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學案例
三、初讀賞讀,激活學生情緒
師:今天,我們就要去學習朱自清筆下的《匆匆》,去看看他筆下的時間是什么樣的?去感受作者那敏感的心。請你們靜靜地閉上眼睛,進入松弛的狀態,回想過去一些美好的事情,做深呼吸運動,放松全身的肌肉。(聽教師配樂朗讀課文)
(讀完后靜呆半分鐘,讓學生回味體會,師板演幾個重點字:涔、潸、裸、徘徊)
[評:在美妙的音樂中感悟課文內容,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入主動學習中,感受到學習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師:默讀課文,整體感悟,想一想(出示投影)
1、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想要告訴我們什么?2、課文中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3、對這個問題,作者有沒有作出回答?如果有,請找出答案。
師:誰來匯報?
生:作者想告訴我們時間過得太快了,我們應該珍惜時間。
生:作者想告訴我們時間來去匆匆,不留蹤影。
生:文中作者提出的問題是: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作者曾作出了回答,在文中第三段。
師: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體會體會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大家明白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嗎?
生:它就在我們洗手的時候,在我們吃飯的時候,在我們沉思的時候,在我們睡覺的時候,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悄悄地溜走了。
[評:帶著問題初讀課文,獲得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四、自由品讀課文,品察文字的詩意美。
師:四人小組自讀課文,讀出聲音了,找出你喜歡的句子或含義較深的句子,想一想為什么喜歡,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書上批注,可以和同學討論。
生:自由讀書,討論交流,寫批注,師巡視。
[評:自由品讀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師:同學們認真讀課文,一定有很多收獲,老師希望與你們交流,分享你們收獲的快樂。
生:我喜歡“燕子去了------,有再開的時候”這一句。因為這句話很美,以燕子、楊柳、桃花為例,說明了大自然周而復始的規律。
師:你知道作者為什么要舉這些例子嗎?
生:因為作者想拿這些事物和時間對比,告訴我們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
師:是啊,“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時間是不能回頭的。大家能通過朗讀把這種體會表達出來嗎?自己讀一讀。
生:自由朗讀。
師:誰再來說?
生:“在默默地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說明時間的短暫。
師:你是怎么讀懂的?
生:作者把日子比作針尖上的一滴水,八千多個日子,也就是二十多年的時間,才像針尖上的一滴水。二十多年不算短,可是在時間的長河里,它卻是那么的短暫。
師:你可真會讀書。是啊,時間真是溜得悄無聲息,令人毫無覺察。請大家通過朗讀把這一特點表現出來。
生:全班齊讀。
師:誰再來匯報?
生:“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時間的愛戀。
生:“洗手的時候,------從我腳邊飛去了。”這些話具體地寫出了時間的來去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