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說》課堂實錄
生:“跟著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將潤如油膏。”
生:“去聽聽溪水練習新編的洗衣謠。”
師:這些,讓我們有什么感受?
生:快樂。
生:自由自在。
生:我覺得最后一節特別使人感動。
師:那就請你把這一節朗讀一遍,說說為什么受感動。
(生有表情地朗讀)
生:我覺得春雨具有奉獻精神。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首詩已有了總體上的了解。下面讓我們來分組質疑討論,更深入地品味這首詩。第一組側重于詩歌的內容,第二組側重于詩歌的語言。
(生展開熱烈討論)
生:我們組主要產生了這樣幾個問題:1, 這首詩的開頭一句“雨說: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為什么打括號?這一句和下面一句連得不緊,是否多余?2, 第6 節是春雨自述身世,她為什么要介紹自己呢?3, 詩中的“你們”為何這么膽小,連笑都不敢?
生:我還有一個問題想不明白:詩中第1 節,是盼望春雨,為什么只是寫田圃、牧場、魚塘、小溪在盼,不寫別的事物?
師: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請同學們考慮考慮,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
生: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括號里的句子是否多余?我認為不多余,這句話是領起。“等待久了”,說明春雨是在大地的期盼中到來的,為下面的描述作了鋪墊。
生:那為什么不去掉括號呢?
生:這句話雖放在開頭,但并不屬于第1節,它和整首詩都有關聯。用括號以示區別。
師:說得有道理,如不打括號,就會使開頭產生脫節感。
生:我想說第二個問題,雨自述身世,為我們介紹了雨的形成,雨的來歷,教我們科學知識。(生笑)
生:教我們科學知識,那寫詩干嗎?這顯然是表現雨想親近我們,巴結我們。(眾生笑)
生:不能說是巴結,而是想拉近與我們的距離。
生:雨回憶小時候也可以引起我們情感上的共鳴,證明我們是有共同語言的。
師:嗯,我很贊同“引起情感共鳴”這個看法。同時,我想說的是,詩歌在借助一個意象或是一個事物抒情時,也得抓住這個意象或事物的特征。(生點頭)
生:我回答第三個問題:詩中的“你們”為何那么膽小?就像老師剛才所說的那樣,主要是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小孩子嘛,膽子是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