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五單元復習學案
8.翻譯上文最后一句:
9.文中的通假字是 ,通 ,正確的讀音 ,含義是
10.翻譯:
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⑵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上文第④段表達了作者的什么觀點?用波浪線畫出來。
12.文中的君子是指
13.上文第④段開頭的排比句從反面否定了什么觀點?
答:
14.作者認為”域民”“固國”“威天下”應該靠什么?
答:
15.“君子戰必勝”的條件是什么?答:
書寫評價:
自我評價:
答案:四、達標任務1.c(固:應解釋為“本來”) 2.d(d項都是表轉折,解釋為“但”“卻”;a項前句“以”解釋為“拿”“用”,后句“以”解釋為“因為”;b項前句“之”解釋為“這件事”,后句“之”解釋為“到”、“往”;c項前句“于”解釋為“在”,后句“于”解釋為“對”)
3.c(公輸盤并沒有“主動帶墨子去勸說楚王”)4.(4分)(1)(2分)殺害(或“損失”)不足的(民眾)而去爭奪有余的(土地),不能說是聰明。 ( 譯出大意計1分;落實“智”的意思計1分)(2)(2分)為什么不向楚王引見我呢?
五、拓展任務、直擊中考 成都市孫子吳起到傳
1.(2分)b(亡:逃亡) 2.(6分)(1)(3分)善于作戰的人會順應(或“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并向(對我們)有利的方面來引導它。(2)(3分) 孫臏估計(或“揣測”“計算”)龐涓的行程,晚上應該到達馬陵。3. (4分)(1)抓住魏軍輕敵的弱點,用減灶的計策誘敵深入。依據: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 (2)選擇有利的地形進行伏擊。依據: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孟子二章》參考答案
(一)1、c2、b3、a4、①使...受苦 ②犯過失 ③(思慮)④奮起,指有所作為⑤同“橫”,梗塞、不順5、① 一定要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體膚餓瘦,身受貧困之苦 ②通過這樣的途徑來使他內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 ③ 在國內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6、《孟子.告子》;造就人才;治理國家7、b8、c9、a10、c11、 a 12、治理國家的重任13、苦其心志....亂其所為14、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5、犯過失;內心困苦;思慮阻塞;不被為了解16、改、作、喻17、艱苦的環境的磨煉,對人的成才有促進作用。
(二)1、a 2、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排比4、 c 5、 c 6、①所以 ②鞏固③極點④震懾⑤達到⑥憑借、歸順、服從⑦限制7、a 8、所以君子不戰則已,作戰,就一定會勝利 9、畔、判、pàn、背叛 10、①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他的人就多,不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他的人就少 ②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得道者 13、靠武力來統治天下 14、得道(或行仁政)15、得道;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