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訴說》活動設計
【教學目標】
1、培養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習慣,學會抓住特點表現事物,描寫景物。
2、提高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學會由此及彼的寫作手法。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4、鍛煉查找、搜索資料的能力,培養與他人合作、分享資源的習慣。
5、通過詩歌的學習,感受藝術的魅力,體會自然的美好。
【教學難點和重點】
1、能夠搜集到“雨”的資料,并且資源共享。
2、能夠流利、有條理地向同學陳述自己的觀點,做到自圓其說、以理服人。
3、能夠運用合理的想象和聯想,獨立完成以“雨”為話題的作文。
4、能夠從不同角度客觀地評價事物。
5、朗讀詩歌時,能夠領會作品的情感內涵,恰當地讀出感情。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輔助】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傾聽雨的足音
1、聽雨去:
獨自一個,帶著錄音機,觀察雨幕,傾聽雨韻,感受雨情。
要求做好記錄,比如,聽雨地點、季節、雨的特點,對雨聲雨象的形象描繪,以及自己觀雨時的心情,等等。
2、聽雨,以小組為單位,把大家聽雨所得集中到一起,經過編輯整理,制作課件或者串聯起來;課堂展示活動時,由學生上臺講述自己的聽雨所得,略加描繪,并展示聽雨成果。
說說我聽到的雨聲──講述聽雨感受。
聽聽我收集的雨韻。
播放雨的錄音。
二、感受雨的詩意
1、展示學生編輯的雨的詩集,并作簡評:
可以將他們最成功的頁面掃描成圖片,再做成 flash 動畫,插入音樂,播放。
2、感受雨的情絲:
意境:幽深的小巷,一把油紙傘
字幕:杏花·春雨·江南──雨的情絲
音樂:伴著悠揚的笛音,朗誦,并鑒賞語言美,意境美。
杜甫的《春夜喜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白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孟浩然的《春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瀠雨亦奇!
朱自清的《春》中描寫春雨的一段文字: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蓜e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
戴望舒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雨,留給人們的不僅僅只是美好的回憶,也有苦澀和無奈,甚至是揮之不去的愁怨。請聽作者的愁緒與感慨。
音樂:曲調轉為低沉、略帶哀怨的蕭聲曲。
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