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分類例說與實戰(詠物詩)
第五,要懂得所詠之“物”怎樣才能達到形神具似的最佳境界。詠物詩要達到形似比較容易,而要達到神似就比較難了。以繪畫打個比方,同是畫人物肖像,一般的畫匠只能達到形似,而真正的天才畫家才能達到神似,把人物畫得活靈活現,富有神韻,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等;畫龍點睛這一成語說的也是這么一回事。就拿蘇軾的《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來說,詩人以柳青襯梨白,可謂是一青二白,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點,它不妖艷,也不輕狂的神態,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賦予梨花以神韻,并把詠梨花與自詠結合了起來。其實,這“一株雪”不正是詩人自己的化身嗎?因為蘇軾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潔白,坦蕩如砥。在詠梨花時,蘇軾用了“柳絮飛時花滿城”來加以襯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顛狂柳絮隨風去”,也不像“輕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詩人還用了“人生看得幾清明”來加以側面烘托梨花之“清明”。我們可以拿史達祖的《雙雙燕》(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來出這么一道題:“作者在描寫燕子時采用了哪些手法?起到怎樣的表達效果?請作較深入而簡要的分析。”
首先要看出詞中所運用的襯托、擬人手法和細節描寫,更要看到全詞沒有一個字提到燕子,但又沒有一句不是寫燕子,可謂不出題字而形神俱備,最后才能做出如下的正確回答:“一是用復雜的背景來襯托,二是采用擬人的手法,三是抓住最富特征的細節來描寫。顯得非常自然,毫不斧鑿,達到形神俱備,盡態極妍的最佳境界,且‘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詠物詩詞的鑒賞訣竅大體就是這些,但要做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并非易事。筆者寫這篇文章只是想授之中學生以“漁”。然而,光有捕魚的工具和方法還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捕到更多、更大的魚,還須在捕魚的實踐中多加鍛煉,煉得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行。
詩歌鑒賞1 詠物詩鑒賞
詠物詩是借自然界中的萬物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在詩人筆下,花鳥草蟲皆有品,一花一木皆關情,他們或詠物寄興,或詠物怡情。
一、特點歸納:
1、,求其“形似”。[曲盡其妙]
2、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滯于物]
3、寫作技巧
(1)、從整體構思看,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常用修辭:比喻、象征、擬人、對比。
(2)、從具體描寫方法看,正面描寫、側面烘托。
二、步驟歸納
1、“讀清”全詩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環境特點和內在品性。
3、聯系詩人自身經歷和所處社會環境,揣摩詩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體會詩人手法的高妙。
三、實戰演練
1、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1)簡要分析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點。
(2)本詩在藝術手法上有何突出特點?試簡要分析。
2、柳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