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浮力》的探究性學習
[學生操作]:(實驗)評析把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為同學們提供了自主去探究、去感悟,充分留給學生探究思維的空間,給學生一個自我發展機會。可能有成功,也有失敗的,但是為他們創造了一個體驗、感悟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能豐富他們的感知,以利在結果交流時能展示自己的成果。
3 案例片斷3(探究浮力產生的原因)
[過渡]:物體浸在水中是不是所有情況下都受到水有浮力作用呢?
[學生猜測回答]:是。
[教師]:真的是這樣嗎?請看下面實驗。
[教師]:去掉瓶底,將瓶口向下,乒乓球先放入瓶口,再倒入水,請同學們猜測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學生猜測回答]:乒乓球一定會上浮。
[教師]:真的是這樣嗎?請看下面實驗。
[教師演示]:去掉瓶底,將瓶口向下,乒乓球先放入瓶口,再倒入水,“乒乓球在水中不能上浮”現象。
[學生]:(詫異、驚奇)
[教師]:請考慮此時乒乓球不能上浮原因出在哪里?
[學生討論]:
[學生]:乒乓球下面沒有水,上面有水壓著乒乓球,所以不上浮。
[教師]:有水就能上浮嗎?看看是不是這樣。
[學生]:請學生前來用手蓋住瓶子口,不讓水流出,使乒乓球下面有水。乒乓球立即上浮。
[教師]:還有其它方法?
[學生]:(沉默片刻,有學生前來用手在下面用力向上頂乒乓,乒乓球立即上浮。)
[教師]:這是為什么?兩種做法的效果一樣能解釋嗎?
[學生討論]:……
評析 創設能夠引起強烈心理反差的真實驚奇情景,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讓學生能親身體驗,去豐富感性認識;由于學生在探究事物本質的過程中,感覺和知覺密不可分,所以說感知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開端,是一切知識的來源。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親身感受,在學習中有一個體驗、感悟、建構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知識傳承、能力發展、讓積極情感形成,為今后走向社會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思考《新的課標》的主要思想為:培養以學生發展為本,堅持全體學生全面發展,關注學生個性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在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基本的動手操作和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領略物理課教學的特點和魅力培養科學的探究能力。科學探究應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本節的教學只是落實新的《課程標準》的賞試。要真正落實《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三維目標,還需要充分發掘課堂教學潛力,多角度、全方位地為同學提供探究性學習的機會
原載《物理教學探討》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