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麥克法登《為什么有貧窮和富裕》全文閱讀
基本上有三種獲得收入的可能性:第一種,也是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人們把自己的勞動力出賣給另一個人。如果人們當上了汽車機械師,醫生或教授,那么人們就會為這一職業活動而得到報酬。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他們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而得到這筆款項,決定了他們富裕的程度。第二種收入來源是,擁有某種具有生產價值的東西,譬如一輛載重汽車,人們可以把它租給一家正在建造一所房屋的建筑公司。于是人們就得到租金,這也是一種收入,所根據的事實是,人們擁有這輛載重汽車。獲得財富和收入的第三種主要來源,則是人們天生所具有的企業家才能。他們發明新的事物并建立新的公司,以便出售這些產品。你們看看比爾 蓋茨,他富裕,因為他的公司提供了一種新型產品,這種產品已經證明,他是極其成功的。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革新也許是最令人興奮的機會之一。人們并不是非得是個計算機迷不可。如果你們想到了一個更好的可能性,可以把商品放到一家超市的貨架上,并且能夠讓別人使用你們的方法,那么你們自己就能憑著一種完全正常的手段使自己富起來。
我清楚地知道,這些獲取收入的可能性,對于某些人來說很管用,但是對于另一些人來說,卻根本不管用。即使在一個像德國這樣的富裕國家里,也總是有相當貧窮的人。其中的原因有時是因為疾病,有時也因為人缺乏意志力,或者沒有自我約束力。有些人吸食毒品,從而使自己失去了過正常生活和獲得好收入的可能性。但是也有一大批失業的人,他們學會了一種職業技能并愿意工作----可是還是找不到工作。問問你們的父母,他們是不是認識某個失業的人。已經有比你們想像中的更多的人,不得不經歷這種艱難困苦。
也許你們以為,這是不公正的。在這方面我只能同意你們的看法。但是可惜這種狀況幾乎無法改變----我們的世界就是不公正的,就是這么回事。我知道,這個事實難以讓人接受。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自欺欺人:在好幾千年里,人類一直沒有發明可以平均分配財富,不讓產生窮人的經濟制度。人們稱德國、美國,以及在許多別的國家的經濟制度為市場經濟。這就是說,各公司能夠制造它們想制造的產品,人們可以自由購買的商品。經濟不受政府,而是受市場自己調節。這個制度運轉良好,因為人們力求實現他們自己的利益。如果傳說某種產品有用,那么某個人很可能也就會去制造這種產品。一個例子:如果突然大家都想買足球,商店里的足球脫銷了,很可能有些人就會很快地生產出新的足球,以滿足增長的需求。他們會這樣做,因為他們生產足球能夠賺大錢。
市場經濟有許多優點。大部分的主動權都掌握在人們自己的手中。如果一個人不喜歡一種產品,他就可以不買它。但是市場經濟也有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它并不是對所有的人都公正。市場經濟不保護人免受命運的打擊。某些工人受雇于某一個工業部門,他們很有事業心,很勤奮。然而,如果這個工業部門,由于整個制度中的某個原因而破產了,他們便失去其工作崗位。這是不公正的,可是這樣的事一再發生。這是市場經濟的消極面。
現在也許你們在想:所有這些諾貝爾獎獲得者就不能坐在一起,發明一個真正公正的制度?一個沒有窮人的制度?唔,計劃經濟的制度正是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這個詞兒也許你們已經聽說過。在其后面的想法是:大家共同決定財富如何分配,每一個人都是為公眾謀利益的。這聽起來很好,對不對?在俄羅期斯,人們已經實踐了70年之久的計劃經濟制度,然而在1990年,(前)蘇聯的經濟崩潰了。這個計劃經濟的制度干脆就不靈了。計劃經濟制度的崩潰證明了它有兩個大問題。第一,在計劃經濟制度中的個人不像在市場經濟中那樣,有一種直接的和強有力的工作動力。即使這個制度也強調關心別人,但是,如果這些工作不能給人們帶來直接的利益的話,也難以讓人們早晨一起來就埋頭苦干。不管這多么可悲,我相信,這是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