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兩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學案
18、《孟子》兩章授課時間: 主設計人: 授課人: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理解文意,培養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
2.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品味對比、排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學習過程: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熟悉“臥薪嘗膽”的故事吧。越王勾踐在患難中矢志不渝,終于打敗了吳國,重振越國;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沉溺于安樂中的越王重蹈覆轍。越王勾踐的經歷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請走進《孟子·告子下》的選段中去尋找答案。
二、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提示學生。
2、學生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出抑揚頓挫的氣勢和美感。并完成下列問題
(1)讀準下面的字。①畎畝 ②傅說 ③膠鬲 ④行拂
⑤法家拂士
(2)把握句中的停頓及重音
①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②……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一) 疏通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注意下列詞語的解釋。
(1)發 畎畝 舉 版筑 舉于士 市
(2)故 任 于 是 也 苦 勞 餓 空乏 拂 亂 動心忍性 曾益
(3)恒過 困于心 衡于慮 作 征于色 發于聲 而后喻
入 法家拂士 出 敵國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2.小組討論交流,解答翻譯中的疑難問題。
3、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① 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