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兩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明確:這兩篇短文氣勢磅礴,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感染力,這與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辭不無關系。章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雙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固國不以……威天下不以……”層遞排比,更有氣勢。章二開首列舉歷史人物,自然用的是并列排比;而“人恒過……”用的則是句式排比。足見孟子說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靈活,形式多樣,既給文章平添了氣勢,又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
兩篇短文中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蘊藉。閃爍著哲理的光華。
六、課堂小結:
《(孟子)兩章》,筆帶鋒芒,語言犀利,氣勢磅礴,善于說理,手法多樣.論證嚴密。這些特點對于我們今天讀寫議論文具有多方面的指導作用和借鑒意義。孟子的政治思想對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仍有一定的教益!叭跛,只取一瓢飲”,希望大家悉心體會,思有所悟,學有所獲。
七、布置練習作業
第三課時 練習時間: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文學常識填空:1、孟子,名 。 時期 學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記錄 的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共七 篇。南宋朱熹將《孟子》、 、 、 并稱為“四書”。
二、解釋一詞多義:
道:1、會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無道,誅暴秦( )
固: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池非不深也( )
三、解釋加點詞:
1、環而攻之而不勝( )( )2、夫環而攻之( )3、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堅利也( )5、委而去之(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