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4課《出師表》學案
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4課《出師表》(學案)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豐富文言詞匯。
2.了解奏表的特點,了解諸葛亮的治國主張。
3.積累名句,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疏通文句,培養學生自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融情于議論、敘述,以情動人的寫法方法。
德育目標
深切感受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做社會的有用人才。
【重點、難點】
1. 背誦全文,力求當堂成誦。
2.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摯辭切的特點。
3. 引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諸葛亮的政治主張。
【語言積累】
1.生字:
殂(cú) 弘(hóng) 菲(fěi)薄 攸(yōu) 諫(jiàn) 諏(zōu)
猥(wěi) 枉(wǎng) 庶(shù) 弩鈍(nú dùn) 攘(rǎng)除
2.重點實詞。
臣本布衣:平民 。 躬耕:親自。 以驅馳:奔走效勞 。 傾覆:兵敗。
光:發揚光大。 恢弘:發揚擴大。 失義:適當恰當。 宮中:皇宮中。
府中:朝廷中。 陟(獎)罰(懲罰) 臧(善)否(惡)。 刑賞:罰。
以遺:給予。 夙夜:早晚。 駑鈍: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鏟除。
以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諏(詢問)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
3.通假字:
闕(通“缺”當“缺點、疏漏”講)漏。 簡(通“檢”選拔)拔
4.古今異義字: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質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動振奮。今意指激動感謝。 痛恨:痛心遺憾。今指十分憎恨。
開張:擴大。今指商店開始營業。
5.一字多義: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給予)
深追先帝遺(yí)詔(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恐托付不效。(成效)。 不效(效果)則治臣之罪
5.成語及名句:
妄自菲薄。 三顧茅廬。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文體感悟】
1.諸葛亮與劉備的關系:
諸葛亮追隨劉備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圖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初輔劉備時,劉備的地位尚未鞏固。他竭忠盡智,終于使蜀漢地位漸趨安定。公元223年劉備臨終時,把劉禪托付給他,并要劉禪“事之如父”。諸葛亮也一心希望劉禪成功,并無絲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對劉備父子,真是一片至誠。
他的圖報就是以貫徹他的政治主張為最終目的的。二十多年來,他辛勤創建西蜀,還要進一步“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所以在適當時機,準備出師,并提出自己的意見。
2.區別歷史事實中的諸葛亮和傳說中的諸葛亮。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有政治遠見,能對復雜的形勢進行分析并從中找出規律,定出方針。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賞罰嚴明,恩威并施。其他如開發生產、發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歷史價值。他還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張修身養德,志向高遠,這些精神,多可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