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的時鐘》教案
(解說:這是對課文內容和形式的揣摩和領悟。應結合課文設計一些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思考題。第(1)題讓學生辨析議論文中的記敘和記敘文中的記敘的區別和各自不同的作用,
同時找出過渡句,有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結構,并明白這是由記敘轉化為議論的分界線。第(2)(3)(4)題是對議論文論點、論據和論證的考查和把握,讓學生列出提綱,使之對文章主要內容一目了然,又培養了閱讀時作筆記的良好習慣。第(5)題是對作者寫作思路的探究,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進而探究作者的寫作思路,這是對閱讀的較高要求。第(6)題是對議論文語言的揣摩,這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很有幫助。)
[自讀點撥]
1.先找論點。
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因文而異,多數放在文章開頭,但也不盡相同。放在開頭的,一般比較好把握,但審視它是不是中心論點,也要慎重,必須通讀全文,才可確認。放在結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論點,層層論述,在結尾處歸納出中心論點。放在文中的這種文章,往往觀點的提出有一個過程,經過一番論辯后,再提出中心論點,一般駁論性的文章、讀后感一類文章,多采取此種方法。還有的中心論點隱含在論證中,這就需要讀者去歸納。這種文章閱讀難度較大,要很好地研究文章和題目的各種關系,才能歸納出來。這篇文章作者從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中提出論題,然后層層論證,最后得出中心論點,那就是——“看來,遵守時間的倫理與習慣,也許就起源于英國,并確立于同一時代的歐洲。‘灰姑娘’童話中仙女的話,在這種社會里,是帶有特別嚴格的倫理含義的。”
2.理清結構。
分析文章結構時,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問題的任務;從什么地方開始分析問題;到什么地方結束,歸納出結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領起句往往是關鍵,要緊緊抓住它進行分析認知。本文1、2、3自然段是對“灰姑娘”的故事的概括,是第一部分。第4—18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這一部分作者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首先,灰姑娘究竟是如何知道時間的”;一是從灰姑娘與仙女約定的嚴守時間問題來看,當時是一種怎樣的時代和社會。4-12自然段說的是第一個問題,13—18自然段說的是第二個問題。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第二部分中兩層之間都有明顯的提示語,如“不過仔細想一想,這故事似乎有幾點值得思考的地方”,“首先,灰姑娘究竟是如何知道時間的”,“這樣,第一個疑團就解開了。但還有一點引起我注意的,是與仙女約定的嚴格時間問題”。因此,文章的結構比較容易把握。
3.辨析論據和論證。
論據的作用,或用來證明正確的觀點,或用來批駁錯誤的觀點,因此,論點和論據是密不可分的,論據應當是典型的,符合科學或事實的,有力量的。在分析問題時,還要注意論證方法的使用,如有的段集中使用事實舉例的論證方法,有的段則側重引用名人名言進行論證,有的段則集中闡述道理進行論證。作者為了論證第一個問題,就用了“灰咕娘”的故事中的開頭的一句話“從前,有一個貴族……”,以此來論證灰姑娘聽到的時鐘的聲音,可以從17世紀之前的機械時鐘去尋找答案。又從各種文獻中進一步論證是否有中途報時的時沖。對于第二個問題,作者也從各種文獻中找到根據。因此,作、者在論證時主要是用事實和名人名言來作論據的。用了例證法和引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