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巴黎》教案1
本段主要講:在教師的幫助鼓勵下,再次鼓足學習音樂的勇氣,擴大了自己的藝術眼界。
對祖國的懷念也催迫著我努力。(過渡句)
我很喜歡觀看法國國慶節和“貞德節”的大游行。這是法蘭西盛大的節日,有整齊的步兵、衛隊、坦克隊、飛機隊等。民眾非常熱烈地唱著國歌,三色國旗飛舞飄揚。我每次都很感動。1932年,東北失陷的第二年,每逢節日,我都去看游行。民眾愛國的狂熱,法國國歌的悲壯,強烈地打動了我。(目睹國事,愛國之心油然而生。)我想到自己多難的祖國,想到三年來遭受的種種辛酸、無助、孤單、悲痛、哀愁、抑郁的感情混合在一起,我兩眼充滿了淚水。在悲痛里,我心頭涌起了挽救祖國危亡的念頭。(各種磨難混合在一起,面對國家的多難,投身于救國的熱潮。)
我那時是個工人,我參加了“國際工會”。工會里常放映些關于祖國的新聞片。我從上面看到了祖國的大水災;看到了流離失所、饑餓死亡的同胞;看到了黃包車(人力車)和其他勞苦工人的生活;看到了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黨派分裂、國民黨的大屠殺的情形。這一切更加深了我的眷念、隱憂、焦慮。
本段主要講:目睹國事,愛國的情感更加強烈。連續運用了四個“看到了……”,寫出了祖國大難臨頭,更加激發起這個音樂家的愛國情懷。
我把我對于祖國的那些感觸用音樂寫下來,像我把生活中的痛楚用音樂寫下來一樣。我漸漸把脫離內容的技巧(這是“學院派”藝術至上的特點)用來訴說內心的痛苦,訴說祖國的被壓迫。(通過留學,自己的學識水平大有長進。)初到法國的時候,還有藝術家的所謂“慎重”,一個作品要花上一年的功夫,像小提琴及鋼琴合奏的《索拿大》,我就花了八個月。但以后,我覺得不能這樣了。我寫自以為比較成功的作品《風》的時候,正是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我住在一間七層樓上的破小房子里,門窗都壞了,巴黎的天氣本來就比中國南方冷,冬夜又刮大風,我沒有棉被,覺也睡不成,只得點燈寫作,哪知風猛烈吹進來,煤油燈(我安不起電燈)滅了又滅。我傷心極了,我打著戰,風穿過門窗,猛烈嘶吼,我的心也跟著猛烈撼動。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洶涌起來。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風述懷,寫成了這個作品。(詳細地敘述了完成一部成功作品的經過。用心去感受,用音樂去譜寫。)以后,我又把對祖國的思念寫成《游子吟》、《中國古詩》和其他的作品。
本段主要講:學會用音樂訴說生活的痛楚,譜寫對祖國思念的作品。
我想不到《風》那么受人歡迎,我的先生們很稱贊它,舊俄的音樂家(現在已統稱蘇聯),也是現在世界有名的音樂家普羅珂菲葉夫也很愛它。我的作品,包括上面說的《索拿大》終于能在巴黎公開演奏并且播出了。
本段主要講:經過自己的艱辛的勞動終于寫成成功的作品《風》,博得了眾人的稱贊。
大概因為作品和別的先生的介紹,我僥幸認識了巴黎音樂院的大作曲家普羅•刁客先生,他是世界三大音樂家之一(印象派)。更僥幸的是他競肯收我做門生,還給我各種援助,送我衣服,送我錢,不斷地鼓勵我。又派他的門生送我樂譜、香煙(我當時不抽煙,沒有收下),并答應準我考巴黎音樂院的高級作曲班。(僥幸認識了巴黎音樂院的大作曲家,受到了他的援助和鼓勵.)在這以前,一個法國的女青年作曲家,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她親自彈奏過我的作品,她鼓勵我不要灰心,她教我學唱,學法文,經濟上不時周濟我(她的母親待我也很好)。在考巴黎音樂院的時候,她先練習了八個月的鋼琴為我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