3與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強弱呢?

  學生:溶解度。

  教師:這位同學回答得不錯。什么叫溶解度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找出溶解度的概念。

  學生:(大聲朗讀)(教師板書)

  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通常溶劑為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教師:在教材p36,表9-1,給出了幾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請大家查一查20℃時nacl的溶解度。

  學生甲:(很快找出答案)36.0。

  乙:不對,應該是36.0g,溶解度有單位,單位是g。

  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師:(表揚乙,肯定甲)乙同學回答得很準確,溶解度有單位。“在20℃時,nacl的溶解度為36.0g。”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是什么呢?

  學生:(踴躍發言)

  甲:在20℃時,36.0gnacl在100g水中溶解達到飽和狀態。

  乙:在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

  讓學生體驗成功后的喜悅。

  教師:同學們回答得都不錯,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個要素:

  ①指明一定溫度;②溶劑為100g;③必須達到飽和狀態;④單位為g。

  及時小結,糾正偏差。

  學習了溶解度的概念,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練習,相信你會做!

  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鞏固練習(投影)。

  查表9-1,完成下列練習。

  120℃時,kno3的溶解度為 ,60℃時kno3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 。

  2下列有關nacl的溶解度,說法正確的是( )

  a20℃時,18.0gnacl溶解在5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20℃時,nacl的溶解度為18.0g。

  b36.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nacl的溶解度為36.0g

  c20℃時,36.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20℃時,nacl的溶解度為36.0g

  d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20℃時,nacl的溶解度為36.0g。

  (教師巡回指導后,請學生代表說出答案,簡單點評)

  通過習題,及時鞏固新知。

  教師: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易溶”“微溶”“難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學生通過閱讀p36“資料”尋找答案。

  我們知道,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溫度,同一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這種變化關系可以用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來表示。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活動與探究:學習繪制物質溶解度曲線的方法。

  教師簡單介紹方法,學生結合表9-1分組繪制nacl、kcl、kno3的溶解度曲線,教師巡回指導,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樂,結合學生繪制的溶解度曲線及教材中圖9-12,分組討論、交流。

  (投影)

  ①你所繪制的溶解度曲線有何特點,為什么?

  ②從你繪制的溶解度曲線圖上能否找出上述幾種物質在25℃、85℃時的溶解度?如果能,請找出,你是怎樣查找的?

  ③從圖9-12中,你能比較出45℃時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嗎?

  ④從溶解度曲線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匯報展示,教師小結歸納)

  教師:通過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情況,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鞏固練習(投影)

  親自動手,自主參與,樂于探究。

  教師:除了固體物質能溶解在水中外,生活中氣體溶解在水中的現象也很多,你能舉出一些實例嗎?

  學生甲:魚兒能在水中生存,說明水中有o2。

  乙:燒開水時,水未沸騰時也冒氣泡。

  丙:把汽水瓶打開,有大量氣泡產生。

  教師:同學們都很善于思考,以上現象均說明了氣體能溶解在水中的事實。(展示兩瓶汽水,取其中一瓶不打開,搖晃,然后打開,學生觀察現象)

  教師:你能觀察到什么現象?

  學生:不打開時,無明顯現象,打開后有大量氣泡產生。

  教師:為什么打開后產生氣泡,而不打開時沒有。

  學生:打開后,壓強減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減小。

  教師: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受壓強的影響。壓強增大,氣體溶解度增大;壓強減小,溶解度減小。

  剛才一位同學說汽水中冒出的氣體為co2,你能用實驗方法將其檢驗出來嗎?

  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新知,氣氛活躍。

  學生:(上臺演示)

  教師:(加以肯定,給予激勵性評價)燒開水時,水未開時就看到水中冒氣泡,這些氣泡是什么?(貼近生活)

  學生:水中溶解的空氣。

  教師: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溫度升高,氣體的溶解度變小。

  教師小結:氣體的溶解度受溫度與壓強的影響。

  教師:我們學習化學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用,解決我們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現在問題來了!

  鼓勵學生動手實踐。

  鞏固練習:(投影)夏天,陣雨來臨之前,魚塘里的魚常會出現“浮頭”現象,你知道為什么嗎?假如你承包了這個魚塘,你將采取哪些措施?

  教師:(肯定學生的種種措施)

  整理與歸納:(師生共同進行)

  怎樣表示固體物質溶解性的大小?如何表示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通過溶解度曲線我們可獲得哪些信息?影響氣體的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課后練習:教科書40頁第2、3、4題及41頁第9題。

  利用所學,解決問題,關注生活。

《9.2溶解度》教案(精選7篇) 相關內容:
  • 溶解度 教案(二)

    溶解度 教案(三)一、教學目標 1.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區別和聯系。2.進一步練習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向試管里滴加液體和振蕩試管的操作;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步驟的能力。...

  • 溶解度 教案(二)

    溶解度 教案(三)一、教學目標 1.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區別和聯系。2.進一步練習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向試管里滴加液體和振蕩試管的操作;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步驟的能力。...

  • 溶解度 教案(一)

    設計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教學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強加給學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節課從比較兩種鹽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發并活躍學生思維,設計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動地發現制約溶解度的三個條件,然后在教...

  • 溶解度 教案(二)

    溶解度 教案(三)一、教學目標 1.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區別和聯系。2.進一步練習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向試管里滴加液體和振蕩試管的操作;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步驟的能力。...

  • 溶解度 教案(一)

    設計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教學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強加給學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節課從比較兩種鹽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發并活躍學生思維,設計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動地發現制約溶解度的三個條件,然后在教...

  • 《水的凈化》教案(精選5篇)

    課題名稱: 3~3 水的凈化 課型: 新授課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純水與自然水、硬水與軟水的區別。能力目標:了解吸附、沉淀、過濾、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的節水意識。...

  • 《原子的構成》教案(通用5篇)

    教學目標:知識:1、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2、 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情感: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 《酸和堿》教學設計(精選3篇)

    酸和堿 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第1課時酸堿指示劑的探究一、教學設計思路:酸和堿是化學中常用的兩類物質,同時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兩類物質。本課將根據學生在生活中對酸和堿的初步認識,從其己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如何確定物質是酸性...

  • 《元素》教案(通用6篇)

    一、 教學目的要求: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2. 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 九年級化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久久18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 日韩国产欧美 | 麻豆嫩芽忘忧草一区二区三区 | av最新在线 | 中国黄色一级 |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 | 色5566| 一级片国产精品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 白浆一区二区三区 | 337p日本欧洲亚洲 |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99妻人人做人人爽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www |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A片 | 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 暖暖视频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91国产在线视频在线 | 免费无码aⅴ免费中文字幕 91丨porny丨蝌蚪 | 久久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 97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少妇丰满2 | 亚洲69p|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 色性导航 | 国内不卡的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78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 久热超碰 | 奇米在线7777在线精品 | 98精品国产高清在线xxxx天堂 | 成人免费网站入口www | 91免费精品视频 | 国内不卡的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麻豆国产精品视频 | av2014天堂网 | 99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 | 狠狠色丁香五月综合缴情婷婷五月 | 日韩一级免费观看 | 狠狠操人人干 |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