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文言文復習資料3
22.下列句中加△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且告之曰(將要) b.跳而越者與千金(給予)
△ △
c.顧見猛虎(回頭) d.而越之如康莊矣(寬闊平坦的大道)
△ △△
23.下列句中加△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2分)
a. 有與之臨乎淵谷者 b. 能跳而越此
△ △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乃記之而去
△ △
c. 不然為怯 d. 其怯者猶未能也
△ △
士卒多為用者 其真不知馬也
△ △
24.這段文字認為“勇”與“怯”皆為“以勢驅(qū)之”。其中的“勢”內(nèi)涵豐富:對勇者而言,是指 ▲ ;對半勇半怯者而言
,是指 ▲ ;對怯者而言,是指逃命。(2分)
25.本文認為人沒有勇和怯之分,關(guān)鍵是情勢驅(qū)使他罷了。你是怎樣認為的呢?(2分)
答案:
(一)18.①確實,的確 ②土地方圓(2分。每格1分)19.譯文:眾大臣官員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過失的,受上等獎賞。
(2分。其中關(guān)鍵詞“面刺”1分)20.察納雅言(開張圣聽 咨諏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規(guī)勸齊
王,使他樂于接受(或高明在現(xiàn)身說法,使齊王容易接受)。(2分)
(二)22.a(2分)
23.b(2分)24.恥怯(面子) 奔利(金錢)(2分。每格1分)25.例如:①這種觀點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種社會現(xiàn)象,
即情勢對人的思想行為的制約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會有見義勇為、舍生取義
的人呢?③對人要作具體分析,有的人是環(huán)境的奴隸,而有的人敢于挑戰(zhàn)環(huán)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論。(2分。本題為開放題,
言之有理即可。)
三十八、(寧波非課改)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游,嘗趨
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
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弗之怠 (2)走送之
(3)未嘗稍降辭色 (4)俟其欣悅
1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2分)
a、每假借于藏書之家(的) b、弗之怠(指代抄書)
c、走送之(指代藏書之家) d、益慕圣賢之道(的)
19、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2)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