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冷戰中的對峙:
(展示板書:2、美蘇爭霸的三個階段)
師:美蘇爭霸經歷了怎樣的過程?請同學們來歸納一下美蘇爭霸期間雙方的實力與對外戰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略)
師: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蘇爭霸。這是美蘇爭霸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美蘇關系既有緩和的一面,又有緊張的一面。(1)在緩和方面,由于美蘇力量對比的消長,赫魯曉夫謀求蘇美合作,與美國平起平坐,開始以和解姿態處理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關系,其中突出的事例有:第一,簽訂對奧地利和約。二次大戰結束后,奧地利及其首都維也納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占領。斯大林逝世后,蘇聯改變了斯大林時期堅持的對奧和約應在德國問題解決以后才能簽訂的立場,主動與西方國家合作,于1955年簽訂對奧和約,結束了四大國對奧地利的占領,解決了二次大戰的一大遺留問題。第二,蘇聯與聯邦德國建交。德國問題上的矛盾,長期以來是東西方沖突的癥結,1955年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應邀訪蘇,舉行兩國建交談判。經過幾天的艱苦談判,雙方決定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第三,赫魯曉夫第一次訪問美國。1959年,赫魯曉夫應邀訪美,在馬里蘭州的總統療養地戴維營,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舉行會談。戴維營會談是蘇聯推行蘇美合作外交戰略的重大行動,美國實際上承認了蘇美同是超級大國的事實。(2)在緊張方面,突出的事例有:第一,“柏林墻”的修筑。1961年,蘇聯和民主德國為了制止從東柏林逃亡西柏林的人流,沿西柏林的邊界線,在東柏林境內修筑起一道“柏林墻”,封鎖了東、西柏林的邊界,西柏林人進出東柏林都要經過邊境站的檢查,還需辦理入境手續。“柏林墻”的修筑,引起美國以及西方盟國的惱怒,但它們除了發出警告外,不得不接受這一既成事實。第二,“古巴導彈危機”。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的領導下推翻了親美政權,動搖了美國在西半球的霸權。1961年4月,美國入侵古巴失敗。卡斯特羅為抗擊美國,迅速向蘇聯靠攏。當時古巴主要依靠蘇聯提供的武器裝備,1962年,赫魯曉夫采取冒險政策,以保衛古巴為名,秘密向古巴運送導彈。8月29日,美國u-2高空偵察飛機發現蘇聯在古巴建立的導彈發射場。9月4日,美國總統肯尼迪發表聲明,表示美國不會容忍進攻性武器運入古巴。蘇聯一開始否認向古巴運送導彈之事,于是,美國決定對古巴實行封鎖,美國海軍部派遣大批軍艦參與封鎖行動,在古巴領海設置警戒線,并出動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攔截和搜尋蘇聯船只。美國在世界其他地區的軍隊和北約各國的軍隊也都進入高度戒備狀態。與此同時,蘇聯和華約組織各國也都作好相應的準備,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起初,蘇聯外交官否認蘇聯在古巴裝備了導彈。不久,蘇聯又發表了強硬的聲明,表示要繼續對古巴提供軍事援助,要對美國的威脅進行堅決回擊。但是,蘇聯的實力畢竟不如美國,赫魯曉夫政府開始尋求妥協的辦法。24日,蘇聯駛往古巴的船只返航。26日,赫魯曉夫給肯尼迪寫信,表示愿意在聯合國的監督下從古巴撤出進攻性武器,以后也不再向古巴運送這種武器,但美國必須撤銷對古巴的封鎖,并保證不再入侵古巴。次日,肯尼迪表示同意。于是,赫魯曉夫下令從古巴撤走進攻性導彈。但是,古巴領導人宣布拒絕聯合國派人前去核查。蘇聯對古巴施加壓力,11月,從古巴運走了42枚導彈。20日,肯尼迪宣布取消對古巴的海上封鎖。12月6日,蘇聯的“伊爾86”轟炸機撤出古巴。古巴導彈危機最終結束。古巴導彈危機以美國占上風結束。但卻表明蘇聯開始在全球與美國進行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