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文言文閱讀練習學案
c.閭丘先生講究進諫的方式,先用“不拜”引起齊宣王的注意,然后提出自己的見解。
d.閭丘先生指出:如果選用賢明有修養的人為吏,公平執法,百姓就不會含冤而死,社會也能相對穩定,不發生戰亂。
6 蛛語蠶
蛛語蠶曰:“爾飽食終日以至于老,口吐經緯①,黃口燦然②,固③之自裹。蠶婦操汝入于沸湯,抽為長絲,乃喪厥④軀。然則其巧也,適以自殺,不亦愚乎!”蠶答蛛曰:“我固自殺。我所吐者,遂為文章⑤,天子袞龍⑥,百官紱繡⑦,孰非我為?汝乃枵腹⑧而營口,吐經緯織成網羅,坐伺其間,蚊虻蜂蝶之見過者無不殺之,而以自飽。巧則巧矣,何其忍也!”蛛曰:“為人謀則為汝自謀,寧為我!”噫,世之為蠶不為蛛者寡矣夫!
(江盈科《雪濤小說》)
【注釋】
①經緯:織物的縱線叫經,橫線叫緯。這里指蠶吐出的縱橫交叉的絲。②燦然:金光燦燦。③固:牢牢。④厥(jué):義同“其”。⑤文章:錯綜華美的色彩或花紋。這里指帶有花紋的織品。⑥袞(gǔn)龍:古代帝王穿的禮服。⑦紱(fú)繡:這里指祭祀時穿的禮服。⑧枵(xiāo)腹:空腹。
【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爾飽食終日以至于老( )
(2)蠶婦操汝入于沸湯( )
(3)然則其巧也,適以自殺()()
(4)我固自殺( )
(5)汝乃枵腹而營口( )
(6)坐伺其間()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3.作者借蠶和蜘蛛的口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7 鴨子捉兔
昔有人將獵而不識鶻①,買一鳧②而去。原上兔起,擲之使擊。鳧不能飛,投于地,又再擲,又投于地。至三四,鳧忽蹣跚而人語曰:“我鴨也,殺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擲之苦乎?”其人曰:“我謂爾為鶻,可以獵兔耳,乃鴨耶?”鳧舉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這腳手,可以搦③得他兔否?”
(《艾子雜說》)
【注釋】
①鶻:一種打獵用的兇猛的鳥。②鳧:野鴨子。③搦(nuò):持握、捕捉。
【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原上兔起()
(2)投于地()
(3)鳧忽蹣跚而人語曰()
(4)我謂爾為鶻()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3.本文給你的啟示是什么?
8 懷丙浮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②中,水暴漲絕梁,牽牛③沒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④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⑤。
(李贄《初潭集》)
【注釋】
①浮梁:浮橋。②治平:北宋英宗年號(1064~1067)。③牽牛:牽動鐵牛。④僧懷丙:和尚,名叫懷丙。⑤紫衣:唐宋時期,三品以上大官官
服規定為紫顏色,賜紫衣表示恩寵。
【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用鐵牛八維之( )
(2)一牛且數萬斤( )
(3)募能出之者( )
(4)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參考答案】
一、1.(1)鐵匠 (2)刻刀;雕刻 (3)雕刻(4)雕刻 2.(1)(然后選一個)雨止日出的天氣,在半明半暗的光線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兒上雕刻的母猴子。 (2)讓我到住處去取刻刀。借機溜出宮門逃跑了。
二、1.(1)隨后 (2)共同,一起 (3)離開(4)酒杯 (5)斜看 (6)穿,套 2.(1)咱們為什么不去嘗它一小杯呢?當心不多喝(不上當)就是了。 (2)埋伏在周圍的獵人撲向猩猩,喝醉的猩猩互相踩踏,被拘囚,沒有一個能逃脫。 3.文中的猩猩明明知道是獵人設下的圈套,卻忍不住甜酒的誘惑,最終還是陷入了圈套。故事嘲諷了那些因為經不起誘惑,貪圖享樂而鑄成大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