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五單元復習學案
6.上文選自 ,全文論證了 和 的問題。3分
7.下面加點的詞意文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舜發于(在)畎畝之中 b.百里溪舉于市(城市)c.故天將大任于是(這樣)人也 d.行拂亂(使....錯亂)其所為
8.作者在上文第一段列舉的事例意在說明( )
a.古代任人唯賢,并不重出身、地位b.卑賤的人最多智慧c.經受磨難的人,才能接大任
9.“天”使接受大任者經受磨難,目的是( )
a.動性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苦其心志,勞其筋骨c.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10.“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確解釋是()
a.所以當他動了心抑制情感,就能增加他原來所沒有的東西。
b.以此讓心情激動忍讓,就能漸漸增長知識
c.用那樣的途徑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以不斷增長他的才干
11.加點的詞不是使動用法的一句是( )a.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b.苦其心志 c.勞其筋骨
12.“大任”指什么 ?
13.“是人”要經歷哪些磨煉?答:
14.通過這些磨煉,帶來的好處是什么?
答:
15.用自己的話概括人經常遭遇哪些困境?
答:
16.經過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處是什么?(用文中三個字回答)
答:
17.學過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
(二) 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1.按提出論點,論證論點,得出結論的順序劃分層次,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第①②③段論述的中心是 。
3.第③段運用的修辭方法是
4.第③段中“城”“池”“兵革”的意思分別是:()
a.城市 護城河 兵器 甲衣 b.城墻 水池 兵器 甲衣c.城墻 護城河 泛指武器裝備 d.城郊 池塘 泛指武器裝備
5.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之”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委而去之 b.親戚畔之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夫環而攻之
6.解釋第④句中加點的詞:
⑴故: ⑵固: ⑶至: ⑷威 ⑸多助之至 ⑹以天下之所順 ⑺域
7.“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一句翻譯是:( )
a.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b.這種情況是地理形勢不如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c.這是因為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民和睦d.有利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人心向背,內部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