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1課 大戰的爆發和初期階段【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慕尼黑會議,綏靖政策的實質,戰爭的爆發時間,標志事件。了解法西斯的兇暴和戰爭的殘酷性、破壞性
2、過程與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以張伯倫政府為主要代表的西方國家采取了犧牲他國利益,茍且偷安,姑息縱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擴張的綏靖政策,慕尼黑會議把綏靖政策推到了頂峰,加速了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德國入侵波蘭,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主要要求學生了解法西斯的兇暴和戰爭的殘酷性、破壞性,了解各國人民為反對法西斯戰爭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樹立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思想觀念,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慕尼黑會議,德國突襲波蘭
【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資源相當豐富,課前可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分成學習小組,發放各組的預習案。包括:二戰的全面爆發;德國西進的過程。
導入
1.歌曲
(隨著法西斯政權的穩定,實力的增強,對外擴張也越來越猖狂,引發二戰。西方國家是否也對這場戰爭負有責任呢,導入新課)
一、慕尼黑陰謀
1.說說看:什么是綏靖政策?背景、目的、對象、表現、影響。
2.思考與討論:英法為什么要對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綏靖政策?
(教師要及時的啟發、引導。如:德國最初的侵略方向;西方國家想禍水東引;一戰后,戰爭的殘酷性使西方國家經濟軍事地位卻受到巨大的削弱,致使英法集團的一部分人不敢同法西斯的侵略擴張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只要有妥協的希望,就堅持妥協。)
3.說一說:綏靖政策的表現。
慕尼黑陰謀:背景、參與國、內容、影響。
二、德國進攻波蘭和戰爭的爆發
1.本課一得: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時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是逐步打起來的。1931年日本占領了中國東北三省,然后又于1937年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1936年意大利和德國武裝干涉西班牙;1938年德國吞并了奧地利;1939年春德國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據統計,在1939年9月英法對德宣戰前,戰爭已席卷了五億多人口,蔓延在歐、亞、非三大洲的土地上。因此,確切地說,1939年9月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日子,而不是開始。)
2.小組活動:介紹德國西進的過程。
(包括戰爭開始階段英法對德宣而不戰;法國的潰敗;英國的不列顛之戰。學生在介紹的同時進行生生互動式的提問。)
思維提速:德國為什么在歐洲大陸很快占領了包括法國在內的許多國家?
【教學反思】
第2課 戰爭的擴大和轉折
【課程目標】
1. 知識和能力: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時間和過程,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的時間和意義,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2..過程和方法:(1)簡述德國進攻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等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和逐步擴大的主要事件;(2)通過聯合國家宣言史實,了解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戰爭初期,反法西斯力量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但法西斯勢力的猖獗,也促使反法西斯國家更加廣泛和緊密地聯合起來。理解全世界人民團結戰斗的重要性,認識到正義的力量只有加強聯合,才能有效地戰勝邪惡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