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記》教案
② 用以加重語氣,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
③ 肯定了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不是來自天成,而是勤學苦練的結果。
④起提示、啟發的作用。⑤、⑥說明自己的推測,加重謙遜的語氣。
5、中心思想:本文從記敘墨池遺跡入手,緊密聯系王羲之苦練書法的故事,著重闡明 了勤學苦練出才能的道理,勉勵人們刻苦學習,提高道德修養。
6、寫作特點:
1)、本文采用記議結合、略記詳論的寫作方法,以突出文章的題旨。
本文借王羲之“臨池學書”一事,說明任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學習,絕非“天成”,從而引申到關于道德修養問題也是如此,目的是鼓勵人們勤學苦練,努力向上。文章開頭,先寫墨池處所、形狀,再交代有關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是記敘部分,其行文曲折,構思縝密。其中“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八個字,為下文的議論提供了論據,埋下了伏筆。接著,作者由敘述轉到議論,就王羲之書法藝術“晚乃善”“非天成也”這一點,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學固豈可以少哉”,點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論的重要依據,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則是作者的正確論斷。第二部分先敘述州學教授索文的經過,接著又發議論,推測王君此舉是為了“勉其學者”,最后歸結到“仁人莊土之遺風余思”對“來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勵人們勤于學習完善自己。
2)、以小見大。
7、把握幾個設問句的意義,體會婉轉沉著的語言特點。
文章7次使用了設問句,提出了一連串疑問和推測,使讀者在似乎不確定的答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尋味,體現了婉轉沉著的語言特點。(其余的見講義)
①、“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②、“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于此邪?”
這是王羲之學習的遺跡,難道果真是這樣么?難道他漫游縱情山水時,曾經在這兒棲息過么?作者對江西臨川的墨池是否為王右軍的遺跡存有懷疑,但他是受州學教授王盛之請為墨池作記的,所以既不必詳細考證,也不便把話說絕,于是用了兩個設問句。都是推測的口吻,語意上下貫通,結構前后呼應,布局是很嚴密的。
設問句的大量運用平添了一唱三嘆的情韻,兼收停頓、舒展之功,避免一瀉無余之弊,徘徊吟誦,玩索不盡。前人以“歐曾”并稱,在這點上,曾鞏是頗得歐陽修“六一風神”之妙的。
三、活讀課文,探究延伸
課后作業訓練: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作文多在“三上”①
歐陽修
錢思公②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③。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瑯然,聞于遠近,亦篤學如此④。余因謂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⑤。
①三上:指“馬上”、“枕上”和“廁上”。②錢思公:錢惟演,北宋“西昆體”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謝希深(謝絳)、宋公垂(宋綬)也以文學知名一時。③西洛:西京洛陽。小說: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來的各種雜記。小辭:指詞典、小令。④瑯然:聲音清脆。篤學:十分好學。⑤屬思:思考,構思。
(1)文章記敘了三件事,直接記述了 ;轉述謝希深介紹 ;作者自道 。(2)這些事例以及本文給你什么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