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文言文閱讀練習學案
文言文閱讀練習
一、棘刺母猴
燕王征巧術人①,衛人請以棘刺之端為母猴。燕王說之,養之以五乘之奉②。王曰:“吾試觀客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③欲觀之,必半歲不入宮,不飲酒食肉,雨霽日出,視之晏④陰之間,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燕王因養衛人,不能觀其母猴。
鄭有臺下⑤之冶者謂燕王曰:“臣為削者也,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難以治棘刺之端。王試觀客之削,能與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謂衛人曰:“客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理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觀見之。”客曰:“臣請之舍取之。”因逃。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注釋】
①征:征求。②五乘(shèng)之奉:外出時可以有五輛車的官員,他的俸(fèng)祿就叫“五乘之奉”。乘,馬車。奉,同“俸”。③人主:指國君。④晏:天氣晴朗。⑤臺下:為國君服雜役的奴仆。
【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鄭有臺下之冶者謂燕王曰( )
(2)諸微物必以削削之( )( )
(3)難以治棘刺之端( )
(4)何以理之( )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二、猩猩饞酒
猩猩,獸之好①酒者也。大麓之人設以醴尊②,陳③之飲器,小大具列焉④。織草為履,勾連相屬⑤
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見,則知其誘之也,又知設者之姓名與其父母祖先,一一數而罵之。已而謂其朋曰:“盍少嘗之?慎毋多飲矣!”相與取小器飲,罵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飲,又罵而去之。如是者四,不勝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則群睨嘻笑,取草履著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縶,無一得免焉。其后來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惡其為誘也,而卒不免于死,貪為之也。
(劉元卿《賢奕編•警喻》)
【注釋】
①好(hào):喜歡。②麓(lù):山腳下。醴(lǐ)尊:裝滿甜酒的酒壺。醴,甜酒。尊,同“樽”,酒壺。③陳:陳列,陳設。④具:全部。⑤屬(zhǔ):連接。
【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已而謂其朋曰( )
(2)相與取小器飲( )
(3)罵而去之( )
(4)遂大爵而忘其醉( )
(5)醉則群睨嘻笑( )
(6)取草履著之( )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3.從這則故事中,你讀懂了怎樣的道理?
三、晏子辭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①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曰:“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財遷于它人,是為宰藏②也,智者不為也。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書社五百封管仲,不辭而受,子辭之何也?”晏子曰:“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晏子春秋•內篇》)
【注釋】
①致:送去。②宰藏:蓄積財物。
【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景公使使者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