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語文15短文兩篇教學設計(人教課標版)
明確: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8、結合課文談一談你的讀書感悟
生1:《談讀書》是培根哲學智慧和治學經驗的結晶。文中的觀點很精辟,見解很深刻,特別是“讀書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這一觀點,實乃真知灼見。因為讀書,我們從狹隘走向寬容,從無知走向通達,從單調走向豐富,從自我走向宇宙,我發自內心地道一聲:我愛讀書!
生2:前幾天,看到一則網絡消息:“讀書無用論抬頭,福建農村中學生三成輟學”,青少年厭學現象嚴重,新讀書無用論抬頭。青少年往往被眼前的腦體倒掛、知識貶值等現象迷惑,感到讀書無用、吃虧,再加上大學收費頗高,家庭不堪重負。輟學現象的產生有社會根源,也有輟學學生自身的因素。讀了《談讀書》,我對此現象深感憂慮,缺少知識的滋養,這些輟學的孩子前景堪憂。
生3:“讀書的態度——推敲細思”,這一點我做得很不夠。書是讀了不少,可都是囫圇吞棗,結果弄得自己精疲力竭,而又兩手空空,豈不痛哉?
五.分析文章的說理的方式。
學生四人一組,交流提綱筆記,重點分析說理的方式。
教師在課堂上巡回指導并發現優秀提綱筆記。
展示學生優秀提綱筆記。并對一些重點進行分析。
⑴ 比喻說理:“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⑵ 排比說理:“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⑶ 對比說理:開頭正面說讀書的目的,接著從反而說了讀書的三種偏向。結尾先從正面說讀書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從反而說讀書可以彌補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六、進一步研討──找出文中你認為富有哲理的話,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老師可引導學生談對“讀史使人明智……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這句話的理解,并模仿這一句式續寫幾句話。)
例1:“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學習”,用比喻為了論證“讀書對人的天賦的作用”,使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論述語言形象生動。)
例2: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
“蒸餾過的水”比喻“一本好書”,使讀者懂得讀書不能只讀別人的筆記摘要,生動形象。用比喻的方法從反面強調好書一定要細細揣摩、深入鉆研才能讀出味道
(比喻論證:使論說的道理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
。“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射箭……漫步……騎術……,”用比喻的方法論證讀書可以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 板書設計】
讀書的目的 比喻論證
談讀書 讀書的方法 舉例論證
讀書的作用 對比論證
過渡:前文重點談讀書的益處,該怎樣讀書呢?有人說,讀書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說應“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該怎么理解嗎?看看馬南政邨是怎樣理解的
鄧拓(1912—1966),筆名馬南邦,福建閩侯人。當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重要作品為《燕山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