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教案 4-7
至于:古義,到了。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
面目:古義,臉。今義:臉的形狀,相貌。
或表示另提一事。
大方:古義,深明大道的人,或轉通某種學問的人。今義:①不吝嗇;②自然,不拘
束;不俗氣。
河:古義,特指黃河。今義,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2.詞性活用
秋水時至(名詞做狀語,按時。)
順流而東行(名詞做狀語,向東。)
東面而視(名詞用為動詞,面對。)
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意動詞,以….
3.特殊句式
聞道百(定語后置)
以為莫己若(賓語前置)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
4.成語
望洋興嘆(望洋,仰視貌。“望球興嘆”“望水興嘆”屬生造。)
見笑大方(貽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
三、理解思想內容
課堂討論:這則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啟發學生敞開思路,大膽發表看法。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
人貴自知之明;
謙受益,滿招損;
自大由于無知;
知恥近手勇;
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
四、指導背誦
這篇課文結構簡單,層次清楚,可采用關系法背誦。先劃分層次,概括層意。第一層上
有兩句,第一句寫黃河的壯闊,第二句寫河伯驕傲自滿。兩句之間的連接語是“于是焉”。
第二層也是兩句,第一句寫北海的廣闊,第二句寫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組合。利
用關系法把握語言結構,有利于背誦。
還可采用排詞法。課文用對比方法寫河伯認識的前后變化?商崛 ⑴帕袃上鄬φ盏
詞語: ·
河與海的比較:
河伯認識的變化
課后練習還介紹了問題法。所提的三個問題恰好針對三個內容要點,邏輯性強。運用
此法掌握內容梗概,利于背誦。
課上背誦練習:
個人默記一兩篇后,由老師帶領集體背誦。集體背誦好.互相提醒.腦記耳聽口誦.可
加強記憶。
五、布置作業
1.制作詞語、句式卡片。
2.筆譯全文。
3.寫讀后感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莊子其人與思想的基本點;
2、掌握文言詞語和句子;
3、領會《秋水》的思想內容;
4、背誦節選部分。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子、《秋水》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
難點:河伯感嘆的幾句話的翻譯
三、教學方法:
自學法
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這節課學習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的一篇文章《秋水》的節選部分。道家的創始人物是老子,即李耳。老子河莊子并稱“老莊”。
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與孟子大體同時代而稍后。在認識論上,莊子主張相對主義,具有樸素的辨證法色彩;在政治上,莊子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摒棄一切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