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冷戰中的對峙:
點擊::第一范文1 第一范文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有關戰后美蘇兩極格局的邢成以及美蘇爭霸。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歸納歷史事務以及全面正確看待歷史事件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美蘇爭霸不僅影響了世界和平,也進而影響到世界的局勢。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美國的冷戰政策及其表現
2、難點:國家實力和彼此關系決定了各國的外交政策
三、教學要點
一、冷戰政策
1、美蘇對峙的原因
2、美國冷戰政策出臺及其表現
⑴政治上:杜魯門主義 ⑵經濟上:馬歇爾計劃 ⑶軍事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二、美蘇爭霸
1、美蘇爭霸的形成
2、美蘇爭霸的三個階段及其特征
3、美蘇爭霸的結束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蘇通力合作,結成反法西斯同盟,為打敗德、意、日法西斯國家。但是,就在打擊法西斯勢力的同時,美蘇也分別確立了自己的勢力范圍。那么,在打敗了法西斯國家之后,戰時同盟關系的美蘇兩國會走向何處?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4課“冷戰中的對峙”。
(展示板書:第14課 冷戰中的對峙)
【內容組織】
師: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深刻的影響,是它極大地改變了世界范圍的力量對比,徹底打破了數世紀以來形成的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促使世界歷史從一個歐洲列強主宰的舊時代,逐步過渡到一個兩極結構的新時代。隨著歐洲中心地位的喪失和歐洲殖民主義的衰落,美蘇兩國逐漸主宰了世界,形成了美蘇在歐洲乃至全球對峙的局面。這一局面一直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初才發生了改變。美蘇得以主宰世界,也是由其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決定的。單從軍事力量來看:1939年,美國武裝部隊總數只有33.5萬人,軍費開支僅為12億美元。到1945年,武裝部隊總數達l 230萬人,軍費開支達90多億美元。美國擁有最強大的海軍和空軍,數百個軍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它壟斷著原子彈,成為世界頭號軍事強國。蘇聯以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為主體的1 200萬人的武裝力量(戰后經復員下降到300萬~400萬人)雄踞歐亞大陸,堪與美國平分秋色(1945年,美國武裝部隊人數達到1200多萬,戰后由于大規模復員曾一度下降到150多萬,不久由于朝鮮戰爭爆發軍隊再度擴展,人數上升到300多萬,此后長期維持這一水平)。1949年8月,蘇聯進行了首次核試驗,9月25日,正式宣布第一顆原子彈制造成功。1953年8月,蘇聯又進行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的試驗,從而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進一步增強了國際威望和對世界事務的影響。從當時來看,這種軍事實力的均衡狀態說明什么問題?美蘇之間會由此產生怎樣的關系?戰時的同盟關系會發生怎樣的轉折?兩國之間會爆發戰爭嗎?
生:(略)
(展示板書:一、冷戰政策
1、美蘇對峙的原因)
師:“冷戰”一詞最早是由美國政論家赫伯特·斯沃普提出。1946年初,斯沃普為美國參議員伯納德·巴魯克起草的演說稿中寫道,美國處于“冷戰方酣之中”。1947年4月,巴魯克發表了這篇演說,“冷戰”一詞開始流行。同年9月,美國著名政論家沃爾特·李普曼發表了以《冷戰》為題的論著。那么,什么是冷戰?冷戰的本質是什么?冷戰政策最早是誰提出來的?為什么要提出冷戰政策?二戰后的中國處于冷戰范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