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亞非拉的奮起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瓦解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體系。這是殖民地人民共同團結、堅持不懈斗爭取得的。只有民族強盛國家才能久安,才能發展壯大。企盼和平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心聲。
知識與能力
了解印度獨立運動史實,探討印巴分治的歷史根源及其影響。
通過埃及獨立運動、非洲獨立日,分析歸納民族解放運動的線索及其意義,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
能夠講述古巴革命和巴拿馬人民收回巴拿馬運河的故事,并探討其國際意義。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亞洲國家振興對整個世界民族獨立運動起了什么作用、印巴沖突的根源是什么、非洲獨立、古巴革命、巴拿馬人民收回巴拿馬運河的意義及其影響等問題,培養學生歸納、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用分類比較法分析亞非拉國家在爭取獨立運動中的不同特點,并于二戰后誕生一系列獨立國家走上不同性質的道路,培養學生比較、概括不同歷史特征的能力。
重點與難點
重點:亞洲國家的獨立和振興對整個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作用和影響。
難點:印巴分治在歷史上產生的后果;亞非拉民族獨立和振興給我們的啟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準備《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一些國家獨立形勢圖》。2.《非洲獨立進程圖》。3.制作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
1.《世界形勢圖》(自己繪制)。
2.按教師所給預習提綱,預習課文內容。
3.搜集有關資料。
--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在學習本課具體內容之前,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二戰前亞洲人民掀起的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向學生說明二戰后民族獨立運動首先在亞洲形成高潮,較突出的事件是印巴分治和印度、巴基斯坦的獨立。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問題。
教師要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詳盡的事實讓學生了解印巴分治所產生的歷史根源是什么,形成歷史概念。
印巴分治給兩國帶來的嚴重危害是本課的一個難點,要聯系南亞次大陸的緊張局勢分析出印巴分治埋下的禍根。
引導學生了解印度獨立后工農業、科技的發展以及亞洲國家如韓國、新加坡經濟的迅速發展狀況。
學習本節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看課文,了解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形勢。特別是二戰后,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最先在北非展開。
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武裝起義是有領導、有組織、有軍隊的反帝、反封性質的斗爭,贏得了埃及真正的獨立,這一勝利鼓舞了非洲國家爭取獨立斗爭的信心,迅速掀起獨立運動浪潮,推翻了帝國主義的統治,瓦解了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
組織學生通過課本或者非洲獨立進程圖,了解非洲獨立國家的地理位置、獨立時間,并從中了解到非洲國家爭取獨立斗爭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斗爭浪潮極為高漲。
18世紀末19世紀初,許多拉美國家已紛紛獨立,但由于領導權還掌握在地主和官吏手中,許多國家沒有真正擺脫歐洲殖民者的控制,因此拉丁美洲國家人民進行了捍衛民族主權的斗爭。古巴人民通過武裝斗爭,推翻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建立革命政權。
學生自學教材,弄清古巴革命的經過,古巴是怎樣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
了解巴拿馬人民收回巴拿馬運河的斗爭經歷。明確收回巴拿馬運河,是巴拿馬人民捍衛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的偉大勝利。
學生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一些國家獨立形勢圖》,了解二戰后亞洲一些國家的獨立和獨立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