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的奮斗業績和基本經驗》綜合能力測試
探究能力測試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中國人民尋求救國真理的道路 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很奇怪,為什么 老是侵略 呢?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 了, 了, 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震動了全世界。俄國人舉行了十月革命,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過去蘊藏在地下為外國人所看不見的偉大的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寧、斯大林領導之下,像火山一樣突然爆發出來了,中國人和全人類對俄國人都另眼相看了。這時, ,中國人從思想到生活,才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11.文中“先生”和“學生”分別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12.畫橫線的句子的主語是[ ]a.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b.列寧、斯大林c.革命精力d.勞動人民的革命精力13.“也只是在這時”在文中起________作用。14.“產生”、“增長”、“發展”三個詞的位置能否互換?為什么?選出正確的一項[ ]a.能。因為位置變動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沒有變。b.不能。因為它們之間是遞進關系,是循序漸進的,符合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c.不能。因為互換后,句子的結構就發生了變化,句子的原意就改變了。d.能。因為它們之間是并列關系,位置可以隨意換動。15.文段的論點是[ ]a.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b.先生為什么總是侵略學生。c.中國人和全人類對俄國人另眼相看。d.中國人只有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中國的面目才會發生變化。16.文段運用的論據有(多項選擇)[ ]a.中國人向西方雖學得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b.第一次世界大戰震動了全世界。c.俄國十月革命使中國人民和全人類對俄國人另眼相看。d.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民從思想到生活,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參考答案 1.①y0,②d!,③ku9,④b$,⑤l0ng,⑥zh5ng 2.①比喻聲勢浩大,氣勢雄偉。②堅強,不屈服。③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就像立在黃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樣。④只憑信仰,不加思考而盲目接受或引用的原則、原理。3.d 4.b 5.①這符合中國的國情,中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不是一時造成的,而是有一個漸變的過程。去掉了,就不能表達出這種意思。②突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位和作用,中國雖然有多黨參政,但是起領導作用的是中國共產黨,如果去掉了,就不能突出這種地位和作用。6.“從鴉片戰爭到”……“兩個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顯著提高”∥“從這前后”……“結論” 7.對比論證 8.如在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一系列喪權辱國條約,大量賠款,割地等,八國聯軍的入侵等。 9.兩個階段,在內容上,中國共產黨成立到新中國成立為一階段;新中國成立以后至今的建設、發展為第二階段。在形式上以分號為標志! 10.指代“中國能從最悲慘的境遇向”……“煥然一新”! 11.帝國主義;中國; 12.c 13.強調 14.b 15.d 16.a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