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教案及練習
這些日記被保存下來并出版,完全是由于一種偶然。安妮的日記寫好后,被允許放在父親的公文包里。1944年8月4日,當納粹警察突然搜查并逮捕“附屬建筑”的居民們時,他們只顧搶掠錢和珠寶,日記被棄置在樓板上。幾天后,奧托的助手冒險偷偷回了一趟“附屬建筑”。她看見了安妮的日記,決定把它保存起來。
1945年,幸存的奧托·弗蘭克回到解放了的阿姆斯特丹,他的助手把安妮的日記交給了他。奧托讀著女兒的日記,不禁老淚縱橫。女兒的音容笑貌清楚地浮現在他的腦海里。過去,他太忽視她了,日記就放在他的公文包里,他卻從沒想到去讀讀它,沒想到去理解女兒豐富復雜而純潔無瑕的內心世界。如今卻是物在人亡!他讀了一遍又一遍,后來忍不住抄了一些給母親和一位密友。沒想到這位密友把它推薦給了一位現代史教授。教授立即意識到了它的價值,在報上撰文推薦和評論它。
在朋友們的催促下,也依照安妮本人的遺愿——她在日記中表示了希望有機會出版日記的愿望,在朋友的幫助下,題名為《附屬樓——安妮·弗蘭克日記》終于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不久,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和德文版也相繼出版。各國讀者反響熱烈,人們給奧托寫來了信,寄來各種各樣的小禮品,在安妮生日時送來許多鮮花。奧托不得不歇業在家,專門處理各地來信。這些信中,有的對奧托表示同情與慰問,有的對安妮不幸早逝表示悲傷,更多的人表示了他們對納粹分子和法西斯主義者制造種族迫害,造成像安妮這樣的小姑娘芳華早謝的憤怒與譴責。
最引人注目的反應來自德國。德國是制造這場人類悲劇的罪魁禍首,戰后幾年中,德國政府試圖教育國民認識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罪惡本質,卻總是收效甚微。然而,這次,安妮的日記卻使他們大大震動了,他們從中看到了自己過去所犯下的罪行。當根據安妮的日記改編的劇本《安妮·弗蘭克》在德國眾多城市上演后,德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與反省之中。一位評論家說:“《安妮·弗蘭克》一劇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它使觀眾理解了歷史。我們觀看這出戲就像觀看一份用最謙卑而可憐的措辭寫的控訴書,控訴那些人喪失人性。沒有人因我們是德國人而譴責我們,我們自己譴責自己!币晃贿^去的納粹黨員來信說:“我曾是一個忠實的納粹黨員,但直到那天夜里看這出戲前一直不知道納粹意味著什么!
安妮被埋葬在貝爾森集中營的萬人坑。這里每天都有人前來舉行悼念活動。一位17歲的中學生的話代表了所有人的思想和感情:
“安妮如此可悲地結束她的生命時,年齡比我們都小。她之所以死去,是因為有人決定滅絕她的種族。決不能讓我們的人民中再出現這種非人道的仇恨!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這位少女在特定的年代記下了對人生和戰爭的看法,她說:“我較其他少女更早開始思考,我認為,作為人應對自己負責!彼娜沼浘褪敲髯C,表達了她對法西斯和戰爭的憎恨,對和平的渴望。
二、文章脈絡
課文節選的部分共有11則日記,分別記錄了以下的內容:
第1則,以日記為朋友,并為之取名“吉蒂”,向她訴說自己的心事。
第2則,記錄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流露出對戰爭厭惡、恐懼的感情。
第3則,記錄了密室令人窒息、呆滯、沉重的氣氛,表達了“放我出去,到有新鮮空氣和笑聲的地方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