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教案
賞析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學生細細體味,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從各個方面描寫刻畫諸葛亮這個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寫作特點。開頭一段寫諸葛亮,從正面寫他的非凡抱負;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則從側面來寫。劉諸問答從正面通過人物自身的語言塑造形象,充分表現諸葛亮的天才預見,而劉備三顧茅廬、密談后“與亮情好日密”、關張不悅、劉魚水相答都從側面表現諸葛亮的非凡才能。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照應,使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更豐滿。
課堂總結:
本文自始至終圍繞著隆中對策這個中心,圍繞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進行敘事議論,層次極為清晰,結構十分謹嚴,語言概括精練,人物形象豐滿,五百余字的篇幅,內蘊極豐,言簡意賅,是史傳中的精品。讓我們悉心品味《隆中對》,汲取史學文學精華;用心解讀諸葛亮,樹遠大志向,成有用之才。
作業布置:
1、研討與練習一、三
2、完成練習冊p102頁5.6.7.8.9.10.12
3、課外閱讀《三國演義》,對文中涉及的人物進行了解。
板書設計:
曹:不可爭
明察天下形勢 孫:不可圖
隆中劉 荊益二州:可爭、可圖
三步走戰略:
(主攻荊州——奪取益州——聯吳滅曹統一全國)
教學反思:
《隆中對》詞句的檢測
亮躬耕隴畝( ),好( )為《梁父吟》。身長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時人莫之許( )也。惟博陵崔州平、穎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 )之, 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 )見,不可屈致( )也。 將軍宜枉駕顧之( )。”
由是先主遂詣( )亮,凡( )三往,乃見。因屏( )人曰:“漢室傾頹( ),奸臣竊命( ),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 )大義于天下,而智術短淺,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猶未已( ),君謂計將安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