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文言文復習資料3
21、陶淵明“好讀書”,我們今天的青少年更應該繼承前輩的這種優良傳統,做到“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
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請你寫出一部你讀后受到感染與熏陶的作品名稱、作者、人物形象(應寫出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形象)。
作品名稱:《 》;作者: (2分)
人物形象:
(2分)
答案:
18、(1)a(2)b(3)d。19、(1)喜歡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2)不為貧賤而憂愁
,不熱衷于發財做官。20、(三大志趣)好讀書,性嗜酒,著文章;刻畫了一個雖然貧窮卻悠閑自適的餓隱士形象。21、略
四十五、(蘇州)
閱讀《桃花源記》中的兩段文字,完成6-10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
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
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6. 哪兩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4分)
a.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
d.不足為外人道也 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出師表》)
e.遂與外人間隔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答〕 和
7. 下面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項不正確?(2分)
a. 此人一一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聞,(漁人)皆嘆惋
b.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馬)也。(馬說)
c.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
d.旦日,客從外來,(鄒忌)與(客)坐談。(《鄒忌諷齊王納諫》) 〔答〕
8. 用現代漢語翻譯“林盡水源,便得一山”。(2分)
答:
9.“黃發垂髫”分別指代什么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展現出一幅怎樣的生活圖景?(2分)
答:
10.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其實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詩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寫這些想像
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答案:
6.a、b(a項:走;b項:指示代詞,這;c項:副詞,相當于“又”/恢復;d項:說/道理;e項:隔開/偷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