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維納斯》課堂教學實錄
指導思想:以《米洛斯的維納斯》為教學對象,激活文本中的藝術審美元素,營造一種具有審美情調的、充滿人情味的課堂情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注重用音樂營造氛圍,使學生在誦讀、探究的過程中,逐步提高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人文情懷。以學生為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方法,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教學設計理念:《米洛斯的維納斯》是日本當代詩人、小說家清岡卓行的一篇隨筆,語言中散發著作者的審美靈氣,彰顯作者的美學主張和審美理念。“殘缺是完美的至極,是美的最高形式”這樣一個美學觀點在維納斯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給人以美的熏陶。“感人心者莫乎情。” 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再結合學情,采用整體感知、研讀賞析、走出藝術直面人生的教學環節,層層深入。課堂設計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點撥為輔,并結合寫作訓練,真正讓學生體會殘缺美的內涵和意蘊,并能聯系生活當中的人生缺憾,獲得對人生獨有的情感體驗和有益啟示,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觀點。 2、領會缺憾之美,培養人文情懷。
課前準備 :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斷臂維納斯雕像的特征和有關傳說,把握維納斯雕像的形體美。
教學過程:
師:上課!同學們好!(聲音洪亮)
生:老師好!
師:(平和,親切地)同學們,上課之前,先讓我們欣賞這樣一張圖片(梁山伯與祝英臺死后化蝶)。(同時播放曲子《化蝶》,同學們一下子被圖片和曲子吸引住了,表現出很強的好奇感!)
師:大家知道這個愛情故事嗎?
生:《梁山伯與祝英臺》
師:同學們,這個愛情故事圓滿嗎?
生們:不圓滿!(一部分學生)
生們:圓滿!(大部分學生)
師:哪一位同學能告訴我:為什么你認為它不圓滿呢?
生:梁山伯與祝英臺,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雙雙殉情,結局很悲慘。
師:說得很好,很有見地。哪一位同學能告訴我:為什么你認為它圓滿呢?
生:梁山伯與祝英臺死后,雙雙化為蝴蝶,比翼雙飛。活著沒能在一起,死后卻能長相廝守了。
師:這位同學的觀點很新穎,也很有說服力。不錯,人們運用想象彌補了現實世界的缺憾。在文學藝術欣賞中,想象是一種重要的鑒賞手段。日本小說家清岡卓行運用想象從斷臂的維納斯身上發現了無窮的美感。今天,就讓我們沿著清岡卓行的筆墨一起走近《米洛斯的維納斯》。(屏幕出示課題)
師:(出示斷臂的維納斯圖片)這尊維納斯的雕塑雖然失去了雙臂,但其他部位卻依然給我們以強烈的美感。大家說說它美在哪里啊?大家同桌之間可以討論一下。
生:有光潔的肌膚。
生:俊美的秀顏。
生:豐腴的前胸。
生:流暢的曲線。
生:勻稱的身材。
生:高貴的氣質。(同學們七嘴八舌,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大家說的都很準確,維納斯顯得高貴、典雅和超凡脫俗。大家從存在中欣賞到了美,而青岡卓行卻從維納斯失去的雙臂中,發現了無窮的美感。讓我們走進文本,去探尋清岡卓行那獨特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