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復習教案
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通旅鎮初級中學 胡思德復習目標:
1、了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2、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意義。 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掌握文言實詞、虛詞意義 。
4、背誦理解重點語句。
5、課文內容拓展。
復習過程:
一、解題:
1. “表”的一般內容是議論和敘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議的一種,用于向君王陳說作者的請求和愿望的文體。《出師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帥給君主上的奏章。
2.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三國志》、《前出師表》、《后出師表》、《隆中對》等。由于作戰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門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國演義》上講述很多。諸葛亮于公元234年 終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軍中。
3. 諸葛亮寫作意圖(即課文梗概介紹):
二、背誦 課文片段后回答問題:
1、請同學們跟著錄音背誦《出師表》第1、2、5段后回答:在這三段中分別提出了那三條建議 :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
2、請同學們跟著錄音背誦《出師表》第6、7、8、9段后回答(1)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諸葛亮的一片忠心?(2)如何看待諸葛亮的一片忠心?
(1) a、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爾來
有二十一年矣;(6)
b、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7)
c、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7)
d、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8)
(2)、摒棄封建忠君思想,學習他為國家興盛強大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解釋句中標記的實詞:
1、中道崩殂(帝王之死。崩,古時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
2、此誠危急存忘之秋也( 時候 )
3、追先帝之殊遇(追念 )( 特別的知遇,指劉備的信任 )
4、妄自菲薄( 毫無根據地看輕自己。菲薄,輕視 )
5、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引喻,比喻。義,適宜恰當 )
6 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 )
7、付有司論其刑賞( 給予,交付 )( 罰 )
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彰顯、顯示 )
9、簡拔以遺陛下(選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