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3課西方文明之源-
①:斯巴達城邦的特點是什么?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整理為:斯巴達城邦的特點是內陸國家、崇尚武力、經營農業(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讓學生直觀了解斯巴達是個尚武的國家并讓學生講述斯巴達城邦崇尚武力的典型事件,教師也可補充一些,拓展思維,活躍課堂氣氛。)
②接著考慮一下斯巴達城邦崇尚武力的歷史原因是什么?
斯巴達崇尚武力的歷史原因是:
斯巴達境內被征服居民人數數倍于斯巴達人,需要用暴力鎮壓反抗以維持統治。
③:教師小結,并提出問題:關于古代希臘的兩個奴隸制城邦我們都學習完了,那么大家想一想:
假設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的古代希臘,你愿意生活在雅典還是斯巴達?為什么?(本題是開放性問題,可鼓勵學生自由發表觀點,只要論之有據,言之有理即可,要盡力地去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
接著提問:通過我們的學習大家想一想西方文明包括哪些文明呢?學生齊答:
古代希臘文明和古代羅馬文明,導入第三個框題:
三:. 羅馬共和國的興亡(板書)
教師首先講述:羅馬共和國是在羅馬城的基礎上建立的。羅馬于公元前5xx年建立了共和國。早期的羅馬共和國是一個以羅馬城為中心的城邦,包括周圍一塊不大的地方。羅馬共和國建立標志著羅馬進入奴隸社會。
那么誰給大家講一講羅馬建成的故事,教師在肯定學生的同時,并組織大家共同朗讀16頁的英文諺語。(臺伯河畔,公元前5xx年,“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rome masn’t built in a day. 轉意為:成功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努力!保
教師接著講述:羅馬共和國建立后,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羅馬軍隊在意大利半島南征北戰,經過2xx年努力,于公元前3世紀征服了意大利。那么,古羅馬怎樣成為地中海上的霸主的?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回答的非常正確,那么誰給大家說一說布匿戰爭的故事呢?
然后教師強調:迦太基城是古代地中海沿岸一座著名的商業城市,位于今天的突尼斯境內,后被羅馬人所毀。羅馬征服整個意大利半島后,向外擴張,與迦太基發生沖突,于是引發了兩國之間的戰爭。由于羅馬稱迦太基為布匿,所以歷史上把他們之間的戰爭記載為布匿戰爭。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布匿戰爭先后爆發了三次。古迦太基國不斷被削弱并最終被滅亡,羅馬盡占其地,在其領土上設置了阿非利加省。今天英語中的非洲 africa 即源于此。)并.指導學生對照16頁“意大利半島”和17頁“公元前2世紀末的羅馬”兩幅地圖,感知羅馬領土變化情況。同時強調:漢朝絲綢之路的西端“大秦”指的就是古代羅馬。
通過三次布匿戰爭到公元前2世紀末,羅馬共和國已成為地中海上的霸主。霸主地位的確立靠的是尚武精神和長期的軍事征服來實現的,長期的對外侵略擴張使羅馬奴隸制迅速發展起來。但羅馬社會內部卻孕育著危機…那么大家想一想:
在羅馬共和國社會危機中爆發的大規模奴隸起義是誰領導的?此次起義被鎮壓后,誰建立了獨裁統治?
…
教師講述: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了政權,在以后的八年里他獲得了無限期的獨裁權力,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軍事獨裁者,共和國名存實亡,元老院權力日漸削弱。由于凱撒的一些措施觸動了元老們的利益,招來殺身之禍。凱撒死后,各派又經過長期斗爭,后來凱撒的親戚打敗對手建立帝國。那么大家想一想: 羅馬帝國的建立者是誰?他在哪一年開始獨攬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