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23課世界的文化杰作-
(三)著名畫家凡·高
近代的繪畫藝術不斷革新,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畫家。荷蘭的凡。高就是一位有世界影響的畫家
凡·高,這位荷蘭籍的奇才一百年前來到法蘭西后,等待他的是貧困和饑餓。
凡·高過著清白無瑕的生活,他沒有金錢的刺激、沒有女人的誘惑、沒有鮮花的慰藉。當羅丹、莫提格里昂尼面對著嫵媚而慵懶的美女模特時,凡·高正對著一片平常的農田,一張破舊的靠椅,畫這些巴黎的大師們不屑一顧的事物。然而沒有哪一位畫家能像凡·高畫得那么動情、那么執著、那么令人神往。他的所有自畫像,眼神都咄咄逼人,充滿了對人生的批判和對自己命運的抗爭。凡·高在美術史上的出現確實是一個奇跡。他有著嶄新的、驚世駭俗的、前所未有的藝術感覺,有著戰栗著的、流動著的、閃耀著的絢爛光彩。這種畫風一旦問世,美術史就必須重寫,色彩學乃至美學就必須修正,這正是凡·高撒向人間的一個永恒的、不易解的。
凡·高的一生沒賣出過一張畫,弟弟德奧為了慰藉他,僅僅以幾十法郎買過他的一張畫。凡·高給弟弟的信中說:“我相信終有一天,我有辦法在一家咖啡館辦一次畫展。”今天,所有的雄偉壯麗的畫館,都以一展凡·高的杰作為榮,荷蘭和法蘭西都爭稱凡·高是她的兒子,在巴黎和阿姆斯特丹都巍然聳立著他的紀念館。而一百年前,凡·高的理想卻是在咖啡館一懸他的心跡。
如果說藝術是不朽的,而依我看真正不朽的應該是對藝術的理解和承認;如果說藝術家是偉大的,而我認為真正偉大的是發現藝術家而沒有留下名字的凡人。
凡·高是一位生活在法國的荷蘭畫家,具有強烈的個性和坎坷的人生經歷,因此,他的藝術語言既有奔放而熱烈的狂躁情緒,也有孤獨和抑郁的悲劇意識。他特別強調在繪畫中表現人的感情與精神,他對色彩和線條有內在的敏悟。自然物象在他的眼中,只是表達主觀情緒的載體和象征,伴隨著自如而流暢的筆觸,他的色彩充滿著緊張而激動的情緒和飽滿而富生氣的活力。他用色彩來揭示人的精神,來表現人的生命,如被世人熟知的《向日葵》就具有這種藝術特征。作品以飽滿而純凈的黃色調,展示了畫家內心中似乎永遠沸騰著的熱情與活力,那一團團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僅散發著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現出畫家對生活的熱烈渴望與頑強追求,那一塊塊熾熱的色,不僅融集著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著畫家對生命的盡情體驗與永久激動。凡·高雖然只活了37歲,但他的生活和藝術卻始終保持著旺盛狀態,即使窮困潦倒,也未扔掉那維系生命與精神的畫筆。他畫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實寫照,而是他生命與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熱情為生活高唱的贊歌。凡高的藝術中那種狂放不羈的風格,那種充滿激情的色彩,那種暢神達意的線條,脫卻了自然物象的束縛,而進入了頗為自覺的藝術狀態,盡管凡高的藝術在其生前未能得到社會的承認,但卻受到了20世紀現代藝術家們的青睞,尤其對野獸主義繪畫產生了極大影響。
三、小結:
托爾斯泰、貝多芬、凡·高作為世界級的文化領域著名的作家、音樂家、畫家,他們的作品,成為全人類文化遺產中的璀璨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