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詞五首》教案及練習2
望江南教案 教學目標 1.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及作品的寫作背景理解這首詞的內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4.培養想象力,感受詩歌的畫面美。教學設想 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品味詞的語言,感知詞作的意境。教學方法 品讀法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語設計 詞發展到宋代,面對被唐人推到頂峰的詩歌創作,宋人獨辟蹊徑,把詞這種文學樣式演繹得更加完美,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顆璀璨的明珠。今天,讓我們在詞的海洋里盡情遨游,做一次藝術的巡禮吧。 一、朗讀,注意幾個字的讀音倚yǐ 脈脈mò mò 蘋pín 二、文學常識 關于溫庭筠和花間詞派 溫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飛卿,太原祁縣人。他精通音樂,文思敏捷,傳說他作詩,八*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之稱。他年輕時行無檢束,生活放蕩,長期出人歌樓*館。不為統治者所喜。他屢試不第,卻常替人代作文。溫庭筠是唐代詩人中第一個大量寫詞的人。他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奠定了詞這種文學樣式在文壇上的地位。他的詞“多寫閨情”,較少政治內容,極盡“艷麗”之能事,花間詞派尊他為“花間鼻祖”。花間詞派:五代西蜀的一個詞派。以后蜀趙承祚(zuò)所編《花間集》而得名。詞在晚唐,受社會風氣的感染,漸漸背離了題材廣泛、風格多樣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紅、調脂弄粉的歧途,專在女人的容貌、服飾和姿態上下功夫。晚唐詞人溫庭筠的作品代表著這種創作傾向。在溫庭筠死后半個世紀,五代西蜀的趙承祚收集溫庭筠、皇甫松、韋莊、薛昭蘊等十八家詞五百首,編成《花間集》。此派尊溫庭筠為鼻祖,以韋莊成就最高,寫閨情,寫離別相思,風格綺麗,在當時頗有影響。三、理解大意。學生概述,教師補充指正。 詞作大意:一位思念愛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畢后,在樓上憑欄眺望,她看到許許多多帆船從樓前駛過,但卻沒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陽西下,愛人沒有回來,只空見江水東流, 思念讓她肝腸寸斷。這是一首閨怨詞,描寫一個女子盼望愛人歸來的一片癡情。四、進一步體會詞句含義。 1.“梳洗罷”這三個字能揭示出這位女子的什么心態? “女為悅己者容”倚樓眺望之前用心梳洗修飾的經過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她精心梳洗說明她相信愛人一定會回來,心中充滿希望。 2.“獨倚望江樓”中哪個字最能說明女子怎樣的生活狀態? “獨”這個字寫盡了她的孤獨和期盼。 3. “過盡千帆皆不是”這句話中你能不能體會出她的心理變化? “過盡千帆皆不是”從“希望是”到發現“不是”,寫出了女子一次次從希望到失望的過程,讓人為之心碎。4.“斜暉脈脈水悠悠”這句寫景有什么意味?夕陽余暉斜拂江面,綠水悠悠而去,人不見,景依舊。5.從這首詞中你認為她等了多長時間? 從“斜暉”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從全文,我們卻能讀出,以前她可能在這里等過,而以后,她也將繼續她的等候,直到愛人歸來。6.你認為白蘋洲會是一個什么地方? 白蘋洲又可能是她和愛人分手的地方。 五、發揮想象,再現詩詞畫畫,體會詞作的內涵,感受詞的畫面美。1.教師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將詞作內容轉化為幾幅畫面,分成幾組鏡頭,制作成電影腳本。2.學生自由發言,師生一起點評。示例:鏡頭一:江樓上,江為背景,樓為主體,焦點是獨倚的人。一位著意修飾的女子斜倚欄桿焦灼地眺望煙波蒙蒙的江面,熱切的眼神、渴盼的表情悄悄道出她心中的秘密。 遠鏡頭:高高的江樓,小小的身影,創設孤寂的氛圍。 鏡頭二:船帆。水波浩淼,船只如梭,來來往往,交織前行,不曾有一只留駐停泊。 鏡頭三:夕陽、江水。水天相接,江水悠悠遠去,殘陽斜鋪水中。 鏡頭四:白蘋洲。芳草萋萋,蘋花搖曳,幻化出情侶依依惜別的畫面。 遠鏡頭:江樓女子入畫,失神無語,愁眉緊鎖。六、品味詩歌的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