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草原》教案及練習
富春江分上下兩段。從杭州的聞家堰到桐廬為下段,稱富春江下游,從桐廬到建德梅城為上段,稱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兩岸青山,山為水鑄情,滿目蔥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繞水生。群峰擁翠,為旅游風光中少見。富春江以水系為主體,融合眾多飛瀑、雄奇巖峰、古老村落綴成一組風光旅游帶,可謂“水碧山青畫不如”。來這里旅游,既可登山攬勝,又可泛舟蕩游。
古人是怎樣描繪富春江景色的呢?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勝詩集》一書中就摘錄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間的1003人,吟詠富春江山水的詩詞就達2000余首。其中南朝吳均的《與宋元思書》日:“風煙俱凈,天下共色……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唐朝韋莊稱富江“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宋代蘇東坡亦譽:“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元代吳桓贊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可見,富春江“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早已為世人所熟知的勝景了。流貫桐廬境內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富春山水,天下獨絕。遙望當年,元代畫壇四大家之一的黃公望隱居富春,費時數年繪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圖”。這幅歷史名作飽經滄桑,差一點被當成富人的殉葬品化為灰燼。如今這燒為兩段的畫卷,分藏在大陸和中國臺灣的博物館中。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作者因為一直對美麗的富春江有一種神往之情,并做著同樣美麗的夢,才有兩次富春江之行,并且留下了充滿詩情畫意的優美篇章。作品以其詩化般的語言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底,使我們在閱讀和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始終受到一種美的熏陶,而且向我們展示了富春江無與倫比的風物美。
二、文章脈絡
全文共12段,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寫富春江之夢。
第二部分(3-5),寫作者“圓夢”的緣由和游覽富春江的行程之妙。
第三部分(6-11),描寫富春江俏、嬌、靜的特點以及富春江的人文景觀嚴子陵釣魚臺。
第四部分(12),收束全文,呼應文題。
三、寫作方法
1.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
文章不少句子、詞語都具有一種簡約含蓄的美,能以少總多,具備詩化語言的特質。如“烏篷搖夢到春江”中的‘搖”字,不僅點明了游覽的工具,而且形象化地寫出了作者游覽富春江時的閑適、愜意和怡然自得的情趣,同時還從側面烘托出富春江幽靜怡人的氛圍。又如“豐哉,富春江!烏篷搖夢夢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覓。”中的“豐”字,形象地概括了富春江的意蘊豐厚、美不勝收,不僅在于曲折多姿、委婉裊娜的江流,莫道不消魂的色澤,無與倫比的幽靜,而且還在于有揚古啟今、獨具魅力的嚴子陵釣臺。文章中有很多句子音韻和諧,聲調鏗鏘,具有一種音律上的節奏美,讀起來瑯瑯上口。如:“一棹清波碧水路’、“千種情思萬般憂”、“澄于湖海碧于天”、“千重澗水匯清流”、“烏篷搖夢夢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覓。”
詩句的恰當引用也是本文語言上的一個特點。寫早些時候做的有關富春江的夢時,作者引用了郁達夫的詩句“屋住蘭江夢亦香”,形象貼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的魂縈夢繞,把作者對富春江的神往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寫富春江無與倫比的靜時,引用“臨流鼓棹,帆飛若馳”來寫富春江昔日的熱鬧,引用“鷗鳥亦知人意靜,故來相近不相驚”來寫富春江現在的幽靜,這樣,一動一靜,突出渲染了富春江無與倫比的幽靜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