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維納斯》課堂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假如維納斯失去的不是雙臂,而是身體的其它任何一個部位,她還會具有這種變幻無窮的美感嗎?
生們:不會。
師:為什么呢?譬如說,眼睛被捅壞了一只,怎么樣?
生們:那是加勒比海盜。
師:大家覺得她美嗎?
生們:不美。
師:如果維納斯眼睛被捅壞了,鼻子缺落了,或是乳房被擰掉了,會怎么樣?
生:就失掉了它的魅力,就放射不出變化無窮的生命光彩了。
師:很好!,大家歸納的很準確。看來缺失是有條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殘缺都能產生美的藝術效果。
師:那為什么喪失的部位必須是兩條胳膊呢?我起個頭,請大家一起朗讀文章的最后一段。“為什么喪失的部位必須是兩條胳膊呢?”起
師:朗讀聲音洪亮,有默契感。請大家根據文章最后一段的內容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要和外界進行感情交流,主要通過哪種手段?
生:手。
師:大家討論:手在人們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千變萬化的作用呢?
生:表達感情離不開手。譬如說,擁抱,愛撫等。
生:人際交往離不開手。譬如說,握手,打招呼等。
師:那咱倆就握握手吧。(學生很開心)
生:衣食住行離不開手。譬如說,洗衣,做飯,寫作業等。
師:看來你是一位很勤快的學生。
師:(我伸出手,做了一個請一位男生起來回答問題的動作)
生:(那位男生站起來,等我提問)
師:謝謝你,請坐!我的目的達到了。(那位同學一臉的茫然)
生:(同學們沉默了片刻,接著爆發出開心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
師:手的姿勢固定了,它的含義也就固定了,從而限制住了我們的想象力,是不是?
生:是。
師:手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進行千變萬化交涉的媒介物,一旦媒介物變得明確了,它的美也就被限制了,范圍由無限轉為單一,限制了人的想象力。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
師:藝術作品中維納斯的缺憾,給我們以不盡的美感和無窮的想象;而生活當中的缺憾,帶給我們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震撼,我們該怎樣面對人生的缺憾呢?好,讓我們進入下一個環節:走出藝術,直面人生,奏響人生命運交響曲。(出示幻燈片 :劉雪手術后的照片,配有文字:“截肢后的第一句話是:‘爸爸,幫我找個老師補課。’”并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師:(伴著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畫面上的這個小姑娘叫劉雪,在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她的雙腿因嚴重壓傷而被迫截肢。她的左腿齊根被截,右腿從膝蓋以上被截。用白色的紗布包裹的粗粗大腿是那樣的觸目驚心。當她醒來后,不是哭喊,不是吵鬧,而是輕聲說:“爸爸,幫我找個老師補課。” (此時,有的學生已經哽咽了!)
師:大家覺得劉雪美不美?
生們:(齊聲喊)美!
師:這是對命運的一種抗爭。她的堅強,讓無數人為之動容。此時此刻,我想大家心中對人生中的缺憾都有了新的認識;也或許有很多話想對劉雪說。請同學們以“面對人生的缺憾”為話題,或以“劉雪,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文字。
師:我找一位同學在黑板上寫。其他同學在下面寫,五分鐘后,找同學到講臺前演講。(生開始寫)
生:(一男生的板演)生活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葉小舟,大海沒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所以,人也總有歡樂,也有憂愁,更有甚者不得不面對人生的缺憾。 面對殘缺人生不斷超越自我 也許勝與敗在我們的腦海里已經不算什么了!不在乎這點肢體的殘缺,在乎的是我們能不能經受住這次人生的巨大考驗!誰能放下自己的心中的缺憾,就能見到最美麗的彩虹;誰能微笑著想多為他人奉獻多一點而不是只顧及自己,就會收到天使意外的照顧。堅強面對一切,勇敢的前進。絕不放棄自己殘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