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歲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以上講的是一些主要問題。下面再補充講兩個問題。
1.總結寫法上的幾個問題。
(一)數(shù)字、舉例、引用材料要有選擇,能說明問題。大體上說,談情況常常需要數(shù)目字,對情況的分析也往往需要數(shù)目字。如談學習,就要看學得好的有多少,學得一般的有多少,學得差的有多少,這樣可以看出教學效果如何。談收獲和成績,常常需要引用具體的事例。你要總結一個讀書班辦得好,就要注意引用學的人的想法和說法,分析論斷有時要引用足以作為根據(jù)的話,如經典著作、文件和科學著作等。要善于運用數(shù)字、舉例和引用材料說明問題。要在必要的地方用必要的材料,才可能起到說明問題的作用。
(二)分析、論證要有根據(jù)和判斷。根據(jù)和判斷要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如上面提到的那篇總結,講到讀書班辦得好的原因時,提出了“堅持實行以學員自學為主和教員積極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的論點,為什么要堅持實行這個方法呢?這就要作分析和論證。由于參加讀書班的學員,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有豐富的斗爭經驗和較高的政治水平,就有以自學為主的可能性;也只有堅持以自學為主,才能使他們把書本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武器,這是必要性。既有可能又有必要,那根據(jù)就足了。這是一個方面的分析和論證。總結又說:“但是,由于多數(shù)學員對外國歷史知識了解少,文化科學知識不夠豐富,再加上學習時間有限,因而,在教學中還必須加強教員的積極的輔導活動,幫助學員掃除障礙,打開思路。”這又是根據(jù),所以要以自學為主和教員積極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上的根據(jù)和判斷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三)怎樣分段和標題。有的總結,各部分都很詳盡,內容也很復雜,這就需要分段加標題,使其眉目清楚。有的總結可以不分段不加標題,但是需要用些詞句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顯示出來。
2.寫總結要考慮避免一些什么。
從總的、根本方面來說,凡是與基本條件相抵觸的都要避免。如羅列現(xiàn)象,空發(fā)議論要避免;以偏概全,掛一漏萬要避免;主次不分,流于形式要避免;語言不準確,條理不清晰要避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現(xiàn)象,姑且叫它“忌諱”吧:
(一)忌冗贅。寫總結的人總希望寫得全面一些,把道理說得清楚一些,往往就多用材料,盡情地寫,結果寫得冗贅,煩瑣。解決的辦法是:材料要有選擇,要有取舍,數(shù)字、舉例不在多,在于說明問題;如果材料多,有參考價值,可以作為總結的附件。
(二)忌籠統(tǒng)。寫總結,總得對工作全面估計一下,對成績、經驗作些必要的論斷,常常由于怕說話說過了頭,就愛用一些什么“一般”、“一定的”、“比較”、“較為”、“基本上”、“大體上”、“部分的”這些字眼。這些字眼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能亂用,亂用了就說明我們掌握的材料不充分,不敢下確切的判斷。比如說“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還不夠”,這話本身沒有錯,但是,如果只這么說,沒有把“一定成績”和“不夠”之處具體說出來,就失于籠統(tǒng)了。
(三)忌夸張。文藝作品,可以用點夸張手法。寫總結不成。寫總結有時候不是存心夸張,而是為了想把問題說得充分一些,一不留心就會犯夸張的毛病。這就要求寫總結的人實事求是,寫的時候要注意推敲,凡是有所估價、論斷的地方,用詞造句的分量要恰當。推敲的過程,同時也是很好地考慮研究內容的過程,提高認識、明確觀點的過程,不能馬虎從事。比如前面說成績大得不得了,簡直沒有缺點,后面又說問題大得不得了,簡直一無是處,這樣前后的口徑就對不起來,其中總有一面是夸張的。
總之,要總結寫得好,必須總結作得好;要總結作得好,必須工作做得好。寫總結不是個單純技術問題,也沒有一套一成不變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